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 300221)
基于外貿行業崗位需求的英語聽說課評價模式研究
張瑞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 300221)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中國對外貿易持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但是,多年來,外貿專業人才的緊缺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這與外貿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并無直接關系,而是從業人員質量不能滿足需求。特別是在外貿行業從業人員的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存在著顯著的脫節現象,表現在課堂學習的英語知識無法轉化到外貿活動中,無法流暢地進行日常口語交際等。基于這種情況,課堂教學如何提升外貿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討論應運而生,真實性評價模式將外貿行業的崗位需求引入課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滿足外貿行業崗位需求的目的。
外貿行業 崗位需求 英語聽說 真實性評價模式
天津市作為環渤海經濟區域中的重要一員,區域經濟特色明顯,外貿經濟在整體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但外貿從業人員質量良莠不齊,人才短缺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外貿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經過調研,本文總結出了外貿行業與英語能力緊密相關的幾個崗位及各崗位對英語能力的具體需求。
(1)外貿業務員是從事對外貿易業務的銷售人員,要求能夠洽談貿易,簽訂合同,處理爭議等,是能夠參與進出口貿易全過程的綜合性外貿從業人員。外貿業務員對英語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能夠運用英語熟練的進行業務拓展,商務談判、函電處理、人際溝通等。(2)外貿跟單員是外貿跟單員是指在進出口業務中,在貿易合同簽訂后,依據合同和相關單證對貨物加工、裝運、保險、報檢、報關、結匯等部分或全部環節進行跟蹤或操作,協助履行貿易合同的外貿業務人員。外貿跟單員要求掌握外貿英語函電及翻譯基本知識,較好的英語口語溝通及應變能力。(3)外貿單證員是從事審證、制單、審單、交單和歸檔等一系列業務活動的從業人員。要求熟悉進出口環節所有單據的相關英語知識。
現行的英語聽說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一直沿用著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終結性評價方式指的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一個單元,一個模塊,或一個學期的教學結束后對最終結果所進行的評價,都可以說是終結性評價。其目的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質量做出結論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給學生下結論或者分等。測試過程中老師不做任何評價和反饋,測試后評價主體是老師。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就是典型的終結性評價[1]。這種評價方式以考試成績評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此導向下,學生學習的動機就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這種評價的弊端較為明顯,主要反映在:
2.1 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動機
終結性評價無法及時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適時給予鼓勵,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得不到相應的肯定,學習效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在長期終結性評價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消磨殆盡,無法提高。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興趣與動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二者的缺失導致學生在英語聽說學習過程中忽視口語素材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將全部注意力放在考試內容及考試方式中,極易吸收不正確的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策略。
2.2 無法反映與提高學生真實的交際能力
英語聽說課程的評價往往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進行評價,最重要的是要通過評價了解學生的真實交際能力,而不是單純評價學生聽懂了多少單詞或者會說幾個句子。但終結性評價很難對學生的交際能力進行考量,特別是針對外貿行業的英語聽說課程,不僅要強調對語言能力的培養,而且要綜合體現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開放性。長期的終結性評價使學生只能對考試內容進行會話活動,而對考試內容之外的真實交際會話無力應對。
3.1 真實性評價的內涵
“真實性評價”一詞首先是由美國評價培訓學會(Assessment Training Institute,簡稱ATI)的專家Grant Wiggins在1989年所提出的,其概念是:“真實性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一種評價方式,是基于真實任務情境的評價,它要求學生應用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去完成真實情境或模擬真實情境中的某項任務,通過對學生完成任務狀況的考察而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反思實踐、提高研究技巧的目的。”其后,美國教育評價專家Jon Mueller等人組織不同學科的教師嘗試在實踐中運用,并對真實性評價的要素、操作程序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并完善。通俗而言,真實性評價就是讓學生完成一個真實性的任務,用以考察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問題解決、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種復雜能力的發展狀況。
3.2 真實性評價在英語聽說課堂的實施
真實性評價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評價標準(assessment standard)、評價任務(assessment task)和評價量規(assessment rubric)。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作為教育部第一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2]因此真實性評價的
評價標準也應該與實際操作水平相聯系,根據外貿行業崗位需求,英語聽說課程的評價標準應反映出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能根據職業所要求的標準履行全部的工作角色所需的職業能力。外貿英語聽說的評價標準不僅要反映出學生的語言水平,也要反映出解決貿易環節中各種問題的實際能力。
評價任務是指為了使學生達到評價標準而設計的一系列需要學生完成的作業或任務。我們在高職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的真實任務設計原則為。
(1)任務設計要真實、實用,是發生于工作崗位上的任務或是對工作崗位任務的模擬或復寫。(2)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性、邏輯性,難度要適中。(3)任務的設計要有開放性、創新性與趣味性。
根據外貿行業的崗位需求,評價任務的設計往往要來源于貿易環節,例如洽談貿易合同,完成商業談判,洽談單證細節等。
評價量規是重要的真實性評價工具,它是為了判斷學生在真實性任務中的表現而建立的一套任務表現標準和評分等級,常用的形式有等級量表等[3]。評價量規能有效地評價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和職業素質等方面的內容。為了評價學生在外貿活動中的英語聽說能力,評價量規應包含英語聽說量表,課堂表現量表,交際能力量表與真實性任務完成情況量表等。
[1]韓寶成.動態評價理論、模式及其在外語教育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0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系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服務外貿行業的高職英語聽說真實性評價研究》(課題編號GZYGH121324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