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紹江
摘 要:目前道路設計發展的重要趨勢就是對環保因素的重視。在道路設計過程中將生態環保理念充分的引進來,可以促進生態化道路的有效實現。本文從道路設計的原則和目標出發,對道路設計當中的環保因素進行闡述,并介紹了道路設計融入的環保措施、方法以及內容,希望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環保型道路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道路設計;環保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道路是開展經濟活動以及進行社會活動的大動脈以及重要樞紐,在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現在環境的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進行道路設計的過程中將環保理念引進來,是現在我國道路建設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
1 生態環境在道路建設中受到的影響
在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當地的生態環境會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響,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建設的過程中,人們將超過自然環境承受能力的各種物質或者能量向環境中進行排放,最終將當地原有的生態平衡破壞了,造成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急劇下降,同時還使各類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除了石灰以及水泥等道路建材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之外,道路建設還會影響到各種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同時還會破壞當地的景觀環境。
2 環保理念下的道路設計探析
在對道路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對當地的人文景觀以及自然景觀予以充分的尊重,避免出現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系統的情況以及道路工程對耕地進行占用的情況。在規劃以及設計道路的時候要對路網進行合理的布設,杜絕重復選線的發生,對道路的設計標準和指標進行合理的利用,促進土地占用以及工程挖填方的有效減少。與此同時,還要對道路的綠化配套工程予以合理的布局,對當地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選擇環保建材,從而保證道路建設的環保功能。
2.1 綠化配套工程的實施
作為綠化景觀的重要體現,道路綠化配套工程在道路設計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存在于道路綠地范圍之內的花草、灌木以及喬木等各種綠色植物。道路綠化配套工程的重要作用就是恢復自然環境,對道路綠化設計的合理運用,可以極大的促進道路建設造成的噪聲和廢氣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地貌破壞等不利影響的減少。在對綠化工程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對道路周邊的綠化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對道路粉塵、噪音以及有害物質等排放進行衡量,從而對綠化空間的面積以及植物種類進行合理的安排。進行科學合理的綠化配套工程建設在使環境得到美化的同時,還能夠促進交通噪聲以及粉塵污染的有效減少。
2.2 道路選線設計
基于環保理念下的道路選線設計中必須要最大限度的采用較為簡潔的道路線形,最終促進道路實際建設長度實現極大的減少,這樣可以促進道路的建設成本的降低。在選定道路線形之后,還要積極的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從而使整體環境受到的工程建設的影響和干擾降到最低。與此同時,還要合理的配置和優化整個路網,使每條道路都能夠保持最佳的比例關系。如果不合理的情況出現在道路配置當中,就無法保證正常連成道路網結構,而且道路堵塞的狀況也很容易出現在交通量比較大的時候,最終使環境受到相當大的干擾和破壞。
2.3 因地制宜的道路設計
不同的道路設計需要面對各不相同的地域特征,在對道路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以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依據,采取與當地土地、氣候。文化、材料、植物以及土壤等條件相符合的道路設計理念,道路的設計要對當地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要真正的融合到當地的自然環境當中。作為當地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道路本身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其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對自然生態具有相當大的依賴作用。所以在進行道路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整個道路周邊的環境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因地制宜的進行合理設計和布局。
2.4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道路設計
對當地自然環境的有效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下道路設計的基礎,在進行道路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符合當地環境和資源的承載能力,在促進當地發展的同時,還要實現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促進污染物排放的減少、對環境污染進行控制等目標,對可再生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不斷地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高。
2.5 經濟性與功能性相結合的道路設計
道路自身的功能對道路設計的目標和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道路的功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定的耐久性、與當地景觀的統一和協調、行車的便捷與舒適。道路的功能在傳統的道路設計中主要是行車的舒適和安全、交通運輸的方便快捷,環保理念下的道路建設必須要對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節約資源、低污染低能耗、節能減排等予以重視,并對道路功能的合理性以及經濟性進行考慮,對環保效益以及投入費用進行全面考慮,最終實現經濟性、環保性以及功能性有效結合的道路設計。
2.6 環保建材以及環保技術在道路設計中的應用
環保建材以及環保技術在道路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低噪音技術、透水性技術以及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
其中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的核心是采用物理或化學手段,增加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操作性,在完成混合料成型后,這些物理或化學添加劑對路面使用性能不構成負面影響。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拌合溫度和壓實溫度一般比熱拌低10-60℃,同時具有高性能、低排放、低能耗的特點。在道路設計的相關實踐當中,通過應用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可以使道路與道路建設的相關指標相符合。與此同時,其優良的規范值要求也在相關的試驗檢測當中得到了體現。
目前絕大部分的道路路面都是采用瀝青混凝土或者水泥混凝土,而采用這種材料作為路面具有不透水的缺點,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對城市地表溫度、濕度的調節能力,雨水蒸發快,地表易干燥,揚塵污染重;相反,透水路面可以平衡生態系統,雨水由透水路面滲透入地,使地下水位迅速回升,透水路面還能通透“地氣”,使地面冬暖夏涼,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適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孔隙多,地表面積大,對粉塵有較強的吸附力,可減少揚塵污染,也可降低噪音。所以,道路設計當中應以透水性路面作為一種新的環保型、生態型的道路材料進行設計和使用。
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的就是低噪聲路面的設計和應用,由于其能夠有效的降低噪聲污染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所以其應用空間以及發展前景均比較大。
結語
道路設計中的環保因素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已經成為現代道路設計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將環保因素融入在道路設計理念當中,必須要重視道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積極對道路的綠化配套工程予以合理的布局,對當地的資源進行重分的利用,并選擇環保建材,保證道路設計的環保功能,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尹忠東,李一為,辜再元,等.論道路建設的生態環境影響與生態道路建設[J].水土保持研究,2012(04):161-164.
[2]章家恩,徐琪.道路的生態學影響及其生態建設[J].生態學,2012:74-77.
[3]郝連娟,姚占勇.道路工程建設對脆弱生態環境影響研究方法評價[J].公路,2011(06):187-192.
[4]任文堂.現代城市防噪聲屏障的發展現狀和應用展望[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1(02):2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