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強
試論企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以東盟電氣集團為例
●何建強
企業轉變生產方式是實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是企業發展工作的主線。企業轉型升級就是將粗放型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特征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轉變為集約型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特征的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這是企業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文章緊密結合東盟電氣集團的實際,簡述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經驗。
企業轉型升級 基本做法 經驗探索
15年前,筆者做不銹鋼門窗生意,無意中發現,柳市柳黃路上一些鐵皮做的配電箱,意識到鐵皮易腐蝕,不銹鋼材料可能更耐用些。于是,把鐵皮改成了不銹鋼材料,生產了不銹鋼配電箱。在當時的柳市,東盟電氣集團是唯一一家生產不銹鋼配電箱的工廠。產品一經推出,立即暢銷,柳市眾多配電箱廠家隨后立即跟進轉型。筆者從事多年的不銹鋼門窗生意與配電箱的一次結合,卻帶來了一次華麗的轉身。柳市的不銹鋼配電箱產業隨即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至今暢銷不衰。
1998年,適逢國家提出“兩網”改造。在筆者看來,農網和城網的改造將大量使用優質的電氣產品,這是企業發展的難得時機,看到了箱式變電站這種新型智能化電力設備市場的巨大商機,當即決定在保持配電箱產值逐步增長的基礎上,全力進軍箱式變電站行業,逐步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在東盟電氣集團的逐步崛起進程中,投入數千萬元聘請國內頂尖技術專家,引進國際頂尖設備,產品屢屢創新,2010年更有科技項目入選國家星火計劃和國家火炬計劃。
“務實勤奮,腳踏實地”,十年磨劍,東盟電氣集團從輸配電產業的外圍小廠,一舉進入產業的核心技術領域。東盟的輸配電產品,已經拿下國內12條鐵路的電氣配套工程,中標中國華能、中國華電等多家大型企業的風電工程,自身也成長為樂清輸配電制造企業的龍頭企業,于2010年2月榮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東盟電氣集團生產的箱變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從1996年成立至今的十多年間,企業始終都在做一件事——立志做行業最好的箱式變電站產品。目前,東盟電氣集團年產箱變5000多臺,穩穩占據全國1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5年年末,我國《“十一五”發展與建設綱要》發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強調大力節約能源資源,積級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暖問題,我國重視發展可再生能源,鼓勵企業開發生產節能、環保型配電設備,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的開發,在各類新能源中,風力發電是大規模商業開發技術、成本相對較低的新能源,風電因為零污染,資源取之不盡,已經被國家和社會作為21世紀最有前景的綠色能源開發。東盟電氣集團果斷進軍風電設備行業,決心為“綠色”電力配套產品的發展助一臂之力。
隨后不久,東盟風能箱式變電站、光伏就地升壓變電站等智能化電氣產品相繼面市,大大強化了東盟服務配套智能電網建設的產品線,成為了東盟電氣集團快速發展的有力武器。
在全世界都積極倡導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今天,東盟電氣集團在董事會的帶領下,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電力,努力發展自然能源和可持續能源戰略;堅持利用可再生能源研發綠色電力,并在實際工程項目招標案例中嶄露頭角。
在全國的風電項目招標中,東盟電氣集團屢屢中標:華能包頭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華能內蒙古茂明風電項目二期中標35KV風電箱變33臺,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遼寧阜新彰北一期風電項目中標緊湊型風力箱變67臺,內蒙古巴彥淖爾富匯風能電力有限公司烏拉特中、后旗風電場工程中標10KV/800KVA風力箱變132臺,內蒙古北方龍源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錫林浩特灰騰梁300MW特許權風電項目中標35KV/1600KVA風力箱變34臺。在風電場運行過程中,東盟電氣集團以其性能穩定的產品和質量一流的服務贏得了用戶的好評,并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打造綠色電力設備,引領電力行業向綠色電力設備轉變,是東盟電氣集團矢志不移的遠大目標。筆者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將東盟電氣集團發展的遠期目標定為打造世界綠色電力。因為提倡綠色環保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業,東盟將堅定不移地生產與制造綠色環保電力產品,并將其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
東盟電氣集團生產的各類智能化電力設備如今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從1996年成立至今的十多年間,企業始終都在做同一件事——立志做最好輸配電產品。目前,東盟輸配電產品在我國電力建設領域已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僅箱式變電站年產量就達5000多臺,穩穩占據全國10%以上的市場份額。
為了迅速占領技術制高點,東盟電氣集團集眾生產廠家產品性能之所長,采用先進的技術、生產工藝和管理模式,成功地攻克了風力箱變技術上的道道難關,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專利是風電企業市場競爭的利器,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企業更加大了在國內申請專利的力度,對中國的企業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技術壁壘,為了搶占風電市場的有力時機,企業也在加大力度對風力變電站等新產品的專利申請,并予以保護。
在董事會的積極倡導下,東盟電氣集團先后將巨資投向綠色電力設備產品的開發與生產,在繼承發揚精湛工藝的同時,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如浙江大學的“綠色”噴涂自控設備、內蒙三維研究所的全套數字化智能變壓器綜合試驗及檢測設備、日本的數控鈑金生產線、德國KUKA弧焊機器人系統(加拿大SERVO-ROBOT激光檢測和跟蹤系統)、奧地利福尼斯公司焊接系統、德國進口的數控激光切割機及德國ROFIN DC025激光發生器等設備,并成功引入數字化管理模式,以強化企業的信息化管理。
筆者認為,要想進一步搶占智能電網建設的巨大市場,必須圍繞企業的核心優勢產業,強化生產和技術實力,并不斷優化產業布局。2008年初,東盟電氣集團投資5億元,在江蘇南京溧水縣經濟開發區,征地216畝,建設風電產業園,主要生產風電箱變、太陽能箱變及風電發電的配套產品,力圖在不久的未來形成浙江、江蘇兩大基地并駕齊驅的格局,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柳卸林.全球化追趕與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柳卸林.技術軌道與自主創新[J].中國科技論壇,1997(2)
[4]劉湘麗.日本技術創新機制[i].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5]陳原等.創新經緯.[i]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6]李志等.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家創造性研究[i].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7]管順平等.產業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證分析.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東盟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李雪)
F270.7
A
1004-4914(2014)04-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