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連元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和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我們深切感受到,朝陽區作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區,必須緊抓歷史機遇,自覺融入首都和京津冀發展大局,切實擔當歷史重任,服務首都發展。當前,落實好中央和市委精神,核心是緊扣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按照區委提出的“四個必須”工作定位的要求,即必須強化首都意識、把朝陽建設成為實現首都功能的重要載體,必須增強服務理念、把朝陽建設成為落實首都職責的重要區域,必須發揚首創精神、把朝陽建設成為服務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撐,必須堅持首善標準、把朝陽建設成為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上率先作為,在服務首都發展中實現朝陽發展。
以做好“四個服務”為核心
在服務全國政治中心建設上率先作為
朝陽區是外國駐華使館聚集區,也是眾多黨政機關、央企和軍事機構所在地,在服務全國政治中心建設方面責無旁貸。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覺,確保政令暢通。深刻認識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中央、市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和市委權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市委決策部署,確保政令在朝陽區暢通。要全力做好“四個服務”。以高度的政治擔當,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區位特征和特有優勢,自覺履行好“四個服務”,提升標準,拓展內容,創新載體,全力做好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服務,為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服務,為國家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務,在服務中發揮優勢、尋求突破,努力構建以服務促發展的新模式。要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牢固樹立“朝陽穩、首都穩”意識,下先手棋、打主動仗,堅決把問題預見于未發之時、解決在萌芽之中。抓好安全生產,加大城鄉結合部整治,拆除違法建筑,加快低級次產業升級,嚴控人口無序過快增長,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深入開展矛盾排查化解,推廣“楓橋經驗”,強化源頭治理和動態維穩,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始終繃緊反恐防暴這根弦,嚴密防范暴力恐怖事件。
以文化引領發展為主線
在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上率先作為
作為全國文明城區、首都唯一的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首都文化產業強區,朝陽區文化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人才優勢凸顯,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有條件有能力擔當重任。要立足自身特點,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突出文化引領發展,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優勢,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市場中心和文化事業中心,把朝陽區建設成為國家級文化創新發展示范區。
以建設“文化定福莊”為依托,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市場中心。近年來,朝陽區文化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基本形成以北京CBD—定福莊國際傳媒走廊為主要承載的產業布局。2012年全區文創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2%,規模以上企業收入和從業人員分別占全市的23.5%、20.4%。要緊抓首都落實城市功能定位的契機,明確文化產業作為朝陽支柱產業的地位,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與科技、商務、金融加速融合,培育新興經濟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國際化、高端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著眼于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大局,在北京CBD—定福莊國際傳媒走廊建設基礎上,全面拓展區域空間布局、功能布局和產業布局,提升對北京東部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應,構筑以當代傳媒文化為依托、現代文化消費為基礎、新媒體內容創意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國際傳播為特色的首都文化產業核心功能區,打造承載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文化定福莊”。創新機制、優化政策、完善服務,充分激發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培育和健全服務北京、輻射京津冀乃至全國的文化要素市場、文化流通市場和文化消費市場,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將朝陽區打造成為集國家文化創意基地、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移動互聯網內容生產基地、數字傳媒科技高地、文化傳媒人才培養與集聚中心、國際文化貿易和消費中心于一體的全國一流的文化市場中心。
以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支撐,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事業中心。朝陽區文化事業在體制機制、區域資源、服務體系、人才支撐等方面優勢明顯。要著眼于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事業中心,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突出資源整合、文化惠民、形象塑造、人才保障等戰略重點,構建“大文化”發展格局。全面梳理轄區文化資源,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形成政府有效引導和資源主動集聚的整體態勢。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長效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多元化、社會化發展,做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層級、服務網絡、志愿者隊伍和“一刻鐘文化服務圈”,實現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提升服務水平。通盤布局文化事業發展,推動規劃和服務前置,統籌發展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時尚文化、國際文化、群眾文化、商務文化、奧運文化、創意文化等各類文化,打造國際文化交流集聚之區、時尚創意設計集聚之區、群眾體育文化活動集聚之區、傳媒廣告設計集聚之區、版權交易專利保護集聚之區、國家級及民間博物館聚集之區等特色品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啟動“朝陽區鄉村記憶搶救性發掘與保護工程”。系統推進城市設計,將文化要素注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日常生產生活中,打造城市文化空間。
以構建全域CBD為重點
在服務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上率先作為
朝陽區是首都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區,全市56%的外籍人口、65%的外資金融機構、72%的世界500強企業地區總部、80%的外國駐京新聞媒體、96%的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會、40%的國際性會議、1/3的國際展覽集聚朝陽,尤以CBD最為集中。要樹立全域CBD理念,帶動城市和鄉村產業系統升級,推動CBD核心區、拓展區、配套區、服務區一體化發展,在服務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升京津冀國際化水平中發揮龍頭作用。
發揮CBD國際總部營運中心作用,提高京津冀國際高端資源配置能力。近年來,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朝陽區呈現加速聚集態勢。圍繞北京CBD建設目標,要進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提高“引進來”能力,站在更高層次、以更加國際化的視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際組織常設機構落戶朝陽,以CBD為營運中心,推進京津冀在世界范圍內集聚與擴散生產要素,為京津冀加強與有關國家、全球城市建立雙邊投資合作機制、提升全球影響力與國際競爭力創造有利條件。
發揮CBD國際商務服務中心作用,促進國際資本向京津冀聚集。CBD高端要素集聚,商務平臺建設相對完善。要進一步強化 CBD 國際商務功能,在打造CBD國際金融、國際傳媒、國際組織總部基地的基礎上,強化 CBD 商業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和交通功能,健全高端商務服務體系,搭建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際投融資平臺,完善外商投資環境,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創新對外投資與合作方式,推動京津冀內外聯動發展,提升區域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
發揮CBD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作用,打造京津冀文化交流的展示窗口。整合區域國際化資源,完善國際會展功能,加快第四使館區拆遷建設,明確東壩國際商貿中心區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打造具有朝陽特色的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平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學習借鑒國際商業文化、創新文化、管理文化等各國優秀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尤其是京津冀優秀文化,以文化交流促進人員交往、經濟合作,提升區域文化國際化水平、城市人文素質和生活品質,使朝陽區成為對外文化交流展示的窗口。
把CBD打造成為國際信息傳播中心,建設京津冀通達全球的信息樞紐。充分發揮朝陽區國內外傳媒機構聚集、信息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傳媒產業,完善信息傳播機制,豐富信息傳播渠道,提升中國經濟信息發布地、全球經濟信息中國節點區、國際企業綜合信息服務地和中國城市品牌傳播推廣的功能,形成輻射京津冀、服務全國乃至全球的信息樞紐。
把CBD打造成為國際人才集聚中心,促進京津冀國際人才交流服務。完善人才國際化和國際化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優化吸引、培育、使用高端人才的環境,加強發展國際人才服務市場,建立國際人才中介機構、國際人才研究中心、國際人才網絡等平臺,促進人才匯聚。依托國際人才集聚中心建設,促進京津冀人才資源有效配置,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專利技術運用轉化平臺建設,推動國際合作交流,形成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全球人才、技術流通網絡。
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
在服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率先作為
朝陽區承載著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功能定位,區域內擁有全市1/5的科研院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市級重點實驗室,是北京的科技資源大區。朝陽區要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導向,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一是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促進經濟與科技融合發展。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加強“朝陽區—高校發展合作聯盟”建設,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整合區內科技資源,吸納更多的企業進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二是強化市場的決定作用,推動電子城與中關村互動發展。電子城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電子城開發建設,充分發揮朝陽區作為市場中心的作用,改進科技資源配置方式,豐富朝陽科技成果示范和轉移平臺的作用,推動電子城與中關村互動、互促、互補發展,促進科技成果在京津冀乃至全國的應用。三是強化政府的保障作用,構建城市綜合創新體系。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改進政府激勵市場主體創新、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方法,構建綜合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文化、社會、城市建設管理融合發展。特別是要注重培養尊重創造、鼓勵開放、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著力打造尊重創新人才、鼓勵創新活動、保護創新成果、包容創新失敗的人文環境和政策體系,促進區域創新發展,提升人文素質,增進社會和諧。
(作者:中共朝陽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任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