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摘 要:化學的學習與其他理科(如數學等)雖然有一些相似,但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如化學的知識點很多,每個都很重要,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高中化學新課標要求教師能夠重視提高學生的素質,在加強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該文主要講述在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146-02
在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中,化學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討精神,強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開拓思維能力是所有學習的核心。化學這一學科由于本身的原因,知識點特別的多,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為更好的說明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辦法,該文先從高中學生的思維差異進行論述。
1 高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思維方式差異
步入高中前,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了解過化學的一些相關知識,通常情況下,每個學生的化學考試成績也是比較好的,主要是因為一部分學生掌握了化學學習解題方法的一些思維方式,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初中化學比較簡單,很多知識都是需要背誦的,沒有太大難度。但是到了高中階段就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學生跟上了教學的步伐,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另一部分則是原地踏步,沒有什么改進。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性格、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養成階段,思維方式將會向邏輯性轉變。高中的化學課程為降低學習的難度,與初中化學知識緊緊相連,如氧化還原反應等,在初中時很多教師都會講到。在高中的整個化學學習中,將會根據化學元素周期表來進行比較系統的學習,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大感吃不消,其實主要是思維方式有些跟不上,或是較之初中階段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這樣就會使得思維方式沒有轉變過來的學生在學習中失去興趣,教學無法達到鍛煉學生思維方式的目的。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詳細講解各部分的相互聯系與差異,引導學生的思維想更加理論型轉化。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根據學生的思維轉變過程,來不斷改進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探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2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式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幾下幾點。
2.1 轉換傳統教學觀念,加強理論的學習
要構建自主探究性的學習模式,首先教師需要轉換傳統的化學教學觀念,認真向其他教師進行學習,吸取其他教師的教學精華,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具有主體性和獨立性,讓學生逐漸變為學習的主體,能夠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另外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不同,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往往也會選擇適合的方法,因此教師不能要求學生使用同一種方法進行學習,而是鼓勵學生尋求更加符合自己學習需要的模式。教師應努力構建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知識,在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開放狀態,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自主探究教學中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而不是傳統的知識點掌握。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一大特點,實驗教學環節往往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化學實驗教學也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模式。傳統的實驗教學通常都是依照現成的教案進行圈定,依照特定的步驟來完成實驗,這種教學模式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模式,無法使學生進行實驗與知識的系統性的聯系。因此自主探究性學習模式應重視學生的實驗感受,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進行字形的探究性學習。具體而言是教師先積極引導學生的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依據所學理論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的設計實驗,并與學生共同探討設計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評價學生設計方案的優缺點,并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創造意境,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講一些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當然與教學內容是有關的,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引導學生的思考。這種創造意境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如在學習電化學時,可以使用一下例子進行講解“大型輪船底部都是金屬鐵構成,而長期在海中航行,會導致鐵的電化學腐蝕,為保護輪船底部,常在底部鍍鋅,這時,就會消耗鋅而保護鉄不被腐蝕,實現電化學保護”。
2.2 重視知識的總結,增加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
這種教學方法被廣泛使用在各科的教學中,成果也是比較顯著的。在化學教學中,由于化學本身的原因,處在文理兩科的交界處,性質比較特殊,知識點非常多而且個個都十分重要,很容易弄混,因此很有必要進行一些類比、總結等,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思維方式。化學中有很多的化學藥劑性質十分的相似,如苯酚與丙三醇,這兩種物質都能與金屬Na反應產生H2,但是酸堿度卻是不相同的,在對比時可以舉一些試卷中常出現的問題,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在對鋁元素進行學習時,這種元素比較特殊,別的金屬屬堿性,易于酸反應產生H2,但是金屬鋁卻并非如此,因此教師為鍛煉學生的思維,就可以在總結鋁元素及化學物性質的同時,需要詳細的講解單質鋁、鋁的氧化物以及氫氧化物的各種反應,還可以講解少量對比的例子,如金屬鐵以及相應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等,增加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主動的提出一些創造性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在專門的對比性的課堂中,做得比較好,但是在普通的教學中,做的就比較單調,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改變枯燥無味的現狀。如在講解H2S的制取中,其中的一個教學方法,就是利用稀硫酸與亞硫化鐵反應產生,教師就可以主動提出其他的制取方法,增大學生知識面,也可以向學生提出能否用其它的物質來代替反應中的反應物,如用鹽酸來代替稀硫酸,或是亞硫化鐵以其它的硫酸鹽來代替等,這些雖然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但是在講課中融入同類物質的對比,就能起到激發學生認識物質本質的作用,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漸漸地增強。endprint
2.3 在教學中重視對比,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把容易弄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區分。如在電化學的學習中,很多概念都是十分的相似,如在電解質的概念講解中,在課堂上就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如液態銅、熔融態氫氧化鈉、氯化鉀溶液以及三氧化硫溶液均能夠導電,但是可以讓學生指出那一種物質是電解質;又如在有機化學的講解中,也有很多的物質的性質十分相似,如丙炔與C4H6兩種物質均是屬于不飽和烴類物質,性質相似,可以對學生提出是否屬于同系物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解各類不同物質的性質以及變化規律,在講解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類物質進行全面的對比。
上面的教學方法是在知識的講解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對題目的講解進行對比,指出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然后合理舉出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如求硫酸銅的百分比濃度的問題:一定質量的五水硫酸銅溶入到定量水中(完全溶解),學生的作法一般有好幾種:第一種是拿五水硫酸銅的質量直接除以溶液總質量;第二種是先求出硫酸銅與水的質量,然后硫酸銅質量除以溶液的總質量(不包含五水硫酸銅中的水的質量);第三種是先求出硫酸銅與水的質量,然后硫酸銅質量除以水的總質量(不包含五水硫酸銅中的水的質量);第四種便是先求出硫酸銅與水的質量,然后硫酸銅質量除以溶液的總質量。教師在講題過程中可以先把標準答案進行講解,然后在分析各類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并引導學生說出這類問題應注意的地方,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學生的習題講解中主要進到學生的解題方式。如在學習十字交叉法的練習中,往往會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統一問題的不同解答方式進行講解,拓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多解題的辦法,如問題“某同學做實驗需要用到40%的KOH溶液100 g,但是實驗室中沒有現成配置的,只有10%的KOH溶液和K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10%的KOH溶液和KOH固體各多少克?”
解題方法一:采用數學的方法,設需要10%的KOH溶液x,KOH固體質量為y,列出方程:溶質恒等式10%x+y=40%×100,水的恒等式90%×x=100×60%,解方程就可以得到KOH固體質量為100×(1/3)=33.3,KOH溶液為100×(2/3)=66.7。
方法二:所配置的KOH溶液含有溶質為40%×100=40 g,KOH固體溶質視為100,利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得到比值為(100-40)/(40-10)=2∶1,也就是說KOH固體質量為100×(1/3)=33.3,KOH溶液為100×(2/3)=66.7。可以明顯看出“十字交叉法”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3 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主要講解了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之處,引出教師應在加強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并重點講述了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創造意境、總結對比知識以及重視化學實驗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舉出在教學中可以參考的教學方式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也有很多其它的方法可以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各教師需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改變教學教學內容或是教學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全生.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談談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縱橫,2010(14):35.
[2] 錢寶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70-72.
[3] 鄭代明.高中化學競賽對高中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影響[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3(4):434-436.
[4] 王建平.淺談啟發性教學與化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348-3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