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 要:教育與人口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兩個突出問題,二者緊密相聯,對我國的經濟具有重大意義。該文將從兩個層面來談談人口對教育結構、規模、經費的影響以及教育對社會結構等的影響。
關鍵詞:人口 增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235-01
20世紀60年代,人口大爆炸的年代,人口增長迅速,到20世紀70年代,國家實行了人口政策及計劃生育,提倡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出生率迅速下降,如今大部分的省份進入人口老齡化、低死亡率的階段,半個世紀內實現了人口數量的變化,計劃生育的實施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隨后幾十年適齡人口總數的下降,家庭規模的縮小,都要求教育規模的發展以及規劃與之相適應。人口與教育是我國兩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它們對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會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前提[1]。教育以人口為對象,人口的發展又以教育為條件,二者相互影響,互相制約,因此,如何能夠處理好人口與教育的關系,對促進我國四個現代化的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將從以下兩個層面論述兩者的關系。
1 人口對教育的影響
1.1 人口增長速度對教育的影響
現如今,人們逐漸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幼稚教育資源的爭奪,造成了適齡兒童對幼稚教育資源的爭奪,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及偏遠的學校,農村的招生規模逐漸在縮小,適齡兒童人口分布不均勻,且城市周邊學生都送入相應的城鎮中學讀書,城邊學校適齡兒童學生減少,師資力量薄弱,教師不斷減員。而在大城市學區房的出現,人口密度過大,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私立學校不斷涌現,大班上課,小班不可,師資緊張。教學質量嚴重下降。造成教育資源不平衡,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
1.2 影響教育結構、教育規模和教育經費
我們國家在這一定時期內辦多少學校,收多少學生,投入多少經費是隨著受教育者的數量的變化而變動的,當小學入學人數因人口出生率增高而速度加快,使學校教育中基礎部分加大,那么在教育經費的分配中,勢必擠占初、高等教育經費的比例,從而影響中、高等教育的發展。這是從教育縱向而言的,人口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的橫向結構,例如,在發展中國家,因生產力發展水平低,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口占大多數,而在發達國家從事技術性工作的人口占大多數[2]。
人口對于教育系統最直接的制約作用就是對學齡人口數量的影響,學齡人口數量的多寡對教育規模的大小及其所需經費的多少都產生廣泛的影響。我國現在第二生育高峰期的人口陸續進入婚育年齡,入學兒童的增多,學校教育規模相對的減小,一個小教室容納學生六、七十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質量”,這樣下去勢必會造成我國人口素質的降低,幸而我國采取了計劃生育,我國人口素質的回升很快就會緩解。
2 教育對人口的影響
2.1 對出生率的影響
我國傳統的生育觀,就是幾千年逐漸形成的占統治地位的生育觀。其內容主要是:傳宗接代、重男輕女。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提出要對人口實施控制,人口政策得到全面控制。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人口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影響著人口的出生率,在落后偏遠的地區和國家,反對人工流產,難以接受避孕節育的科學知識。偏遠地區的老人把孩子多作為一種幸福和崇尚。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逐漸重視,人類已經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女孩已從生育年齡16歲推遲到26歲甚至30歲,將婦女從家里解放出來,生育觀念,家庭婚姻觀得到很大的改善。減少了生育子女數,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根據有關數據統計,一個孩子以上,具有大學學歷的婦女微乎其微,小學文化程度要高出一倍多,而文盲婦女的子女出生率還要高。
2.2 對人口死亡率的影響
教育影響人口死亡率的原因有很多,譬如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家庭的經濟收入、生活壓力、業余精神生活豐富等,這些將影響到人口的健康。父母的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會越高,會圍繞子女的生活及生長規律有計劃的規劃生活。子女的生活非常有規律,個人衛生搞得好。降低了死亡率。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對自身和子女的飲食、個人衛生、保健知識等了解更多[3]。
2.3 對人口變動的影響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城市人口較少,如今城鎮化在飛速的發展,城市的建設需要農民工進城,再有過剩的農業人口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化為城鎮建設的主力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遷移傾向越高。美國人口學家鮑格研究發現,當年齡因素受到控制后,大學畢業生的遷移為小學畢業生的2~3倍,對非洲的研究亦發現教育程度與遷移呈正相關,未受教育的男女從鄉村遷移到都市的還不到1/3,而受過中學以上教育的人則有2/3遷出。
2.4 對人口文化構成的影響
教育是百年大計,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也是教育進步的結果,只有通過教育水平的提高,人類的文明才能前進,才能不斷的提高人類的科學文化素質,改變傳統的陋習,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從傳統的男耕女織到如今的機械化,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在很多方面也改變了人類重男輕女的錯誤觀念,從20世紀70年代的需要國家控制計劃生育到如今的放開二胎政策,鼓勵生二胎,這是人類逐漸從生活的溫飽問題轉化為對質的要求。人類也不會肆意的打胎、流產,保證了男女性別的平衡。
2.5 對職業構成的影響
教育可以通過影響個人社會職業地位的變化來改變人口職業構成,教育在職業安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紀年代,國家經濟發展需要職業教育的高水平技術工人,職業類院校應運而生,譬如濟南的藍翔技校,大多數人獲取工作的憑證此類院校直接與生產企業簽訂合同,學生畢業后直接變為藍領。另有一部分學生則通過學習考入211或者985院校,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或者研究生博士的學習,直接進入設計院或者高校,英國學者格拉斯以英國為例,闡述了教育與職業的關系,在英國文法學校教育質量比較高,社會上把上文法學校看作是獲取好職業的渠道。
3 結語
人口與教育的關系不僅僅是這兩個層面,它們的聯系時時體現在社會中,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因此我們要做好教育工作,控制人口,使教育與人口在正常的運轉下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卓然.遼寧省人口變動對義務教育的影響研究[M].碩士論文,2013-05.
[2] 田莉.我們人口現行政策論析[M].碩士論文,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