馬靜

中央重視,彰顯決心;巡視密度,超乎以往
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多次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巡視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王岐山同志反復強調,“要突出發現問題,強化震懾作用,不能讓有問題的人心存僥幸,不能讓腐敗分子有立足之地”。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明確要求,“更好發揮巡視制度監督作用”。2013年,《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巡視工作的意見》下發,《中央巡視工作2013-2017年規劃》出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做到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全覆蓋……這無疑為新時期巡視工作開展指明方向,更充分彰顯黨中央從嚴治黨、反對腐敗的堅強決心。這也推動了巡視工作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方法措施更加科學。
建立于2003年的中央巡視制度,此前的工作規律是在5年內,也就是一屆政府任期內,對31個省級行政區巡視一遍。事實表明,十八大后,中央巡視密度超乎以往。首輪巡視包括5省份、5單位,二輪巡視包括6省份、4單位,三輪巡視包括10省份的常規巡視、3單位的專項巡視。從去年5月至今,中央巡視的范圍有21個省份。王岐山提出,今年要全面完成對地方的常規巡視,這意味著本次中央巡視組完成對地方的巡視時間將縮短至兩年。與此同時,中央巡視工作還加強了對省區市巡視工作的領導,層層傳導壓力,以修訂巡視工作條例為契機,統籌謀劃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形成全國巡視一盤棋的戰略態勢。
巡視重心,發現腐敗;直面問題,動真碰硬
過去,中央巡視組巡視范圍較寬,比較籠統,重點不突出。比如十七大以來,中央巡視組曾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施“十二五”規劃情況等方面進行巡視。如此一來,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往往成了巡視重要方面,而黨風廉政建設反而成了陪襯。以至于出現了巡視結束后,中央巡視組反饋給地方的內容,多是肯定與表揚,寥寥數語的缺點也多是不痛不癢,比如“要增強憂患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等。如此巡視,顯然沒有發揮出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組的監督職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將反腐敗作為“硬任務”,以“零容忍”的態度,著力發現貪污腐敗、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政治紀律、違反組織人事工作紀律等問題,真正發揮巡視的震懾、遏制、治本的作用。
中央巡視組巡視結束之后,都會公布巡視結果,曬出“賬單”。針對不同地區的問題,巡視組毫不留情,直指問題所在。湖北,“個別領導干部以權謀私”;重慶,“‘蒼蠅式腐敗問題比較突出”;云南,“工程建設、礦產開發、土地使用以及教育、醫療等領域腐敗案件易發多發”;山西,“少數領導干部利用職權謀取利益,尚未形成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批評不再抽象、問題不再概括、指認不再籠統,不再談成績實、談問題虛,百姓對此稱贊叫好。
巡視組組長,一次一授權;巡視對象,突出“一把手”
中央巡視組組長,身負監督一方地方大員的重任,被百姓譽為“欽差大臣”。他們用“火眼金睛”發現貪官腐敗劣跡,自然讓貪官談虎色變。于是,不少貪官就使出各種手段“公關”組長,有阿諛奉承、巴結送禮的,有言辭恐嚇、威逼利誘的……為了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中央取消了巡視組長的“鐵帽子”,而改為一次一授權。現在已建立中央巡視組組長庫,每一輪巡視之前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從組長庫中確定巡視組組長人選,并實行嚴格的回避制度。巡視結束,巡視組組長的任務隨之結束。不僅巡視組組長不固定,巡視組所巡視的地區和單位也不固定,巡視組與巡視對象的關系也不固定。這三個不固定,不僅有利于切斷地方和巡視組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換,減輕巡視組自身發生腐敗問題的風險;而且使得一些被巡視單位很難提前做準備,人情牌很難生效。
由于一把手責任重大,權力也相對集中,如果出了問題,對一個班子、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黨的事業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巡視對象突出為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一把手。為了能夠有效地對“一把手”進行監督,中央巡視組對省部級官員的監督,往往“下沉一級”了解情況,也就是到其曾經擔任“一把手”的地方調查。比如中央巡視組在獲得湖北原副省長郭有明可能涉嫌違法違紀的線索后,便去其曾任市委書記的宜昌調查。此外,中央巡視組還要對領導干部報告的個人有關事項進行抽查,抽查核實的范圍不僅限于官員本人,還包括其申報的配偶、子女名下的財產信息,由此提高巡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鐵面無私,對己下“狠手”;抓虎捕蠅,成效顯著
雖然中央巡視組成績顯著,但社會各界對其仍有各種疑慮,比如巡視組有著監督官員的權力,但巡視組的權力誰來監督?再如,巡視流于形式,發現不了“真問題”,淪為走過場,怎么辦?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中紀委可謂是出臺了一項項“嚴刑律法”,令不少巡視人員深感壓力山大。針對巡視人員不作為的問題,王岐山明確指出,“對重大問題應該發現而沒有發現就是失職,發現問題沒有客觀匯報就是瀆職,必須根據情況追究責任”。針對誰來監督巡視組權力的疑問,中紀委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由中紀委副書記趙洪祝直接分管,專門用來查處紀委系統內違規的“自己人”,并要求被巡視地區、單位黨組織對巡視干部執行制度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而中央巡視組成員自身一旦出現違紀問題,將會受到嚴厲處分。
中央巡視組以嶄新而強勢的形象,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打老虎、捕蒼蠅,成效頗豐。首輪巡視,除了中儲糧總公司做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在內的30人職務調整外,其余9個省份和單位均有官員落馬,可謂是均有“回音”。第二輪巡視的10個巡視點中,已有24名領導干部被調查。不僅如此,中央巡視組給貪官懸起了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還帶動了各地紀委查處貪官的力度。比如,今年五一期間,北京市紀委為了防止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車私用等不正之風反彈,不僅深入順峰、凈雅等高檔餐飲企業暗訪,而且還將明察暗訪范圍進一步擴大到了郊區特色餐廳、“農家樂”等,共發現公車7輛,發現相關單位在高檔餐廳消費的發票30余張。如此反腐“天羅地網”,自然讓腐敗分子望而生畏,對于凈化官場風氣大有裨益。
責編/ 周素麗 美編/于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