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防部長吐槽奧巴馬“專權”
現年70歲的蓋茨長期在美國軍事和情報界擔任要職,曾經為八任美國總統服務。2006年,小布什總統任命他出任國防部長,奧巴馬入主白宮后讓其繼續執掌五角大樓,蓋茨也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任期跨越總統換屆并同時跨越兩黨的元老。2011年6月,奧巴馬總統授予蓋茨自由勛章,稱贊他是“美國最優秀的公仆之一”。但在回憶錄中,這位公仆似乎有很多“苦水”要吐。
書中稱,白宮高層包括總統和副總統在內,對軍隊高級將領普遍存在“懷疑和不信任感”。這成為蓋茨作為防長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他不得不時常努力緩和奧巴馬總統與軍方將領之間的關系。蓋茨認為,奧巴馬太過“專權”。“自尼克松時代以來,奧巴馬政府是我見過的在國家安全方面權力收得最緊,控制最嚴的政府。”他寫道。
在蓋茨看來,奧巴馬總統好大喜功,而且不顧及政策執行者的感受。但蓋茨的記敘似乎也有自相矛盾之處,他隨后對奧巴馬的果斷和智慧表示了欽佩,認為在阿富汗增兵3.3萬是明智之舉。“奧巴馬否決了拜登以及其他白宮官員的主張,我相信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正確的。”
為2016年的總統大選打伏筆?
白宮所有高官中,蓋茨對副總統拜登表達了格外的不滿。他認為拜登“過去40年在幾乎所有重要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議題上,都犯了錯。”在蓋茨眼中,拜登是一個吵鬧、饒舌和迷戀政治的家伙。
在民主黨內,拜登和前國務卿希拉里是角逐2016年總統寶座的頭號人選。與對拜登嚴詞抨擊不同,蓋茨似乎對希拉里很尊重。他寫道:“我覺得她聰慧、充滿理想主義,但同時又務實、意志堅定、不屈不撓、幽默,是很難得的同僚,也是在全球能代表美國的卓越人物。”蓋茨此時推出的回憶錄猶如重磅炸彈,不僅在奧巴馬政府內部激起連鎖反應,還將為共和黨迎接2016年的總統大選提供充足的“彈藥”。
“揭丑”:展現政客看待事物的角度
美國政壇人物的回憶錄中,“揭丑”和“自清”似乎是兩大永恒的話題。喬治亞州立大學傳播和政治學教授瑪麗·斯塔基指出,回憶錄展現的是政客們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他們希望自己如何被后人回憶,“這是企圖影響歷史的嘗試”。
2008年,美國白宮前發言人麥克萊倫出版回憶錄,披露美國在攻打伊拉克期間,總統小布什“嚴重偏離正軌”,且毫不“公開和直率”,犧牲政府的管治誠信,批評卡特里娜颶風襲美期間小布什政府初期反應緩慢。
他在回憶錄《發生了什么事:布什的白宮和華盛頓欺詐政治文化內幕》中,直指小布什利用“宣傳伎倆”和“謊言”推銷伊拉克戰爭,誤導公眾。對于卡特里娜風災,麥克萊倫說白宮災后“首個星期大部分時間都在否認”災情,“這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也成了小布什任期的最大災難之一。卡特里娜和聯邦政府的拙劣反應,大概已定義了小布什第二任期”的拙劣管治能力。
政治評論網站Politico認為,這是總統前助手所做出的最嚴厲的抨擊,超出白宮官員的預期,不過此后不久,從卡爾·羅夫到小布什,都出版了各自的白宮回憶。
“自清”:小布什的“自畫像”
自富蘭克林·羅斯福開始,二戰后幾乎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會在卸任后出版一本回憶錄。這也成為研究白宮政治風云的重要史料,但對于歷史學家而言,它們的學術價值要低于第一手的私密文件和個人信件。
2011年11月9日,小布什推出了其白宮工作回憶錄《決策時刻》。這本497頁的回憶錄從2001年“9·11”恐怖襲擊開始,至金融危機結束。小布什在書中敘述任內所犯的一些錯誤,包括伊拉克戰爭和卡特里娜颶風風災應變不力。這部回憶錄被視為小布什替自己歷史評價翻案的工具。
與執政8年間留下的強硬、刻板甚至冷血的形象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決策時刻》中小布什的“自畫像”顯得更充滿人情味。但是對于大多數美國公眾而言,就像兩場戰爭徹底改變了美國的國家軌跡,小布什的政治遺產已經無法改寫。
對于總統和高官們而言,回憶錄的主要作用無非是影響后世對自己政治遺產的評價。正因為如此,圍繞其產生的爭議是家常便飯,另一方面,真正能接受時間的考驗、為后世廣為接受的回憶錄少之又少。(摘自《臺港澳報刊參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