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我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小時候一直跟隨大學畢業后當老師的爸爸媽媽四處遷徙。當時的教育行業,又是在農村,談不上什么住房及其它的福利條件,我們一家就住在山西陽泉市郊區山底村的一戶農民家里,我的童年就是在這個村子里度過的,在我的記憶中,我上小學識字的一件事,印象尤為深刻。
70年代農村的學校里,因為師資不足,村里就給安排了一些民辦老師(村里給掙工分,不占國家編制的教師),而村里安排當民辦老師的人往往先是要看成分,優先照顧貧下中農,或者是照顧對村里有貢獻的家庭,畢竟在學校里當老師和成天去野外地里勞動強度上要輕許多,而且當老師被認為是很有面子的事,至于是否能勝任教學工作,倒是顯得不重要了。所以人員也常常不固定,文化知識基礎也參差不齊。
我上四年級時的語文老師就是一位姓施的女老師,由于她的爸爸在當時村里的煤窯上勞動被砸傷了,她就被照顧到學校里當老師。她當時是如何教的我記不清了,只有一件事我記憶比較深刻——
有一天我在課堂上學的是當時的一篇課文,就是著名的毛澤東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其中,“替”“斯”是生字,晚上我寫的作業是為生字組詞,“斯”這樣的外國音譯過來的字音,和實際生活沒有多少聯系,那個時候,農村讀物很少,小學生都不求甚解,把老師教的就當成了圣旨。老師教的組詞方法是“替法西”“斯賣力”,我也沒理解意思,就照著一直寫上幾遍,爸爸看見我這么寫,就指著說,你這幾個詞組得不對,“法西斯”是一個外國詞語的譯音,不能拆開,要組得組其他詞,我則堅持我的意見,因為我覺得是老師教的,如果不按這樣寫,明天作業會被判錯的。爸爸還給我講起了這段話的意思,我就是死活聽不進去,因為這事,我還哭了起來,堅持認為,老師教的是對的。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施老師給我們重新講解了“替法西斯賣力”,我才算是接受了。想來一定是同在學校當老師的爸爸媽媽與施老師私下交流了這個問題吧。現在回想起來,只是感嘆那個時代農村師資的匱乏,農村的孩子受的就是這樣一種教育,其實施老師是一位純樸、實在的農村姑娘,對我也很好,那些可笑的事只是那個時代特有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