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惠佩瑤
摘 要:自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為維護美國金融資本市場穩定,逐步恢復宏觀經濟,美聯儲共進行了四輪量化寬松政策,這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的量化寬松必然會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造成沖擊。文章試圖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空間維度來分析美國量化寬松對中國經濟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的正反面影響。
關鍵詞:量化寬松;中國經濟;對外貿易;人民幣國際化
一、前言
2008年秋,受次信貸危機的影響,首先是美國眾多投資抵押機構宣告破產,隨后傳統銀行業受到猛烈沖擊,大批實體企業紛紛破產倒閉,從而導致失業率驟增,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陷入衰退局面,次信貸引起的金融危機慢慢轉化為全方位的經濟危機,進而波及到全世界。美國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美國量化寬松必然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一研究課題已成為理論界和實業界的關注重點,本文在閱讀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空間維度來分析美國量化寬松對中國經濟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的正負面影響,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美國量化寬松對中國經濟的正面影響
在短期,美國量化寬松增加了美元的供應量,這直接導致了美元的貨幣貶值,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有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微觀層面,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個人出國旅游、購物、留學的成本降低;第二,中觀層面,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購買精密的生產設備成本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工業化的發展進程;第三,宏觀層面,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恒定的前提下,降低了我國戰略資源引進的絕對成本。
在中期,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正面影響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在微觀層面,出國留學成本的降低會使我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逐漸增多,有利于我國人才的進一步培養;其次,在中觀層面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削弱了我國出口企業商品的價格優勢,這會促使出口企業實行轉型,不斷提高自身商品的品質,樹立品牌意識,加大科技投入,最終有利于我國出口企業的結構升級;再者,在宏觀層面上,由于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被削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低技術加工型產業的發展劣勢凸顯,這會倒逼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進而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我國產業的長期良性發展。
在長期,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方面,美元的大幅貶值間接的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從而為打破美元霸權的國際貨幣體制埋下伏筆,這是我國實現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角色轉換的絕佳機遇;另一方面,為了規避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這將會促使我國在對外貿易中避免美元結算,改用本國貨幣或者商品互換的形式,這將極大地優化我國較為單一的結算方式,有力的緩解我國貿易順差逐年遞減的趨勢,同時也降低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外匯風險、
三、美國量化寬松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在短期,從微觀角度來講,在世界經濟全面下滑的大背景下,出口企業的出口受阻,會影響普通工人的收入和就業,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從中觀角度來講,我國出口企業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會被極大的削弱,市場份額會急劇縮小,出口企業整體獲利水平降低;從宏觀角度來講,量化寬松增加了美元的供應量,這直接導致了美元的貨幣貶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面臨上升壓力,從而削弱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降低了我國出口商品的整體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
在中期,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影響集中表現在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推動上,美聯儲每一次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將直接推動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而我國作為世界大宗商品進口大國,這無疑使我國面臨了更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進而影響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國內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這將不利于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增加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
在長期,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量將面臨嚴重縮水的窘境,給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極大的損失,增加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外匯風險;除此之外,由于國際熱錢的大量涌入,個別行業將會得到飛速的發展,實現資本套利,這會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泡沫的形成,實體經濟發展被抑制,增加我國經濟運行的風險。
四、研究結論
美國聯邦儲備局的量化寬松政策持續時間長、量化規模大、產生影響遠,研究這個政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分析決不能分析方向單一化、分析內容簡單化、分析態度偏激化、分析視角局部化,要從短期、中期、長期三個時間階段來研究,并從量化寬松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力度、密度、深度三個維度來具體細分分析步驟,在分析中做到對該問題的多時段、多維度、多視角的全方位分析探討,通過對量化寬松政策本質的準確認識,理性分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沖擊和挑戰,把經濟發展不利因素轉換,把經濟發展有利因素強化,綜合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對內堅定改革立場,對外深化開放程度,為中國經濟實現質的轉變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成夫,劉剛.量化寬松、資本流動與國際間貨幣政策協調[J].改革,2012,(04).
[2]李永剛.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及中國對策[J].財經科學,2011,(04).
[3]李建偉,楊琳.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背景、影響與中國對策[J].改革,2011,(01).
[4]譚小芬.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0,(02).
[5]李永剛.美國QE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作者簡介:王鵬(1992- ),男,漢,山東淄博人,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專業:2011級統計學本科生;惠佩瑤(1993- ),女,漢,甘肅慶陽人,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專業:2011級金融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