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晨
(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214000,無錫∥助理工程師)
地鐵是典型的地下公共建筑空間,是各種災害易發、控制極其困難、災害損失重大的公共場所,其中火災成為比例最高的災害。地鐵火災具有火災蔓延快、濃煙積聚不散、煙氣毒性大、溫度上升快、消防救援和疏散困難等特點,而且地鐵火災中的人員傷亡,不是被火燒傷或燒死,而是因煙氣濃重而窒息或中毒,特別是群死群傷的火災事故,火災煙氣更是罪魁禍首。
地鐵列車是地鐵系統中的重要火災危險場所,由于列車電網、電器系統故障產生電弧或火花、整流器觸頭在油中短路、動力電力短路等原因,導致列車起火。列車一旦發生火災,首先須盡一切可能將火災列車行駛至車站,以利于乘客疏散。與此同時,列車火災產生的煙氣、高溫會危及列車上疏散的乘客以及站臺公共區候車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文結合某地鐵項目實際應用需要,開展了軌行區高壓細水霧應用實體火災試驗,通過定性定量分析,驗證了軌行區高壓細水霧消煙、釋毒和降溫的有效性,為實際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最后給出了高壓細水霧系統設計方案,供同行借鑒和參考。
通過實體火災試驗,驗證地鐵車站軌行區高壓細水霧消煙、釋毒和降溫的有效性,為地鐵車站軌行區高壓細水霧系統的優化設計提供依據。
1.2.1 試驗空間及布置
根據某地鐵工程車站屏蔽門限界圖,高壓細水霧噴嘴設置在屏蔽門內側(即軌行區內,如圖1所示),采用微型噴嘴的布置方式。
試驗空間的長(站臺長度)×寬×高約為140.0 m×8.8 m×3.8 m,包括軌道區和單側站臺。軌道區內放置一節普通A型列車車廂。列車單節廂長22 m,寬3.0m,高2.6 m。列車車廂底部距離軌道約為1.0m,模擬地鐵列車在站內停車。地鐵站臺、軌道行車區在試驗隧道中的位置見圖2。
試驗軌行區的屏蔽門長度為25 m,不少于3個標準門的長度。

圖1 軌行區屏蔽門外側微型噴嘴布置示意圖

圖2 地鐵站臺、軌道行車區在試驗隧道中的位置
1.2.2 火災模型
軌行區設置高壓細水霧是對列車火災煙氣實現降溫釋毒和消煙作用,為人員逃生創造安全、可靠的環境。本次試驗采用下列火災模型:起火點位于車廂內地板中間位置,距離車門3 m;火源類型為松木、泡沫塑料和海綿組成堆垛火;設計火源功率約為1 MW。火源采用93#汽油引燃。引燃油盤尺寸為500 mm×500 mm×20 mm,引燃油量為100 ml。
1.2.3 試驗要求
(1)屏蔽門打開,高壓細水霧噴放后,站臺側6 min內2 m以下空間內的煙氣溫度不超過60℃,2 m以上空間平均煙氣溫度不大于200℃。
(2)屏蔽門打開,高壓細水霧噴放后,站臺側煙氣6 min內CO的質量分數平均值比車廂內CO的質量分數最大值降低75%以上,絕對的質量分數不大于2 000×10-6;CO2的質量分數不超過3%,氧氣的質量分數不低于15%。
(3)屏蔽門打開,高壓細水霧噴放后,站臺側試驗小白鼠的存活率100%。
采用某知名品牌高壓細水霧滅火裝置,泵組最大輸出壓力為14.0MPa,最大輸出流量為224 L/min。采用微型噴嘴沿屏蔽門外側布置在行車隧道的屏蔽門頂部(見圖3、圖4),噴嘴距離屏蔽門外表面約300 mm。其中活動門處的噴嘴流量系數K=0.113(型號:1918),噴嘴間距為0.5 m,固定門處的噴嘴流量系數K=0.042(型號:1910),噴嘴間距為1.0m,噴嘴工作壓力為10 MPa。噴嘴距離站臺地面高度約3.0m。噴嘴的軸心線與鉛垂線的夾角可調(5°~15°),噴射方向指向屏蔽門。

圖3 地鐵站臺軌道行車區細水霧保護試驗橫截面布置示意圖

圖4 地鐵站臺軌道行車區細水霧保護試驗布置俯視示意圖
(1)在列車車廂內與站臺上部共設置K型熱電偶15只(見圖5),實時測量細水霧噴放前后車廂內煙氣溫度和站臺上部的溫度,分析細水霧對火災煙氣的降溫作用。
(2)在列車車廂內和相鄰站臺內各設置1個M900煙氣分析儀,實時測量煙氣組分濃度、分析細水霧對火災煙氣毒性的消減作用。煙氣采樣器距地高1.6 m,距離屏蔽門內外0.3 m。
(3)在車箱內部設置試驗白鼠箱2個,分別位于火源區和遠離火源區,檢測車廂內煙氣毒性。在站臺側距屏蔽門0.3 m處各設置試驗白鼠箱1個,檢測煙氣通過細水霧后的毒性。試驗白鼠箱距地高度為1.8 m。
(4)在細水霧管路末端安裝Y150壓力表(25 MPa、2.5 MPa,1.5級),測量最不利點噴頭工作壓力。

圖5 數據采集界面中的熱電偶布置圖
(1)試驗準備,開啟數據采集系統,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錄像機開始攝錄。
(2)在固定可燃物底部放置引燃油盤,點燃油盤,觀察并記錄開始冒煙、起火時間。
(3)點火1 min后啟動高壓細水霧系統(手動打開區域控制閥),同時啟動隧道排煙風機(車站排煙風機關閉)。
(4)點火3 min后打開屏蔽門(屏蔽門初始為關閉狀態),觀察并記錄煙氣蔓延,記錄的火場溫度-時間曲線、煙氣濃度-時間曲線。
(5)觀察并記錄在試驗過程中試驗白鼠的活動情況,試驗結束后對試驗白鼠的生理健康狀態進行統計。
(6)點火9 min后,采用高壓細水霧滅火槍對火源實施人工滅火。
(7)啟動車站排煙風機清潔試驗場地。
(1)起火車廂內近火源2只白鼠全部死亡,判斷為煙氣毒死,非起火相鄰車廂內2只白鼠及站臺側2只白鼠正常。
(2)煙氣組分的質量分數曲線詳見圖6~圖8。

圖6 起火車廂內O2、CO和CO2的質量分數變化曲線

圖7 緊鄰起火車廂站臺側O2、CO和CO2的質量分數變化曲線(距地面高度1.5 m)

圖8 緊鄰起火車廂站臺側O2、CO和CO2的質量分數變化曲線(距地面高度2.0m)
(3)火場溫度曲線詳見圖9~圖11。

圖9 起火車廂和鄰近車廂內溫度變化曲線
(1)首先從圖7、圖8可以看出,站臺側1.5 m和2.0m高處的氧濃度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有毒氣體CO的去除率均達到了90%。從圖7可以看出,火災中高壓細水霧噴放時車廂內的O2的質量分數還有一定回升,降低火勢的同時也降低了CO和CO2的質量分數。
(2)其次通過對比起火車廂和非起火車廂屏蔽門內外側的溫度(圖10、圖11)可以看出站臺側最高溫度不超過60℃,相比車廂內200℃以上的溫度降溫作用明顯。

圖10 非起火車廂屏蔽門內外側溫度變化曲線

圖11 起火車廂屏蔽門內外側溫度變化曲線
(3)最后試驗通過在屏蔽門內外側放置了小白鼠,定性地驗證了高壓細水霧滴對煙氣的洗刷作用。
綜上所述,當列車車廂起火后到達站臺進行人員疏散時,高壓細水霧系統可以有效組織列車內煙霧向站臺擴散。同時,細水霧滴在車廂內還有明顯的卷吸作用,對提高車廂內的含氧量、減低有毒煙霧濃度也有積極作用。軌行區高壓細水霧的設置對站臺一側的生命安全起到很好的防護,對列車內乘客的逃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某地鐵項目的軌行區,分上行和下行2側,單側長度為115 m。
(1)系統持續噴霧時間30 min;
(2)開式系統的響應時間不大于30 s;
(3)最不利點噴頭工作壓力不低于10 MPa;
(4)在軌行區的屏蔽門開門處設置K=0.113的微型噴頭,q=1.13 L/min,微型噴頭的安裝間距不大于0.5 m,其他區域設置K=0.042的微型噴頭,q=0.42 L/min,微型噴頭的安裝間距不大于1.0m。
單側軌行區的噴頭配置為:96只K=0.113的微型噴頭,76只K=0.042的微型噴頭。開式系統流量按照防護區內同時動作噴頭流量之和的1.05倍進行計算,系統設計流量為147.4 L/min,考慮10%冗余量。最不利點噴頭最低工作壓力為10 MPa,采用Darcy-Weisbach(達西-魏斯巴赫)公式計算,系統設計工作壓力H=12.5 MPa。
當進站列車發生火災時,車控室接到火災信號后,可立即啟動軌行區的高壓細水霧系統,以利于車廂人員迅速疏散、逃生。
在軌行區閥組箱內設有手動啟動按鈕,當進站列車發生火災時,工作人員也可手動開啟軌行區的高壓細水霧系統。
應急啟動:當發現進站列車發生火災時,控制室和手動啟動出現故障時可通過區域控制閥的手柄,打開控制閥啟動系統噴放細行水霧。
高壓細水霧系統以其“高效降溫、快速滅火、凈化煙氣、多次滅火、用水量小、綠色環保”等技術優勢,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車站設備房及車輛)、大型數據中心、電力系統等領域。本文結合某地鐵項目的實際需要,采用高壓細水霧系統技術,最大程度降低列車火災對站臺公共區的火災風險,改善維生環境,為人員疏散和消防救援創造條件,從而進一步提高整個地鐵車站的綜合防災能力。
[1][1]倪照鵬,邱培芳.對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設計與評估機制的思考[EB/OL].(2011-07-12)[2013-11-1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Agog92-iKvkbfrG-BKPul7-q77AUKL HON10V1iWMn_u2sqghfHKyyKzHJBbqhQaIdFbWWM7tv tazS9RJnMIWvPLilfnIWto9Ja7w9iFLrGe.
[2]李曉東.高壓細水霧自動滅火系統在地鐵列車中的應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2(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