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R+慧聰研究



對中小企業來說,融資問題絕對是事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
資金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第一推動力,也是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那么,眼下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如何看待融資?日前慧聰研究通過對大量企業管理層進行調研(回收有效問卷3000份),充分了解企業對各種融資渠道、融資方式的態度與接受度,發現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有出以下幾種表現。
1.約70%的企業有擴大資本的需求。在HCR此次調研中,接受訪談的企業接近70%對資本有需求,主要目的用于技術創新,擴大產能等,說明在目前經濟形勢下,資金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見圖1)
2.企業最關注的還是融資額度和利率的靈活性。在融資需求的調研過程中,融資額度和利率水平的靈活性是企業金融服務中最關注的因素,成為最核心的問題。相對于核心問題,評估指標的簡單合理、融資成本的高低也進入前幾名,說明企業主也比較關注融資的便捷性。(見圖2)
3.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是目前主要的融資渠道。就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而言,通常采用的融資方式為銀行貸款,占85%以上。(見圖3)
銀行雖然是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哪種性質的銀行進行融資,企業的選擇各有不同。總體來看,企業主要通過四大國有銀行融資,比例占到43%;通過股份制銀行的企業占到29%;通過地方銀行貸款的企業占到22%。(見圖4)
4.非銀行金融機構更便捷,效率更高,但融資額度較低。在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過程中,企業的看法不一。例如,銀行的貸款額度、貸款期限、風險的合理性都要高于非銀行金融機構,且逾期還款的懲罰和處置要緩和得多;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優勢在于變更處置的便捷、放貸速度和工作人員的效率等。另外,中小企業主不選擇銀行,而選擇其他融資機構進行融資貸款的主要原因是其他融資機構融資貸款的易獲得性高,并且辦理融資貸款產品的流程手續比較靈活。
5.聯合體融資、IPO等是新興的融資方式。國內從1990年開始逐步建立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及正在逐步完善的新三板市場,組成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各個層次。
當問到企業對于新興融資方式的看法時,最感興趣的是企業聯合體融資、融資租賃等方式。(見圖5)
眾多的企業也比較關注IPO融資,在調研的企業中,有上市計劃的企業占42%,其中啟動上市計劃的企業都聘請了專業機構進行IPO專業輔導。
企業IPO過程中各種問題較多,例如贏利能力和持續增長能力、獨立性、企業長期以來的管理不規范、對IPO程序和注意事項不了解等,其中19%表現為對IPO流程及證監會審核要求的不了解。企業在上市過程中,IPO專業輔導成為有上市需求的企業最迫切的需求,需要專業機構的幫助才能有效順利地上市融資。(見圖6)
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轉型升級關鍵期,企業的發展戰略進入多元化階段時,為擴張企業規模,強化企業的競爭能力,必須要有正確的融資理念,不可盲目融資。在啟動項目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根據自身的實力進行項目融資,避免不切實際的投資行為和融資活動,融資額不能遠大于償債能力,做好融資策劃工作。這樣,融資才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真正的推動作用。企業融資必須從企業內在質素、外部環境出發,規范企業融資制度、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明確企業融資渠道建設,以優化企業未來發展之路。
(編輯:王 玉 spellingq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