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期以來,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了爭奪移動接入市場,利用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進行較高額度的雙向補貼,最終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車軟件。這一市場現象反應了面對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市場競爭,我國相關法律的滯后、監管主體的缺位以及監管損害市場自由的行為。因此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明確監管職責和監管主體,合理、有序的引導打車軟件的發展。
關鍵詞:O2O;打車軟件;移動支付;法律監管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和其功能的強大,越來越多的用戶的生活方式也都隨智能手機的應用軟件而悄然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就是人們的打的方式在發生變化,由以前的招手打車到現在的手機打車軟件打車。打車軟件的興起也就只有兩年左右,之前有將近40多款打車軟件,經過今年上半年的市場整合,原先的40多款打車軟件都已經銷聲匿跡,而只剩下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兩家。同時兩家的市場競爭也是異常激烈,作為一種新型方式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參與市場競爭的方式,其在短短半年的時間把市場從百家爭鳴整合到兩家獨大,不得不引發我們關于這一新興商業模式的法律監管的思考。
一、O2O商業模式的興起及其與打車行業的結合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就是通過互聯網發布線下商品或服務信息,通過打折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在線支付并去線下實體店進行消費的的一種商業模式。“你如果不知道 O2O,至少知道團購。但團購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著名學者李開復的這句評論,說的正是這種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前臺的 O2O 模式。我國O2O商業模式興起于2010年,隨后通過團購網而發展到高峰。目前打車行業的打車軟件的操作看起來和O2O不太一樣,但其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打車的的費用受里程和時間雙重影響,即在里程一樣的情況下,如果路況好、沒遇紅燈等的影響,其費用可能會比堵車、連遇紅燈等狀況要低。因此,在打車行業的O2O模式下,不可能先進行網絡支付再享受服務。因此,結合打車行業的特點,其O2O模式即現在的通過軟件發送打車信息,司機接單,完場打車后再根據打車費用進行網絡支付,這本質也是一種O2O的運營模式。
二、O2O商業模式下我國打車軟件的發展現狀
O2O商業模式下的打車行業即出租司機和打車消費者應用打車軟件進行和接受打車服務。利用打車軟件打車的方式即在手機上安裝打的APP,如嘀嘀打車或快的打車,通過在線發送打車信息,打車軟件根據你打車的地理位置推送給到附近的出租車司機手機上,附近的司機進行搶單,在完成打車服務后,消費者通過移動網絡進行手機支付的方式。
我國的打車行業屬于傳統行業,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其信息不對稱,造成了一方面“打車難”,很多人需要打車卻打不到車。另一方面出租車“空駛率”非常高,有的地方達到百分之四十。利用打車軟件進行打車服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緩打車行業的這個矛盾,提高打車的效益,減少人們路邊等車的時間。但同時這種新興的打車方式可能會使很多老年人由于不會使用而打不到車,司機為了看手機接單而引發交通事故等問題。這便是打的軟件興起之后其所帶來的利弊。
我國打車軟件在其開始時包括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大黃蜂”、易達打車等,今年上半年,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在騰訊和阿里巴巴這兩家巨頭的支持下,通過補貼乘客和司機的方式進行了激烈的競爭,目前根據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中國IT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稱,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市場份額之和已達到97.4%,用戶覆蓋率均超過50%,快的打車覆蓋的城市從40多個擴展至近300個,累計用戶市場份額達57.6%,排名第二的嘀嘀打車市場份額為39.8%,位居第三的大黃蜂市場份額僅1.9%。也就是經過上半年激烈的市場爭奪,目前大地軟件行業的市場分割已經初步形成了。其實從兩家的“圈地運動”我們也可以看出,兩大公司其實爭奪的是O2O市場的主動權和移動支付的接入點。
三、我國打車軟件行業存在的法律問題
從打車軟件行業激烈的價格補貼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這是一個朝陽行業,其中有巨大的利潤和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這一新興的行業缺乏法律的監管,同時有沒有可靠的經驗可循,所以才造成了目前這種監管缺失而不正當競爭或者濫用監管權的現象。具體存在的問題有:
1.利用“補貼”等價格大戰進行不正當競爭。從2011年底至今,打車軟件相繼出臺很多,如“搖搖打車”、“打車小秘”、“嘀嘀打車”等,其作為移動互聯網中商業模式最可期待的服務應用程序,有不斷的資本注入,但是后期市場的競爭演變為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占據市場絕大多數的份額和其他的打車軟件公司相繼破產。這市場份額的迅速變化反映的是打車行業背后的支撐者的財力的比拼。因為從今年年初開始以阿里巴巴為后盾的快的打車和以騰訊為后盾的嘀嘀打車分別開展了大額度的對司機和乘客的雙向補貼制度,一次打車司機可獲得5到20元的補貼,乘客也可以獲得12到20元的補貼,對于一些短途打車的人來說,幾乎比乘坐公共交通還便宜,甚至還有人采取分段打車的方式,或者兩種軟件同時使用打車等,明顯減少了打車的費用。這樣的價格大戰明顯是打的企業利用自己的財力優勢,通過價格大戰來占有市場并擠垮其他的大地軟件。
根據《中華人民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這明顯是一種低于成本提供補貼的行為。由于我國《反壟斷法》制定時只規定“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對于這種新興的提供補貼的方式并沒有直接作出規定。同時,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也是針對商品而言的,對于現在市場和科技發展出現的這種O2O商業模式下打的軟件通過補貼消費者和出租車司機的方式,法律在制定之時并不能預料,因此,針對這兩家打的公司的“補貼”大戰,相關的部門似乎并不能直接適用這兩部法律對其進行規制。
2.相關部門越權監管,損害市場。在上文中也提到了,在兩家打的軟件大打“補貼”大戰損害其他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的情況下,由于缺乏法律的依據而使得應當監管的部門無法進行監管,但同時也不可能任由這種情況發展,這時就出現了無監管資格的部門做出了一些損害市場的監管措施,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等地,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如深圳市交委內部下發《關于強制要求司機卸載手機打車應用的通知》,深圳市交委叫停軟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打車軟件中“加價”的模式以及不利于監管,特別是黑車可能會因為沒有準入門檻的限制而進入市場的漏洞。而這種強迫司機卸載手機打車軟件而防止黑車進入出租市場的行為明顯是一種不合理且損害出租車司機自主選擇經營方式的行為。再如,蘇州市客管處擬定了《關于禁止使用“嘀嘀打車”等手機召車軟件司機端的告知書》。成為國內首個明令禁止適用社會打的軟件的城市,并且蘇州的出租車公司等已經與司機簽訂了承諾書,并規定了違反規定的處理辦法,嚴重的可能會解除勞動合同。這也是一種以損害市場和干預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方式進行的監管,這都不是一種合法、有效的監管,不利于打的軟件行業的正常發展。如果按照目前的這種情況進行監管,當最終放開市場的那一天,我國自主的民族企業將不復存在,那我國的打的軟件行業將有可能被外國企業所壟斷。
四、O2O商業模式下打車軟件行業的發展與法律監管對策
O2O這種將線上虛擬網絡與線下實體商店結合起來的商業模式目前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可以預見如果將來誰能能在O2O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那其也將獲得巨大的商業機會和消費群體,打的軟件的應用也很有可能將某一企業推向O2O市場的龍頭地位,因此,打車軟件行業的發展及其法律監管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
1.O2O商業模式下打車軟件行業的發展。O2O商業模式下運用打車軟件,本身對傳統的打車行業來說就是一種進步,這將更有利于打車行業的信息對稱,提高出租車行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打車軟件的發展還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注意用戶習慣的培養。打車軟件這種新型的打車方式與傳統的路邊打車相比,有著很大的優勢,即其本身的便捷性和信息獲取的快捷準確等。但是,傳統的路邊打車確實人們的打車習慣。因此,要想使打車軟件長遠發展,就必須注意用戶習慣的培養。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之前的價格雙向補貼不失為一種用戶習慣培養的好方式,但是卻涉嫌不正當競爭。因此,要找出合適的方式來培養用戶習慣的形成和鞏固。
(2)重視建立培養信用互評模式。打車軟件的發展不可能單純依靠相關打的軟件企業的規范,要依靠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的信用互評,這樣才能促進打的軟件信用的建立及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的良性發展。目前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在這方面做的就比較好,即通過雙方各自評價反饋給打車軟件,打車軟件作出相應的處罰,而這種處罰又是合理、合法的。
(3)注重打車軟件自身的升級維護和安全維護。目前傳統行業不注重與互聯網的結合,O2O這種將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傳統行業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方式,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著較傳統行業而更大的網絡風險,如果一旦被黑客侵入或者感染病毒,對于依靠該軟件生存的企業來說,也是致命的一擊,因此,打車軟件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必須投入足夠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做好自身的升級維護和安全維護。
(4)簡化操作程序,避免交通事故。出租車司機在開車時利用打車軟件搶單,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如果這個軟件的使用給人們帶來簡便的同時卻加大了安全隱患,這時候人們可能會權衡得失而減少使用,對于出租車司機來說,也是如此。因此,打車軟件要加強技術開發,簡化操作程序,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2.O2O商業模式下打車軟件的法律監管對策。打車軟件從其產生到發展壯大,只用了短短2到3年時間,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其被一些電商巨頭利用爭奪移動接入口,而在這種爭奪中,由于法律的滯后性和相關部門對其認識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其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加強法律監管。
(1)完善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如前所述,上半年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大手筆的雙向補貼,其背后是兩大電商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支持,其實質是爭端移動支付的接入口,通過打車軟件爭奪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市場。移動支付接入口代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兩家想通過打車軟件來鞏固或者擴張自己的移動接入口用戶的規模。但是,同時大家又很明顯能發現,這兩家企業都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進行的不正當競爭。當然,兩家也確實把其他的大部分打車軟件都擠垮了。這明顯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會嚴重損害打車軟件行業的多樣性、市場主體自由競爭的權利和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但是由于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對這一行為都沒有規定,因此,要完善我國這兩部法律對這一領域的規定,促進打車軟件行業的自由競爭和良性發展。
(2)明確監管主體,明確行政責任問責。我國打車行業在出現不正當競爭的情況下,一方面沒有一個明確的負責主體對其進行規范,因而任由其不正當競爭。另一方面,當政府相關部門意識到其可能存在問題的時候,又出現了不該監管的主體濫用監管權監管,出現了損失市場或者侵犯市場主體自主經營權的行為,因此,必須在法律中明確這類行為的監管主體,筆者認為宜統一由工商管理部門負責,并針對其行政不作為等作出相應的責任問責。
(3)完善相關法規、規章,規范司機利用打的軟件開車行為。司機在利用打的軟件搶單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而且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這類的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必須出臺相關的法規或規章,規范出租車司機運用打車軟件的行為,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因此,不能任由打車軟件行業的無序競爭和肆意增長,要加強監管,完善相關法律,引導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侃,金鑫,黃袁芳,何薇薇.O2O電子商務商業模式構建研究[J].電子商務,2013(9).
[2] MBA 智庫百科網: 打車軟件燒錢大戰.
[3]覃凱.移動支付開啟反向O2O應用新模式[J].電子商務,2014(5).
[4]劉鵬.020本地生活服務電子商務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2.
作者簡介:郝慧麗(1990.11-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