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隆
2013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指出:“工會要贏得職工群眾信賴和支持,必須做好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職工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神圣職責,是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做好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工作與贏得職工群眾信賴和支持緊密相連,是國企工會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強有力的保障措施,更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鮮明特征。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事業在前進。國企工會仍然發揮著“一條扁擔挑兩頭”的作用,一頭是國企黨委的幫手,另一頭是職工利益的維護者與代表者。國企工會要贏得職工群眾信賴和支持,必須與時俱進地做好維護職工群眾切身的利益工作,做到以下三個統一:
堅持工會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與維護職工利益相統一
習近平同志指出:“工會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取得明顯成效,關鍵看有沒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堅持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鮮明特征,就是要在建立健全董事會、監事會基礎之上,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組織在國企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通過國企工會實行職工民主管理并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因此,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國企工會做好工作、發揮作用的根本,也是國企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的歷史使命。
當前,國有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經營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日益深化,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等職工群體大量涌現,職工群眾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和多變趨勢明顯。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國企工會要始終保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這個“傳家寶”在新形勢下不斷發揚光大,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始終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執行黨的群眾路線、依靠職工辦好國企,使維護職工利益的工作推得開、干得成、辦得好;始終注重提升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的能力,主動爭取更多資源和手段,推動形成自覺維護職工利益的工作格局,積極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旗幟鮮明地維護職工群眾利益。
“干一寸勝過說一尺。”國企工會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維護職工利益,不能華而不實、空喊口號,關鍵要讓這一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轉化為“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準則和具體要求。畢竟國企工會開展維護職工利益的工作是干成的,而不是吹成的;贏得職工群眾信賴和支持的良好局面是工會干部“甩開膀子”做出來的,不是“喊破嗓子”嚷起來的。切實做好維護職工利益工作,適應經濟基礎、體制環境、社會條件和傳播方式深刻變化的新形勢,扎扎實實地多做好事、善辦實事、巧解難事。切實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必然要求,真正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經常抓、反復抓、深入抓那些職工群眾最現實的困難問題,抓出成效,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與維護職工利益相統一
習近平同志指出:“把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中心任務”。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國企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發揮職工主人翁作用、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越是深化國企改革,越要始終貫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尊重職工群眾的主體地位,深入組織職工、宣傳職工、教育職工、服務職工,依法保障職工政治權益、經濟權益、文化權益、勞動權益,努力形成國企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
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必須站在職工群眾的立場上去說話,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比如,在確定黨代會、職代會和團代會等會議代表組成結構的時候,要明確提出基層一線工人代表、女職工代表的傾斜比例;在送溫暖的時候,要呼吁向一線工人和困難職工傾斜,關懷離、退休人員特別是其中的老勞模、老專家、老紅軍等特殊群體,想方設法解決他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在出臺制度的時候,要多為廣大職工的利益“鼓與呼”;在表彰勞模、表彰先進的時候,要積極為普通而又有突出貢獻的職工爭取名額。通過一系列關愛活動的開展,讓廣大職工群眾感受到工會組織的關懷和溫暖,真正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任務復雜而又繁瑣,要發揚優良的工作作風。焦裕祿同志曾經說過:“我們不是人民的上司,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和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當前,時代進步了、環境改善了,國企工會干部更要學習先輩風范,大力傳承發揚傳統,發揮他們“日穿草鞋鬧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的革命傳統,到困難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到職工群眾中去,幫助基層化解矛盾、解決困難。以自身“能忍耐、能吃苦、能克服困難”的精神境界和“算盤腦袋熱心腸、彌勒肚子鐵腳板”的能力素質與職工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共同坐在一條板凳上,站在職工群眾立場上說話辦事,營造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
當好職工利益代表者維護者與維護職工利益相統一
國企工會切實維護好職工利益的工作內容具體而瑣碎,可以說是“上管天和地,下管雞毛蒜皮”。因此,國企工會堅持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突出維護職能,敢于維權、善于維權,使國企工會維護職工利益的聲音更響、力度更大、措施更得力、效果更明顯,切實把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和維護職工權益,贏得職工群眾信賴和支持。
工會維權工作應該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去謀劃、把握和推進。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國企工會應該作出更大努力、發揮更大作用,強化規章和制度建設的源頭參與,提前做好代表職工利益的工作,及時反映職工群眾的愿望和呼聲;在維護職工勞動就業、工資收入、社會保障、安全衛生、休息休假等權益方面,在促進職工共享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發展成果方面,必須旗幟鮮明、主動作為;積極協助國企黨組織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繼續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就業行動”等活動,幫助下崗失業職工和困難職工實現就業、穩定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扶持職工以創業帶動就業;依法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積極推進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擴大覆蓋面、提高實效性;推動企業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努力保障職工按月足額領薪,促進形成完善的職工工資協商共決、正常增長、支付保障機制。
國企工會要保障好職工群眾的各項權益。讓廣大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關心職工疾苦、將工作重心下移,沉到基層一線、融入職工群眾中,詢問職工的利益訴求、傾聽職工的呼聲建議、感受職工的生存狀況、了解職工的煩心事情,多辦暖人心、穩人心和得人心的好事、實事,滿足職工改善生產環境、加強勞動保護、提高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合理要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好思想問題,更好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推動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工、勞務派遣工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率,促進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公平享有社會保障權利。
《晏子春秋問下》曰:“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國企工會只有做好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工作,解決好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解決好聯系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讓國有企業中的廣大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真正的“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真正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做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作者單位: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黨群工作部)
(責任編輯: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