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鍵
商業銀行消除防范不良資產的探索
●潘鍵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消除和防范不良資產,是控制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的關鍵。文章分析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和成因,提出了規范不良資產的對策建議。
商業銀行 不良資產 現狀 成因 防范對策
中國銀監統計資料表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已從最高額的34.2%下降到10.43%。盡管近年的不良貸款率下降是在貸款總量增加較多的情況下實現的,帶有稀釋的因素;但上述數據也基本反映了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現狀。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有其特殊性。成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信用環境不佳。目前我國社會信用觀念和信用制度薄弱,部分企業經營者信用觀念淡薄,往往將貸款擠占挪用,或利用改制、破產、兼并、多頭開戶等手段千方百計逃避銀行債務。一些地方政府過多地干預經濟活動,不少官員缺乏大局觀念,只考慮地方、部門利益而置銀行于不顧,暗地里為企業逃廢銀行債務開綠燈。同時,由于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礙,致使對逃廢銀行債務行為依法懲處、打擊不力,助長了“失信毀約”的蔓延。(2)借款中小企業缺乏償還能力。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不同于國有銀行,中小企業占全部貸款的比例高達80%以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企業中的許多企業由于經營機制不活,管理水平低下,包袱過重、生產工藝落后、產品質量低劣等原因,經營效益持續大幅下滑,無力償還債務。(3)商業銀行治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由于地方政府在商業銀行中處于控股地位,銀行的主要管理職位都是由政府推薦,商業銀行實際被控制在少數政府資本代理人手中,董事會、監事會等權力部門形同虛設,無法對銀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監督。(4)內部管理存在嚴重缺陷。一是風險管理制度建設落后。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設有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多數銀行沒有形成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和完善的管理體系。二是風險評價體系不完善。商業銀行現行的貸款風險評價體系定性、靜態、局部的分析多,定量、動態、全局分析少,難以對貸款風險作出科學、準確的分析判斷,無法確保借貸決策的正確性和安全性。三是貸款管理機制落后,擅自放寬貸款條件,重貸輕管,重放輕收、貸后管理不嚴、對造成信貸資產損失的責任追究不力等問題時有發生,導致不斷產生新的不良貸款。(5)信貸管理、風險管理人才匱乏。商業銀行現有人員素質與發展要求差距較大,合格的高素質信貸管理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不足,急需配備充實懂技術、擅專長、多領域的綜合人才和操作人才,以保障信貸工作的正常開展。
1.完善創新產權制度。商業銀行在股權結構上以地方財政控股為主,這一結構行政色彩較濃,市場化程度較低,導致不良資產的居高不下,同時也使新的信貸投放,存在較大風險。要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就必須首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其關鍵就是要降低地方政府所占的股權比重,吸引民間資本。改變過去在授信決策上權、責、利不清晰,存在集體負責,實際無人負責、致使信貸風險不能有效控制的現象。在商業銀行內部,明確一級法人授權制,明確被授權人權限、責任及利益,在權、責、利的激勵、約束下,從管理上有效地控制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
2.建立新的經營管理機制。改變游戲規則,轉變商業銀行經營機制,才能根除不良資產產生的根源。在內部,首先是樹立“質量、風險、效益”的新的經營理念,切實摒棄過去那種不講效益,不防范風險,盲目追求擴張的粗放型經營模式,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新的機制:如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銀行的風險控制機制,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等;在外部,必須依法維護商業銀行經營自主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銀行業務。這樣就從內外兩個方面確保商業銀行建立以“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新的經營機制。
3.強化信貸資產風險管理。要重點落實貸款“三查”制度和統一“授信”制度,強化貸款風險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貸前要通過對貸款企業進行信用等級的評估并對有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斷,通過量化方式測算企業信用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盡量避免對信用等級低于貸款標準的企業給予貸款,而且要根據資信等級對貸款企業進行統一授信,將貸款總額確定在可控范圍之內。同時要做好貸時審查工作,落實審貸分離制度,對貸款風險度進行驗證,以確定貸款方式、額度等具體事項,審查貸款的基本情況,最后由決策部門審批。定期對其進行測算和分析,借助電子計算機系統對貸款全過程實行風險預警,確定風險度。建立貸款風險分散機制。根據風險分散的原理,實行貸款方式多樣化,合理控制信用貸款的范圍、數量,擴大貼現、抵押、擔保貸款和其他風險相對較小的貸款種類。限制貸款的集中程度,控制同一主體貸款比重。
4.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為金融安全奠定基礎。充分利用銀行自身優勢和各種服務功能,幫助貸款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支持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和尋求同國內外優秀企業聯合,提高兼并合作、債務重組、增資擴股等新路子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金融安全奠定基礎。
5.加強風險管理隊伍建設。信貸和風險管理人員匱乏,是商業銀行的共性問題。建設一支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雙過硬”的信貸和風險管理隊伍,已成為商業銀行的當務之急。各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情況,舍得投入,多管齊下,盡快解決相關人才的嚴重匱乏問題。一是合理使用現有人才。對專業對口,崗位得當,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能量。二是充分挖掘“隱形”人才。有些人才是“潛在的”,“隱形的”,“鎖在深閨人未知”。為此,要通過技術比武,發現人才,進而大膽使用人才。三是多措并舉培養人才。采取以老帶新、送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措施,有的放矢地培養急需人才。四是創造條件吸引人才。這是一條解決人才匱乏問題的“短平快”途徑。要以較優厚的待遇,定向引進急需人才,填補工作“缺口”,充實薄弱環節。
[1]施華強.國有商業銀行帳面不良貸款調整因素和嚴重程度.金融研究,2005(12)
[2]章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胭方平.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及其處置的制度性再思考[M].經濟評論,2002(6)
(作者單位:溫州銀行江濱支行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李雪)
F830.9
A
1004-4914(2014)04-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