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霞
摘 要 科學課程學習能力對人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研究了人的科學課程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指出科學課程的學習能力由觀察能力、記憶信息能力、管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構成并簡要地探討了科學課程學習能力的評估方法。
關鍵詞 科學課程 學習能力 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On Science Curriculum Learning Ability Elements
Constitute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ANG Qingxia
(Key Research Institute in University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y of Southern Ethic Groups,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Ability to learn science courses is essential to human development, the paper studied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human ability to learn science curriculum, noting that learning science curriculum by observation in mind, the ability to recal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kills and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briefly discussed constitute the assessment of learning science curriculum.
Key words science course; learning ability; assessment
構建學習型社會是現代社會知識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①
科學課程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要求學生具備能夠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包括運用判斷和解決的能力、科學方法的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我補充和繼續學習的能力。②科學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長,職業更替頻繁,階段性的學習已經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終身學習已成必然。③學習能力的培養在人的長期發展中至關重要,在中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探究科學課程學習能力的構成及其評估方法,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 學習能力的概念
學界對“學習能力”有著兩類詮釋。從個體人發展的角度來看,石中英,李潤洲等提出:“人的學習能力”是人認識、適應與改造自然、社會的本領,也是人自身發展的能力,是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學習策略等方面所組成。④從認知過程的角度來看,李運貴等認為學習能力包括認知過程的主要方面,以記憶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作為構成學生學習能力的四要素。
綜合兩類詮釋可知:(1)人的學習能力是一種生存、發展的能力,它既是多種能力的混合,也是人生命力的源泉。(2)人的學習能力不但包括人的思維、感知、想象等認知能力,也包括人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堅韌性與積極性等非智力因素,還包括人學習時的理解、記憶、整理加工的學習策略。(3)人的學習能力是一種以學習活動為基礎,隨著學習活動的不斷進行而得以形成及提升的能力。(4)人的學習能力以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人的一生中,在上學期間(25歲以下)所得的知識量僅占一生中的25%,而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學到和補充的知識占個體知識總量的75%。因此,人的絕大部分知識是通過自主學習而獲得。在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人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5)人的學習能力是一個由多種能力要素所組成的有機系統,需多種能力要素的有機結合以構成人的學習能力的結構,表現為人的“基本學習能力”(如“實踐觀察能力”、“知識理解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等)、“拓展學習能力”(如“合作學習能力”、“方法反思能力”、“知識鑒賞能力”、“學習管理能力”等)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如“原始創新能力”、“知識批判能力”、“創造發明能力”等)。在學習型社會,只有提高人的這些學習能力并讓這些學習能力獲得相對平衡的結構,個體才可以順利進行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而取得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
2 科學課程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
我國科學課程目標分為: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STS)。⑤科學課程目標與新課程目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標實現的過程也是培養能力的過程,科學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和理解力;科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記憶信息和理解能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科學探究的前期準備,探究過程條理性,探究結論的分析與思考等都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學習管理能力。我國科學課程的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科學課程學習內容應該結構化、漸進化、清晰化以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
基于科學課程的學科特點,結合有關學習能力的研究,可以得出科學課程學習能力,包括記憶信息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管理能力。
3 科學課程學習能力的評估方法
科學課程學習能力評估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具有反饋、調控及改進教學活動的作用。然而,目前科學課程的學習能力評估方法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科學的評估指標與完善的評估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從記憶信息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管理能力四個維度分別進行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及評價指標的建立。評價方式注意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方法有實踐活動(包括科學探究、實驗、調查、科技制作、問題研討、演講表演、角色扮演等)評價,書面測試,連續觀察與面談。endprint
(1)記憶信息能力主要采用書面測試進行評估,記憶的容量和記憶的質量為評估指標。多采用終結性評價,通過書面測試對學生記憶科學概念與規律,科學知識點等的數量,以及對所記憶科學知識的還原程度來評估記憶信息能力。(2)觀察能力主要采用實踐活動進行評估。(3)理解能力主要采用書面測試和實踐活動進行評估,主要指標為理解的深度和理解的廣度。通過書面測試和實踐活動對學生理解與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概念與規律等來評估理解能力。(4)學習管理能力主要采用連續觀察與面談進行定性評估,主要評估指標為學習策略的應用、學習效率的高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等。
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結合個體標準法⑥來評估學生的科學課程學習能力。由教研室或相關部門組織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召開座談會,以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并組織學生對自己觀察能力,記憶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管理能力進行自評。
注釋
① 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010-07-29.
② 鐘啟泉.國外“科學素養”說與理科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97(1):16-21.
③④李潤洲,石中英.人·學習·學習能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哲學思考[J].教育學報,2006.2(1):62-67.
⑤ 蔡鐵權,姜旭英.新編科學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3.
⑥ 徐秀娟.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淺議[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35-36.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 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01.
[3]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
[4] 李維學習心理學[M].人民出版社,2000:2.
[5] 翟小寧.中學教師能力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6] 李洪玉,何一粟.學習能力發展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