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厚
摘 要:現代生活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科學技術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改變,現代的孩子也時時刻刻都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所以,從小就建立學生的科學思想,為他們培養科學素養,進行科學教育,讓他們從思想上就能夠去喜歡科學,探索科學,將來從事科學創造工作,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 有效 開發啟迪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58-01
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每一個兒童都會有的心理特征。他們比較喜歡親身參與到動手的環節中去,不愿意接受理論性的教學。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科學興趣,養成科學探索習慣,這一目標的實現可以通過對兒童天生的心理特征來實現,讓他們參與到科學探索中去,通過活動來培養他們的科學習慣和科學欲望,通過科學探究,來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的科學課是讓孩子貼近科學的重要渠道。我們在進行科學課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想辦法去吸引學生,建立他們的興趣,勾起他們的求知欲,帶領他們進入科學的世界,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科學,掌握科學,培養科學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提供動力和放線,給他們打下堅實的發展基礎。
新課程中對于小學科學課要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創新能力是所有人類都具備的潛能,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和開發。科學課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一些探索性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探究作為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但是,怎樣的探究活動才是有價值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科學實驗教學中,除了要能夠讓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索中來,還應該注重學生在科學探索中的所得。教師對探究活動進行設計,依據學生的情況來調整目標,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順著正確的方向來獲取知識。
實驗教學時科學課的重要特征。科學實驗是學生親身參與、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能夠鍛煉他們動手能力的機會。所以實驗要具備實踐性以及可以對他們的創新能力起到促進作用。課前,教師進行實驗器材和內容的準備,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來獲得經驗和感受,但是必須要對科學實驗課的探究課題進行確定,否則,過度的開放,只能夠讓學生迷茫,學生反而不能夠從實驗課中收獲良多。
實驗具有感官刺激性,能夠通過實驗來開啟學生的思維,根據實驗過程和結果來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小學科學課有很多趣味性和新穎的實驗內容,這些實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奇特征,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可以獲得玩的快樂,但是如果教師不對其進行引導,那么學生就只能夠獲得玩的快樂,而無法獲得思維的提升,通過引導,讓學生舉一反三,去深究其原因,這才是實驗動手課的真是目的。
對小學生的探究不是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畢竟他們處于學習初級階段,還在培養興趣和思維的過程中,過早的讓其接受獨立思考,反而會讓他們失去方向,應該要對他們的探究提供線索和路線,對其進行范圍設定,讓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正確的發展。
新課程中針對學生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所重視。學生在提出問題后,對于問題的價值高低,教師應該要進行斟酌,不能夠盲目的進行問題的研究,要有方向性和引導性,盡量的讓學生學習如何的提出問題,如何的發現問題,這是比較重要的過程,也是學習的前奏。
一個完美的科學探究活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可研究的對象,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擬定實驗計劃,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并進行匯報、交流”。每位科學課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但是,真正做到這一步,需要一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無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說是科學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是“有量無質”的探究活動。
為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開展科學教學,需要以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當的放慢節奏,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時候要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漸的學習如何獨自一人完成這樣的學習過程。對于探索的過程和結構都要重視,讓學生能夠通過過程獲得提升,通過結果獲得滿足。科學探索能力的培養并非短期可以實現的,需要學生的參與,教師的堅持,通過情感的調用,知識的編排,讓學生能夠自發的參與到其中,去感受科學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在世界科學技術飛快發展的今天,生產力不斷提高,新的學科,新的技術不斷涌現,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開發受教育者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出能創造性地思維、具有創造能力,適應并促進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人才,是新形勢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小學科學學科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科學課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在知識上有所收獲,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要把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科學教學中,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小學生興趣廣泛,聯想豐富,對各種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等心理特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創新和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加強邏輯訓練、引導學生實驗,進行科學探究、鼓勵學生想象、加強語言描述訓練、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在創造中進行總結評價等方面來論述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