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抖抖腿,防靜脈曲張
俗話說:“枯坐血氣衰,動則精神來。”臨床上有不少老人因久坐不動,血液運行不暢,引發下肢靜脈曲張。
中醫認為“久行傷筋,久坐傷肉”,長時間坐著不動會造成腿部肌肉疲勞酸痛,氣血運行不暢,甚至會影響到消化系統,傷及脾胃。
老年人坐一段時間后,應該站起來活動腿腳。如果不愿站起來,不妨坐在原位抖抖腿。這樣既能活動腿部肌肉,還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坐骨神經痛、靜脈血栓等疾病。
提提肛,遠離肛腸疾病
痔瘡、便秘等肛腸疾病也多發生在老人身上。老人每天堅持做提肛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各種肛腸疾病。
提肛運動也稱“提肛吊襠”。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松。一天可做兩到三次,每次10~15分鐘。
經常提肛,可以鍛煉骨盆和膀胱肌肉,預防和改善尿失禁;可排擠肛周靜脈,使局部靜脈回流暢通,活血祛瘀,消除痔瘡。對保護前列腺、增強性感受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橫著走,緩解腰腿疼痛
橫著走路,就是像螃蟹一樣走“螃蟹步”。行走時,雙腳腳后跟向外45度展開,同時慢慢吸氣,膝蓋向腳尖方向稍稍扭動;然后一邊吐氣,一邊慢慢橫著邁步。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跨步的幅度及運動時間。
人到老年,大腿內側肌肉群逐漸衰退,橫著身子走時,可以牽引、拉伸到這部分肌肉,緩解腿部及膝關節酸痛。在橫著跨步時,還可以適當彎下腰來,緩緩扭動,使腰背部肌肉得以舒展,緩解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