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絲綢業是我國的傳統特色產業,中國絲綢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5%左右,是我國重要的傳統出口產品。真絲纖維具有優良的親膚性和舒適性,真絲織物柔軟華麗,有珍珠般的美麗光澤,吸濕、透濕透氣性能良好。但真絲制品也存在易皺、易變形的缺陷,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絲綢產品的應用,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高檔化需求。
為了克服真絲制品的不足,過去國內外都是通過對真絲制品進行鹽縮、樹脂整理、假捻變形加工等方法來改善真絲制品的固有缺陷,但由于此類技術更多地局限于真絲纖維表面作用,使真絲制品失去了原有的親膚性和服用衛生性,并且也易使手感變差。所以,突破傳統的研究思路,在保持真絲表面固有蛋白質結構的基礎上,有效解決真絲纖維及產品的傳統缺陷、實現真絲制品的抗皺功能,成為長期以來國內外研究者和產業界的研究熱點和重要課題。
高性能真絲新材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由蘇州大學和江蘇華佳控股集團密切合作,經過數年技術攻關,研究開發并成功實現產業化的新型真絲材料,它包括高彈性全真絲纖維、高彈性膨體彈力真絲及其相關制品。該項目成果來源于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高性能真絲新材料及其制品》(項目編號:BA2006078)驗收成果,實現了真絲纖維的高彈性,解決了真絲面料的易皺難題,同時自主研制設計了具有溫控系統、時控系統的高性能真絲的生產設備,實現了抗皺真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
該項目采用了超分子技術這一材料改性新技術,結合“異能態和異收縮”原理,開發并產業化生產了具有高彈性、高回復性的高性能真絲新材料,開發并生產了具有高度抗皺性能的系列化全真絲面料。該過程不使用任何化學膠聯劑,只在構成蠶絲的原纖結構層面上進行超分子結構改造,在不破壞原有蠶絲蛋白質的條件下,實現真絲纖維的卷曲高彈性和卷曲回復性。其纖維呈現空間三維狀,具有很強的毛型感,絲身富有彈性與良好的復原性,具有優異的形狀記憶功能。與普通桑蠶絲相比,彈性和膨松性顯著增加,絲身更加柔軟。據項目首要負責人、蘇州大學教授陳宇岳介紹,該項目在真絲纖維材料加工領域,首次將超分子改性技術和物理加工方法相結合,從源頭(真絲纖維)開始解決了真絲制品的高性能化問題,制備了具有高彈性、高回復性的高性能真絲新材料,真絲纖維卷縮伸長率≥50%,卷縮彈性回復角≥70%,真絲面料折痕回復角≥330°,最大達到350°以上。
作為全新的高性能真絲新材料,其原料可不經其它處理直接在各種針編織機及有梭織機上使用,適合開發生產各種真絲織物及面料。由于高性能真絲制品在保留真絲原有的親膚性能、友好性能的基礎上,實現了優異的抗皺和抗變形性,又兼具厚重感、光澤等特點,所以可以用于禮服、西服、領帶、大衣、牛仔服等領域。另外從現有的面料制品銷售來看,全真絲家用床上紡織品的銷售已成了一個新的熱點,所以高性能真絲新材料順應了消費市場對真絲產品多樣化、高檔化的要求,具有極強的發展潛力和極高的產品附加值。
2006年,陳宇岳將發明專利《一種膨體彈力真絲的制備方法》和科技成果《差別化柞/桑彈力真絲的研制及產品開發》獨家許可給江蘇華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截至目前,該項目共研發生產了各類抗皺真絲面料十多個種類,各類服裝新品數十個款式。項目的研究成果極大地提高了絲綢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了絲綢面料的高檔化和功能化,提升了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了出口創匯能力,有效增加了勞動力就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