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黎黎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農業發展日漸呈現國際化特點,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擴大至全球經濟范圍內。隨著全球氣候問題的升溫,多數國家糧食產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與此相對應的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核發心推廣的生物能源運動對糧食需求量的不斷增大的局面,使得世界糧食供需失衡,從而推動糧食價格不斷上升。這對于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因而,了解糧食價格波動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維護糧食市場平穩十分重要。
關鍵詞:糧食市場 價格波動 政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236-01
1 導致糧食價格出現波動的成因
1.1 氣候異常導致糧食產量下降
當今社會,全球各地氣候異常問題十分突出,反常天氣頻發。尤其是近年來,經濟發展引起的全球變暖趨勢不斷加劇,各地爆發自然災害頻率較之以前有所提升,這給糧食生產造成很大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作為多數人口主食的水稻產量因氣候變暖而直線下降。同時,氣候異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洪澇、干旱等自然災情也使得一些產糧大區的產量受損。在物價連年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化肥、農藥及其他能源價格也逐年上漲,導致糧食生產成本不斷增大。據相關調查顯示,氣候變暖為諸多農業害蟲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舒適的溫床,農民往往采用農藥來除蟲,這無形中也增加了糧食生產成本,間接推動了糧食價格的上漲。
1.2 過量使用生物能源
根椐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近些來,對造成全球糧食價格上漲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來自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為維護生態環境,減少石油等天然資源的損耗而不斷加大規模使用生物能源所引起。其中,美國自布什政府開始推行綠色能源計劃,力致于實現加侖乙醇年產量達到兩億的目標,因而不得不持續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生物燃料的生產需要耗費大面積土地,而每英畝玉米每年生產出來的燃料不足兩百升汽油,不足以解決燃油使用問題,反而造成大量能源資源的消耗,導致玉米價格不斷上漲,產品出口也受到很大影響。
當然,糧食價格波動形成的原因不單單是以上兩方面,國家政策以及市場調控機制的漏洞等因素都會造成糧食價格波動。目前,世界糧食市場呈現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市場的自動調控自然會推動糧食價格的上漲。
2 糧食價格的社會意義
2.1 影響農民的生活和生產
在我國,農村問題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和發展,是一項長期重大的民生工程。影響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農產品價格。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促進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中國政府兩次大幅度調高糧食收購價格,其結果是調整的這兩年農民年均收入較上一年增漲了近乎一倍。而農產品價格不僅牽系著農民收入,對糧食安全、發展農村經濟、有效轉化農村勞動力,建立各項農村基層保障體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形勢下,我國農村農業生產依然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總體生產規模較小,糧食產量很大程度地還是取決于“天”,農民對農產品的保存、交易、處理等還缺乏一定的技術和靈活性。常常為了賣到更好的價錢而錯失農產品出售最好的時機,造成農產品的浪費,這對農民一季甚至當年的收入都有影響。
糧食價格的高低與農民收入成正比,只有保障糧食價格合理有序上漲,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三農”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確保農民增收的穩步持續。
2.2 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影響深遠
農業生產的一大特點就是需求總體會隨著人口數量的擴大而平穩擴大。但是糧食生產總量很容易受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波動,使得糧食儲備調控機制主要依賴于糧食的供給狀態而實施。不難看出,在一定時期內,糧食價格的波動與這個時期內社會的穩定與否息息相關。比如說,遭遇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糧食產量受損,供給減少必然會導致價格上漲,這對于區域的穩定是十分不利的。為維護穩定,國家會把儲備的糧食向市場發放,價格隨之也會下降;反之,如若當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國家會投入一定的財政收購部分糧食,確保糧食價格的平穩,而不會出現大幅度下滑現象。
對于任何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來說,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食品的價格,這也是公眾最關心的問題。可以說糧食價格的不合理上漲對整個社會和穩定和發展都具有嚴重的威脅。
3 糧食價格波動產生的影響
3.1 容易導致其他產品價格的提高
一般情況下,世界糧食價格出現波動都會在短時間回歸正常。但這種現象隨著全球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有所改變。經濟發展占用了大量農業用地,糧食生產下滑,糧食儲存不斷下降,對糧食價格形成很大的上升壓力。最終結果就是引起其他生活所需品價格的提高。糧食價格的每一次波動都會不同程度地促進其他產品價格的提升,這種局面和狀態很多人都深有體驗,其對市場價格的推動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3.2 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生存和競爭壓力
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問題直接影響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且逐漸政治化。比如,一直作為糧食或飼料的玉米,目前在發達國家卻主要用于生產汽油所需要的乙醇,與此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仍未完全解決溫飽問題,這就形成鮮明的差異。發達國家的能源政策引發“汽車與人類爭糧食”的現象也許在不遠的未來就會出現。國際上一些環保專家對大量使用乙醇也提出了質疑,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大導致化肥、農藥等物品使用量增大,這對于拉美國家經濟發展并沒有太多益處。據聯合國一組調查顯示,發展中國家家庭總收入中食品開支的比例遠遠大于發達國家。比如,大量進口美國玉米的墨西哥,在玉米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墨西哥國內玉米價格也不斷被抬高,就連民眾平常食用的玉米餅價格較之以前也提高了一倍之多,大量民眾走向街頭游行表示抗議。發展中國家民眾對糧食價格上漲最為切身的體會就是生活壓力增大。
4 解決糧食價格波動的有效舉措
糧食價格上漲并非全無益處,前提是要合理平穩上漲。一旦糧食價格出現異常波動,首要任務是尋其根源,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首先是探索新型再生原源,以緩解對生物能源的需求量。其次,建議農民參與農業生產合作,便于集體集中治理后續問題,也能減少成本消耗。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研究,調整產業結構,完善農產品生產、交易和保護體系,提高農產品供給總量。再就是實施糧食直補,擴大對農村和農業發展的投放,提高農民從事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總之,糧食價格的波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維護糧食價格平穩上漲,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這需要各級政府加強引導與支持,保障農業生產的健康有序發展,為糧食市場創造良性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先德,王士海.國際糧食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及政策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9(9).
[2] 張憲春,梁曉娟.論糧食價格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J].吉林金融研究,2011(1).
[3] 張晶,劉士星.國際糧食產量波動的相互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