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榮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開展。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先學一步、先行一步,深入思考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措施,以黨員干部的優良作風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結合實際,切實加強領導干部隊伍作風建設
中央明確提出,要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因此,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結合實際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在作風建設上取得實效。
堅持“務實”為先,在推動工作上要有新氣象。當前,門頭溝區正處在為轉型發展打基礎、增后勁的階段,每一項工作的質量都影響未來全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本著對未來負責的態度,高標準、高質量地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大興真抓實干之風,緊緊圍繞既定的工作目標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努力在規劃審批、征地拆遷、項目落地等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要大興嚴謹細致之風,本著追求卓越的態度,抓好重點工程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新建小區文明入住等工作,努力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一流、把每一個工程都做成“精品”,最大限度地做到發展不留遺憾。要大興開拓創新之風,堅決克服教條主義、思想僵化和墨守成規,以理念思路、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創新,努力突破經濟基礎薄弱、資源要素缺乏、生態容量狹小等發展瓶頸,不斷增強地區發展活力。
突出“為民”要求,在服務群眾方面要有新提升。近年來,門頭溝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經濟總量小、發展總體落后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轉型過程中的群眾就業、增收等民生問題還亟待解決。我們還要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通過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群眾各方面需求。要積極回應群眾的期待,把加快轉型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繼續抓住和用好各種發展機遇, 著力解決好轉型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復雜矛盾和難點問題,千方百計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式發展。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緊緊依靠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加快推進房屋征收、環境整治、社會管理等重點任務,集聚各方力量推動現代化生態新區建設。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社會管理創新,著力解決群眾在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增收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樹立“清廉”形象,在廉政建設上要有新成效。清廉清白,是領導干部必須堅守的底線。要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努力保障“大建設、大發展”形勢下的工程質量安全、資金運行安全、干部履職安全。要加強教育,始終把加強廉政教育作為廉政建設的首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有效開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崗位廉政教育,切實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防線。要完善制度,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作為根本,完善紀檢、監察、審計聯動的監督檢查大體系,積極推進領導干部決策風險防控等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體制機制。要強化監督,堅持敞開大門聽取群眾意見,積極探索接受群眾監督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做好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等公開工作,促進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突出實效,努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最終要靠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實績來檢驗。具體到門頭溝區,就是要立足于地區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著力做好群眾最為關心的主導產業培育、棚戶區改造、農民增收致富等重點工作,切實把作風建設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全區各項工作的實效。
要加快經濟轉型。立足地區資源稟賦,加快發展旅游文化休閑產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大力推進旅游景區建設,不斷提升農游合一、文游合一發展水平。著力推動石龍開發區轉型發展,緊抓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契機,積極推動存量企業向總部經濟轉型升級,吸引大型企業總部入區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更多綜合實力強、帶動作用大、符合區域功能定位的實體企業,增強地區發展的支撐力。
要推進棚戶區改造。要高質量推進安置房建設,加快安置房交付進度,2014年實現一期236萬平方米安置房全部交付使用。要加強安置社區管理,保障水、電、氣、熱以及停車、出行、購物等生活設施正常運行,深入開展社區文明建設,打造便捷、舒適、文明的新型社區。要全力平衡棚改資金,合理控制貸款融資規模,加快推進采空棚戶區騰退區域開發和上市,整合全區土地收益平衡資金缺口,確保棚改工作順利完成。
要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城市新區要著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拆遷改造和土地上市步伐,努力形成現代化城市風貌;重點鎮要深化鎮企合作,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和輻射力;其他山區鎮要積極吸引旅游文化休閑產業項目落地,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態小鎮。要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采取危房除險、分步提升、整村改造、村企合作等模式,推動村莊升級改造和精品旅游村建設,創造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要推進農村發展、農民致富,圍繞讓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和農村發展基金,加快農村產業培育,強化低收入村、低收入戶增收幫扶工作,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要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要深入加強生態建設,全面落實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34項指標53項重點任務,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工程,完善“一湖十園五水聯動”景觀體系,開展好大氣、垃圾、污水、違建等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不斷優化環境質量。要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按照北京市委“做實街道、加強社區”的要求,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明確轄區負總責的主體地位,完善街道內部運行機制,加強社區民主自治,推動城市管理向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精細化發展。
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要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教育系統綜合改革,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努力提升就業服務水平,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努力解決群眾的實際生活困難。要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拓展61696156為民服務信息平臺功能,深化對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十二類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不斷提高服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要全力做好維穩工作,完善“大維穩”、“大調解”、“大綜治”體系,深入推進“平安門頭溝”建設,著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中共門頭溝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鄭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