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
摘 要 本文擬從“學生發展”理論角度,闡釋此理論背景下學生事務管理的典型特征,明確當前我國學生事務管理所處的困境,并嘗試探索學生事務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
關鍵詞 學生發展理論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Students' Affairs Management Exploration
under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y
SU Ho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y,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explained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ory should be clear, the difficulties of our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office, and tri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approac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ies;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1 學生發展理論的內涵
學生的發展是“人的發展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學生發展”理論興起于 20 世紀70年代,以20世紀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人的發展理論為基礎,是在經歷了替代父母制、學生人事工作、學生服務三階段后,在美國逐步形成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新理論。
引導美國高校學生事務具體領域不斷“促進學生發展”的應用性理論共有三類:①
個體與環境互動類理論。它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研究與關注學生生活的生態平衡,強調學生個體與大學環境的相互作用,試圖解釋學生個體、群體與環境之間的作用機制,及學生在其中如何發展。以穆斯、霍蘭為代表。
社會心理學類理論。它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解釋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與群體的互動中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過程,它關注個人和“生活周期”的發展。艾瑞克森(Erikson)是這一研究領域的奠基人。
認知結構類理論。它是從心理學的維度來研究的是智力和道德的發展,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的,以及如何在個體對環境的認知矛盾中實現個體的發展和成長。該類理論以皮亞杰、柯爾伯格為代表。
從不同維度來探討高校學生發展成長及其規律,為學生事務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基于發展導向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勾勒出了高校學生可能的發展方向。
2 基于“學生發展”理念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典型特征
2.1 規范性
規范性既是學生事務管理體制形成的重要標志,又是保證學生事務管理高效有序的必要條件。所以,高校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基于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細致的、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為有效管理提供政策上的依據。
早在 1937 年,美國教育總署就發布了《學生人事宣言》,確立了以形成“完人”為主要目的的學生事務管理;1987 年美國“全國學生人事管理者協會”發布了《學生事務觀》重申了學生事務的宗旨。除此以外,在不同的社會背景與學生需要下,接連出臺了各種關于這方面的行業性規范,比如《美國高等學校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行為規范》等,這些規范性文件,對形成穩定的學生事務管理制度有重要的影響,值得借鑒。②
2.2 人性化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即從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到貫徹執行,都要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保障學生的權益。只有這樣,學生事務管理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內在發展要求,給學生自主空間,激發他們的潛能, 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生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因此,在學生事務管理與服務上,既要堅持規則與原則,也應具靈活性,對學生的需求給予更多的理解及積極的回應與支持。
2.3 服務性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要本著為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的原則而開展工作,要改變往常的權威姿態,蹲下來了解學生的切身感受與需求,真正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權益,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不斷改善服務方式方法和管理手段來滿足學生的需求。
事實上,說教式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越來越不能滿足大學生內心交流的需求。在學生事務管理中,我們應善于啟發、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把學生看作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具有自我發展潛能的人,為其個性化的發展提供服務、打造平臺、營造環境,才能最終成就他們。
2.4 科學性
學科建設為學生事務管理提供堅實的專業保障。學生事務管理是一項專業性、綜合性強的工作,它是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科建設將為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等構建新型理論框架和工作模式,指導理論運用于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滋養,最終推動學生事務管理順應時代的要求,促成學生的全人成長。
同時,我們應該依靠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完善學生事務管理系統,這一系統不僅是學生事務工作者實現動態管理的平臺,更應該成為學生記錄成長點滴、分享人生感悟的溫馨家園。這一系統,將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做連續跟蹤、評估與引導,積極提供資源與支持,從而為學生個性化的成長提供支持。
3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缺失endprint
3.1 管理理念行政化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仍更多地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具有強權管理的性質,以“上級文件”、“領導意見”為代表的行政權力占據決定地位,而學生的權限或參與度被降低,管束、灌輸、強制多于服務、引導與說服。這種從管理者自己的立場出發的工作模式,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忽視了學生的真實聲音,抑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與服務的能力的發展。
3.2 直線層級多,工作效率受阻
我國傳統的“條塊結合”的學生事務管理運行機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線性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權利集中、層級繁多、上傳下達,帶來反應慢,效率低的結果,無法適應現在社會的快節奏,滿足不了現代青年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
“學校—各職能部門—學院—輔導員—學生”的信息傳遞鏈條,使得信息傳遞速度慢且容易失真;在這樣的結構鏈中,輔導員是學生多樣性需求的最直接知曉者,學校的相關資源無法直接與學生接觸,導致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降低了資源利用率。
3.3 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專業化與職業化受阻
學生事務工作者專業化發展受限。當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主體是輔導員,他不僅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者的角色,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人身安全和成人成才負責;一個輔導員往往帶兩三百個學生,要同時處理頭緒繁多、雜亂無章的事務,再加上突發事件的處理,常常使他們感受分身乏術、疲憊不堪;此種工作狀態也導致了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從事學生事務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無法實現實踐與理論的良性互動,缺乏積淀,不利于他們專業化發展的進程。
學生事務工作者職業發展受限。作為開展學生事務工作的輔導員,是高校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時而充當“保姆”,時而變身“消防員”,工作強度日益增大,同時也存在著職稱評定難,工資收入低,職業發展口徑窄,缺乏身份認同感,這些現實狀況導致輔導員看不到人生的發展方向,長期積累“前途渺茫”感,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4 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發展的可能方向
4.1 管理理念:生本化
“以生為本”的理念早就有人提出,但是這種理念在具體操作中并未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即學生事務管理在制定目標、開展活動、計劃實施時,往往從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出發,主觀認為學生應該需要什么,來開展各項活動,造成了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體現。如校級職能部門舉辦各類型講座,要求二級學院派一定數量的學生參加。這種不顧學生的真實需求而對他們進行不合理約束的方法,違背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調研是了解學生真實需求的基本途徑。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調研,以學生的調查資料作為工作的依據,提供切合學生的服務。在調查時根據院校類型,分別使用量表、座談等形式,了解涵蓋學生大學在學經歷的各個領域,如學術咨詢效果、校園支持服務、招生和經濟援助等等。有了學生調研數據,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所想,為制定相關的管理服務策略提供依據。
構建以學生自治為中心的自主管理方式。建立學生自主服務中心實現學生的自治,這樣,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這種角色轉換中,學生增強了主體意識與責任意識,在服務他人的同時,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將得到較大的提升。
4.2 組織結構:扁平化
首先,明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內容。高校人才培養既要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又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因此,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高校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轉化為現實的可操作的子目標,并探索實現目標的方法與技術,最終統和成完善的實踐體系。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內容體系,才能為學生個性化的動態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最終促成學生的全面進步。
第二,整合相應職能部門,構建“一站式”扁平化運行機制。根據前期設定的服務內容,設立相應的職能機構直接面向全體學生,并建立這些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以形成合力,為學生豐富的個性化的需求提供服務與支持。這種一站式的服務方式,減少了管理層級,更直接地面對學生,使得信息處理基層化、流程管理簡單化,有利于學生合理需求的及時反饋與解決,為高效工作與決策提供組織基礎。
4.3 管理服務:專業化
第一,實現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化發展。從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人員要有勝任工作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服務能力,并且在教育管理服務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最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制定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選拔合適的人來從事這份職業的時候,要為他們建構良好的職業發展平臺,比進修學習機會、晉升發展通道等,從而保證他們對此職業的忠誠度與歸屬感,才有利于學生事務管理的專業化發展。
第二,發展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協會。這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走向專業化道路的有力保障。此協會可以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制訂詳盡完善的職業標準和行業規范,提供交流、學習與合作的平臺,加速并引領我國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的進程,為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進程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注釋
① 張健.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對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的啟示.江蘇高教,2010.6.
② 田甜.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研究.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