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資本在企業戰略決策和實施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戰略管理領域對社會資本的研究越來越受關注。文章通過對國內外社會資本理論、戰略網絡研究的文獻進行梳理,認為社會資本既是研究戰略網絡的一個嶄新的視角,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戰略資源。
關鍵詞:社會資本 戰略網絡 戰略特性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4-082-02
一、戰略網絡概念界定
至今學術界尚未給出戰略網絡的準確定義,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戰略網絡進行了研究。從制度和戰略的角度出發,認為戰略網絡是有獨特性,但又相互聯系的贏利性組織之間長期性的、有目的的組織安排,以使在網絡內部的組織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Jarillo,1988)。從網絡組織構成角度出發,認為戰略網絡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穩定的組織間聯系(Gulati,2000),是一種特殊關系聯結起來的網絡組織(李新春,2000)。從組織行為的角度,認為網絡是一種合作、信任、投入、互惠、平等的社會經濟行為。從社會網絡觀的視角,認為戰略網絡就是集中力量于自身核心能力領域,從戰略伙伴中獲得價值增值鏈的其他部分而形成的相互制約的網絡關系(Levin,1999)。
國內專注于研究戰略網絡的學者,對戰略網絡概念進行了界定。謝洪明、藍海林(2005)認為戰略網絡是指存在戰略聯盟、合資、技術合作或者供給與銷售關系的企業及其之間的長期關系所構成的集合,進入這個網絡并維護網絡中關系,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李煥榮、林健(2007)將戰略網絡定義為:為了共同的遠景,以戰略中心企業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將具有戰略意義的戰略伙伴通過緊密的關系契約聯結在一起的、以相互信任和長期合作為基礎的、不斷進化和優化的經濟合作關系網絡系統。
戰略網絡可以“使在網絡內部組織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是企業競爭優勢之源”(Jarillo,1988),對企業核心能力具有提升、杠桿、強化和創新作用(李煥榮、林健,2007),戰略網絡的建立是可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戰略性行動(Park,1996)。
二、社會資本概念綜述
最早將“社會資本”這一概念引入社會學研究領域的是法國社會學Bourdieu(1985),他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體。雖然Granovertter沒有提出社會資本的概念,但是他所提出的“嵌入性”概念是社會資本理論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他的“弱關系假設”也是結構分析的重要性結論,嵌入實質是指各種經濟活動都受到其所處的社會結構的限制。之后Colema(1988,1990)提出社會資本是產生信任的一種機制,權威關系、信任關系、規范信息網絡、多功能的組織、有意創建的組織等都是社會資本的特定形式。Putnam(1992)指出社會資本,是生產性的一種組織特點,如信任、規范和網絡等,能夠通過對合作的促進而提高社會效率。Lin(2002)則認為社會資本是嵌入于一種社會結構中的可以在有目的行動中涉取或動員的資源。包括三部分:嵌入于一種社會結構中的資源;個人涉取社會這些資源的能力;通過有目的的行動中的個人運用或動員這些社會資源。可以構想,社會資本包含的三種成分涉及到結構和行動:結構的嵌入性、機會(可涉取性)和行動導向。
Burt(1992)把社會資本由社會學領域延伸至企業領域,他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行為者從社會關系網絡中所獲得的一種資源,企業作為有目的的社會行為者,社會資本的邏輯不可避免地會擴展到企業層次。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就是社會資本,是競爭成功的最終決定者。Nahapiet和Ghoshal(1998)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嵌入在個人和社會個體占有的關系網絡中、通過關系網絡可獲得的、來自于關系網絡的實際或潛在資源的總和”,并提出一個社會資本理論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他們區分了社會資本的三個特征維度:結構維度、關系維度和認知維度。
國內對社會資本進行系統研究的是張其仔(1999),他結合了經濟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將社會資本看作是人與人之間在信任和合作基礎上形成的社會網絡,將社會網絡視為一種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將其視為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方式。張方華(2001)則認為社會資本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是基于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所建立的各種社會關系網絡的總和。羅家德(2005)綜合學者對社會資本的研究成果,對社會資本做出了如下的解釋:其一,社會資本首先是社會結構中的“某些方面”,是有助于“特定行動”的社會連帶;其次,它是被作為一種社會連帶或是連帶的結構而被創造出來的;最后,它產生了行動,而這些行動可以帶來資源。
三、社會資本視角的企業戰略網絡研究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都在推動人們從社會資本的視角來審視管理活動,企業戰略也需要轉變自己的研究視角(周小虎,2006)。在網絡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與不同組織和企業進行聯系,形成各種社會關系,獲取和交換各種知識、信息和其他資源,優勢互補、知識和信息共享、利益共分,實現持續競爭優勢的戰略目標。企業的關鍵資源和核心能力的應用和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在的戰略網絡所決定的(李煥榮、林健,2007),利用網絡資源可以有效降低核心能力形成與維持的成本,而且能夠降低企業戰略變革過程中的路徑依賴(陳傳明,2002)。
于深(2010)認為社會資本在企業戰略網絡中起很大的作用:社會資本的積累有利于資源利用和配置;社會資本是企業獲取各種經濟資源的重要途徑;社會資本增進了企業間的合作效率;社會資本有利于獲取大量信息,提高對資源的價值判斷。張波(2003)也認為戰略聯盟伙伴之間形成的社會資本對聯盟的成功有重要的影響,社會資本是戰略聯盟形成和運轉的社會基礎。企業的戰略選擇是嵌入社會網絡之中的,企業不可能無視社會網絡來進行戰略選擇。研究實施可行的現代企業戰略管理模式指導企業實施戰略網絡,培育、應用和提升核心能力,實現持續競爭優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Grandri&Soda,1995)。endprint
四、社會資本的戰略特性
很多學者的研究表明,社會資本確實是一種獨特的戰略資源。社會維度具有異質性、不可模仿性、可持續性、路徑的依賴性和價值性,是關系的核心價值所在,關系是一種戰略資源(李煥榮、林健,2007)。Gulati、Nohria和Zaheer在《戰略網絡》中就提出關系網絡具有異質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一)社會資本的異質性
企業的內部資源優勢是嵌入企業網絡之中的,作為網絡資源的企業社會資本是典型的異質性資源,它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1.網絡成員的異質性。戰略網絡作為一個整體與環境交換能力、信息、知識和資源的相互融合體,隨著各種關系的變化,各個獨立的結點可以不斷進入或退出,促進戰略網絡的優化和進化。網絡結點包括了個結點的身份、狀態、資源和通路及其他特性。因為不存在資源、知識和社會關系等方面都完全相同的結點,網絡結點總是異質性的。
2.社會網絡結構的異質性。在結點與戰略網絡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結點的戰略行為會影響到戰略網絡的結構優化。網絡結構是指嵌入于企業內的所有關系結構模式。這些關系具有獨特性和有提供競爭優勢的潛力,稱為網絡資源(Gulati,2000)。一個企業的網絡資源具有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獨特的路徑依賴性,資源的通道本身也是異質的。因此,網絡結構具有異質性。
(二)社會資本的不可模仿性
結構維度社會資本是一種獨特性資本,它是在獨特的網絡關系下的資源,具有不可模仿性。對于社會資本的關系維度,企業的某些聯結特性對企業創造價值來說非常重要,但由于歷史和聲譽等原因,對手可能對此難以模仿。
(三)社會資本的稀缺性
企業社會資本的網絡資源在于為企業實現目標的活動提供便利,正是從這層意思上說,企業的網絡資源是稀缺的。這種稀缺突出表現在繼承性社會資本稀缺、信息的稀缺和互補資源的稀缺上(莊俊強、陳莉平,2006)。
(四)社會資本的不可流動性
首先,網絡資源的關系屬性決定了網絡資源某種意義下像公共物品,而并不像私有產權,當參與者離開位置也就不在擁有網絡資源,這就構成網絡資源流動障礙。其次,網絡資源的價值往往來自于參與者的整體效應,目標企業無法分割其價值來交易和流動,如網絡的協同效應。同時,估計企業社會資本的價值一直是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難題之一(Gabbay,1999)。
綜上所述,社會資本具有異質性、不可模仿性、稀缺性、不可流動性,符合資源基礎論中戰略資源的特性,因此社會資本是一種戰略資源。
五、啟示
首先,社會資本視角對戰略網絡研究未起步,有待深入。其次,社會資本是一種戰略資源,可以通過積累社會資本來優化企業戰略網絡,提高網絡競爭力。
參考文獻:
[1]R.Gulati, Nohria, Zaheer.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3)
[2]J. C. Jarillo. On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
[3]李新春.企業聯盟與網絡.廣東出版社,2000
[4]O. J. Rorch, M. B. Arthur. Strategic Networks Among Small Firms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5]B. M. Levin. Strategic Networks: The Emerging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ion Co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9
[6]謝洪明,藍海林.動態競爭與戰略網絡.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7]Jarillo.On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
[8]Park,S.H.Managing an in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a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for netword control. Organization Studies,1996(17)
[9]李煥榮,林健.企業戰略網絡管理模式.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10]周小虎.企業社會資本與戰略管理.人民出版社,2006
[11]Gulati. 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 The Influ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
[12]梁雅琦.社會資本對企業創新網絡的影響研究.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0
(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