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開始的定向降準,意在加強服務“三農”。而社會各界的期待并不止于此,效果更可能在農村之外。】
就在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的當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要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4月22日,央行在官方網站發文,決定從2014年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意在結構性改革
央行發文稱,此次對相關縣域農村金融機構下調準備金率是人民銀行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和馬凱副總理在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加強金融對“三農”發展的支持,引導加大涉農資金投放的結構性調整舉措。
央行稱,此次縣域部分金融機構降準,目的是“加強金融對‘三農發展的支持,拓展資金來源,引導加大涉農資金投放,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央行對不同類型的銀行實行差別化的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小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存款準備金率分別比大型金融機構低2個、5.5個和6個百分點。目前,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20%。
為了支持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更好服務“三農”,涉農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受到了政策優待,在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比和不良貸款核銷等方面享受著政策優惠,比如西部地區的農信社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比大型金融機構低6個百分點。
銀監會有關人士介紹,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農村金融機構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順應了農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大趨勢,解決農村金融服務多樣化的問題,同時可以培育多種形式的金融體系。
此前,壯大農村金融機構對于提高服務“三農”能力效果明顯。據銀監會統計,從2009年開始,銀行業涉農貸款連續5年實現“兩個不低于”,到2013年末,涉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2007年以來年均增長22.8%,比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其中農戶貸款4.5萬億元,比2007年增長2.5倍,農戶貸款覆蓋面持續保持在30%以上。
央行表示,此次對這些縣域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進行結構性調整,有利于有針對性地增強其財務實力,提高其支持“三農”發展的能力,起到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流向“三農”和縣域的正向激勵作用,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此次的調準,也被稱為是預期內的調整。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閆敏稱,這屬于結構性的金融改革。
下一步寬松可期
盡管央行表示,這并不意味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的改變,在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下,不會影響銀行體系總體流動性。下一步,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的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但是,有分析稱此次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可以看成是中國貨幣政策逐漸轉向寬松的信號。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認為,降低縣域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是未來更多寬松政策的開端,二季度存款準備金率的全面下調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GDP等經濟數據表明目前實體經濟增長動能依然疲弱。而偏緊的貨幣政策則是穩增長的主要障礙。考慮到目前地產和表外融資形式相當嚴峻,類似去年三季度那樣的信貸向基建投資的定向寬松已不足以穩住增長,更大范圍的貨幣政策寬松可以期待。”
3月份新增信托貸款規模為人民幣950億元,高于2月份的人民幣784億元,但遠低于2013年3月人民幣4312億元的水平。3月份發行的公司債總計人民幣2519億元,高于2月份的人民幣995億元,但也低于去年3月份人民幣3870億元的水平。這都使得外界對經濟放緩之后,隨之而來的寬松政策預期升溫。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則表示貨幣定向寬松已開始,他的理由是:①央行宣布降低縣域農商行2%準備金率、農合行0.5%準備金率;②主要目標是支持經濟薄弱環節,促進結構調整。③未來貨幣政策創新值得關注,不排除針對重要基建、小微企業相關銀行定向下調準備金率的可能。④助于改善相關領域的投融資關系,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稱央行此次降了200點,出手比較重,他表示,今天的降準將釋放超過1000億元流動性,“人民幣匯率今天急貶,長端收益率開始下行。央行已經改變了人民幣只升不貶的預期,現在對長期利率開刀。”
一位券商宏觀分析師分析,3月份廣義貨幣增速回落超出了央行的預期,在名為“中性”的貨幣政策之下,央行可能會加大加快長期流動性的定向投放。對縣域農商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準,正是貨幣政策定向發力的開端,預計下一步可能會有更多定向寬松措施出臺,再貸款是備選措施之一。
效果在農村之外
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表示,如果是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其存款規模可能最多只有2-3萬億元,這次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所釋放的資金不會超過500億元。
從政策細節和政策力度來看,政府精準定位、定向支持,在結構調整中穩增長的意圖比較明顯。結合分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發言內容,當前決策層以調結構為抓手、以微刺激為補充的宏觀調控思路很明確,一系列政策舉措對于短期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可能比較有限,難以改變經濟減速的總體趨勢。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目前制約農村信貸投放的,并非流動性,而是滿足風控要求的對象、合意貸限度、資本充足率等。從“三農”入手,但預計更大的寬松效果在農村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