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龍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海西港口物流與產業競爭力關聯分析
邱春龍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該文立足于港口物流與區域產業之間非線性的復雜藕合關聯內容,以2003-2012年海西主要港口和產業競爭力發展指標數據為例,先對海西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進行主成分分析,進而采取關聯耦合模型實證檢驗,結果發現海西港口物流與產業競爭力提升呈現較強的關聯性。
港口物流;產業競爭力;耦合關聯分析
海峽西岸經濟區沿海城市的主要港口作為其區域經濟發展開放的門戶,其快速健康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具有很大的拉動作用。海西港口物流的需求是藉由海西域區域整體產業經濟的發展帶動的,例如港口貨物吞吐量及碼頭裝卸搬運水平的提高、倉儲運輸能力的增強均可以促進物資集聚與擴散,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相應的,海西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會增加對包括港口物流在內的物流要素的投入,形成一種區域經濟和港口物流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趨勢。
嚴謹[1]通過統計數據分析港口物流對港口的定位、港口物流信息化、外貿的影響與港口物流專業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降低港口物流成本、注重港口定位調整等提升福建物流產業競爭力的建議。黃耀[2]對港口物流產業集群與港口經濟的邏輯關系及協調發展進行分析,構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指標,并詳細闡述各具體指標,又進行新的指標構建。韋笑[3]嘗試著將copula函數引入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間相關性度量中,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測算GDP與物流因素、經濟因素與貨物周轉量之間的關聯度,以江蘇省區域城市為實證對象,驗證了系統協調發展過程中的動態性與相互性,并根據地域的不同,總結了不同地區物流業與經濟協調發展變化的規律及特點。
本文立足于海西港口物流與海西產業競爭力之間非線性的復雜藕合關聯內容,首先以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構建出海西產業競爭力關鍵指標體系,接著實證研究海西沿海主要城市(福州、廈門、莆田、寧德、泉州、漳州、溫州、汕頭)港口物流與城市產業競爭力之間關系進行耦合關聯分析,以期為海西港口與產業協調發展提供實證參考和政策依據。
海西港口物流與區域產業的藕合特性體現在其各自發展動力元素的相互作用方面,以及產業和產業之間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協同演化上。它們呈現出的是復雜的多節點多線條的鏈網式結構。具體表現如下。
(一)區域產業結構演進與港口物流功能提升的藕合度高
伴隨著港口功能逐漸從單一性功能向綜合性服務功能和現代物流功能轉變,甚至在傳統的倉儲和運輸功能基礎上發展起商業功能、貿易功能、工業功能乃至旅游功能。相應的區域港口城市產業從剛開始主要集中于普通貨物集散和簡單加工工業,到后來產業逐漸多樣化,工業發展呈高科技趨勢,金融業、旅游業及貿易日益繁榮,港口城市逐漸發展為區域經濟、商貿中心。可見城市產業結構演進與港口物流功能提升的藕合度高。
(二)區域產業發展郊區化與港口功能空間遷移相適應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社會要素的過度集聚反而會引起集聚的不經濟。同時由于非農經濟的日趨發達,以及城市郊區工作環境的改善,所以區域產業重心開始從主城區向城郊擴散,并藉此建立起新的經濟中心和產業帶。與此同時由于集裝箱船舶大型化的發展需要更大的作業、更大的存儲場地和更深的航道和泊位,以及通訊和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靠近港口的區位優勢逐漸弱化。港口功能空間遷移與區域產業發展郊區化的擴散趨勢不謀而合。
(一)海西產業競爭力指標選取與確立
海西區域產業競爭力與港口物流都屬于復雜、變動的經濟系統,其間的關系也極具動態性與不確定性,為了更全面、更客觀地研究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協同耦合發展關系,從區域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在保證科學性、綜合性、可操作性、相關性原則的基礎上,本文擬從區域產業資源情況、產業結構力、產業創新力等方面選取評價區域產業競爭力17個指標,并采用SPSS軟件主成分分析法進行降維處理,得到代表海西產業競爭力4個指標。
17個指標具體如下。
(1)產業資源指標:包括流動人口X1、失業率X2、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X3、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4、實際利用外資金額X5、進出口總額X6、電話普及率X7、高速公路通車里程X8。
(2)產業結構力指標:包括第一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X9、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X10、第二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X11、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X12、第三產業產值占GD P的比重X13、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X14。
(3)產業創新力指標:包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X15、R&D(研發)支出X16、高等學校學生數X17。
以上數據均來源2003-2013年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福建省統計年鑒》、《廣東省統計年鑒》、《浙江省統計年鑒》等。
17個指標數據用SPSS軟件主成分方法進行降維處理,結果如下頁表1所示。

表1 主成分分析結果
變量共同度是表示各變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主成分所表示的程度,由表1中所示的變量共同度可知,除了X10(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之外,其他所有變量共同度都在80%以上,由此可知,提取出的這4個主成分對各變量的解釋能力是較強的。
而由主成分得到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如表2所示,只有前4個特征值大于1,第一主成分的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48%左右,前4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達到90.201%,超過85%。因此可初步選取前4個主成分代表海西主要港口城市產業競爭力水平。

表2 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

表3 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跟解釋變量上都有較高載荷,主要表現在產業資源能力和產業研發能力上面。因此,把第一主成分解釋為海西產業規模的綜合競爭力主成分,第二主成分與X12、X3失業率、X13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第三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X14、X1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X16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等解釋變量有相對較大載荷,可以把第二主成分定義為海西主要港口產業結構主成分。第三主成分F3與X9高速公路通車里程、X18高等學校學生數有比較大載荷,這幾個指標主要體現為提升海西產業競爭力交通設施和人力資源等基礎設施,可以把這些指標定義為發展海西產業基礎環境,第四主成分只與X11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有較大負荷,定義為產業人力資源。選出來的這4個主成分能較好地代表了海西產業競爭力,再利用SPSS軟件計算出主成分得分函數系數矩陣,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主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據此我們可以直接寫出各主成分的表達式。

通過SPSS計算出4個主成分的得分,4個主成分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了海西主要港口產業競爭力水平。因此,按各主成分所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可以嘗試性的構建海西產業競爭力能力評價公式:F=0.539F1+0.238F2+0.127F3+0.094F4.

表5 海西主要港口產業競爭力排名情況
根據FI、F2、F3、F4、F表達式,代入各個指標標準化數值,得到海西產業競爭力主要成分指標,產業規模F1、產業結構F2、產業基礎環境F3、產業人力資源F4及各個主要港口城市產業競爭力總體得分情況。具體如表5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海西主要港口城市產業競爭力排名順序,具體是廈門、福州、溫州、泉州、漳州、汕頭、寧德、莆田。
(二)關聯系數矩陣建立
為彌補數據的有限性,以更客觀地反映研究對象間不確定性、不全面的灰色關系。本文擬通過關聯系數矩陣的建立來分析海西港口物流與海西產業競爭力的關聯耦合程度,以此判斷二者之間的關系緊密程度。
首先對海西8個主要港口城市的產業及物流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其次可以得到對應差絕對值表,兩研究對象指標相減后取絕對值△xy=|Xit-yjt|,再求出每列max最大值,和最小值min,用鄧氏關聯公式計算ij指標的t年關系系數|Xit-yjt|

本文選取的港口物流指標為集裝箱吞吐量、港口貨物周轉量、港口從業人員3個指標,海西產業競爭力利用上文得到4個主要成分指標,分別為產業規模F1、產業結構F2、產業基礎環境F3、產業人力資源F4、海西產業綜合競爭力F等,利用耦合關聯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海西港口物流與產業競爭力關聯耦合度分析
從上面表格數據可以看出,海西港口物流各個指標與產業競爭力指標間關聯值介于(0.62-0.909)之間,處于較強到極強的關聯程度,意味著海西港口發展水平與產業競爭力提升存在極其緊密的關系,海西港口的發展程度與產業升級之間具有較強的拉動和制約效應,港口發展水平影響了產業規模增大、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基礎環境改善、第一產業競爭力提升等各個方面,在很大程度影響了區域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和優化。
從港口各個指標來說,首先,港口從業人員相對集裝箱吞吐量、貨物周轉量而言,對產業規模擴大、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創新力促進有更強的影響力。特別是產業綜合競爭力與港口從業人員關聯系數達到0.909,說明兩者之間存在極強關系性。也就是說,一支技術過硬、熟悉國家港口物流規則的高素質、現代化港口人才隊伍不僅是發展海西港口物流的基本保障條件,更是提升港口城市產業競爭力的法寶。由此可得出,如果期望提升海西產業競爭能力,通過加強海西主要港口人才隊伍的建設將能獲得不錯的效果。其次,港口吞吐量、港口貨物周轉量對產業競爭力水平的提升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由于海西產業基本上以第二產業即制造業為主。第二產業占到將近50%,現代化先進技術制造業的發展及海西產業結構優化需要依托港口傳統交通樞紐、貨物集散、貨物裝儲、運等功能,更要依賴于港口新型貿易功能、商業功能、金融功能、保險功能等現代化和便捷高效的增值服務。港口是區域內構建和提升區域高效產業鏈進行信息、資源、人才、資源等發展要素交流的重要渠道,現代港口物流的發展和完善將大大地延伸和提升產業鏈的競爭力。也就是說,海西產業鏈提升離不開港口物流這一重要節點的發展。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港口物流業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其產業發展更具有競爭力,參看表6海西產業競爭力得分表可知。
從產業競爭力具體指標來分析。產業規模與港口指標顯示出相對較強關聯度。這也從側面暗示了就目前海西產業發展更多地停留在傳統粗放型制造業,以產量取勝,而不是以質量為根本,海西仍處于“制造大區域”而不是“制造強區域”。從兩者較強關聯度可推測,著手提高現代化港口建設將能促進海西產業實現“質”的飛躍。同樣,海西產業的升級也將促進海西港口現代化進程,使海西主要港口如廈門港口成為第四代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的典范。同時,海西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基礎環境完善、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與港口各個指標也存在緊密關聯性。海西產業將逐漸往高新制造業、第三產業調整客觀上要求港口向現代化和綜合性服務功能轉化,而港口商業、金融業、保險業、現代化等方面的發展本身就是海西產業實現升級的途徑,兩者是同時進行、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
最后,平均加權計算海西主要港口和產業競爭力關聯耦合系數是0.745,處于瀕臨失調的狀態。說明海西港口物流與海西產業競爭力的整合程度離預期目標還有差距,這就提醒政府不僅反思現實施的政策效果,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討有利于港口與產業競爭力協調發展的政策。
本文通過對海西港口與產業競爭力關聯性進行理論分析及實證檢驗,以2003-2013年海西主要港口和產業競爭力發展指標數據為例,先對海西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海西產業規模主要成分、海西產業結構指標主要成分、海西產業基礎環境主要成分、第一產業競爭力主要成分,進而采取關聯耦合模型實證研究了海西港口與產業競爭力關聯性,得出:海西港口物流與產業競爭力提升存在較強的關聯性。其中,海西港口從業人員對海西產業競爭力的關聯性最大。其次,海西港口物流對產業的影響更多表現在產業規模上。再次,海西港口物流與海西產業競爭力提升耦合程度瀕臨失調。
由此可知,在促進港口物流與海西產業競爭力提升的互動性、關聯耦合性時,應該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港口物流人才體系,形成多層次的港口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為港口物流現代化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加強物流公共信息化平臺建設,展開現代港口的物流服務方案設計以及更高層次的全程物流服務;三是加強物流基礎設施設備以及現代化物流園區建設,筑巢引鳳進而形成產業鏈集聚的規模經濟。
[1]嚴謹.港口物流對福建物流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分析[J].亞太經濟,2012(5).
[2]黃耀.港口物流產業集群與港口經濟發展的關系指標構建[J].經營管理者,2013(12).
[3]韋笑.江蘇省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關性及協調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李新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東省城市競爭力評價[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
[5]劉松先,朱丹.論廈漳泉港口群、臨港產業群與城市群的協同發展[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2(2):1-5.
[6]盧珂,吳價寶.青島港口物流發展與產業結構關聯研究[J].山東交通學院學報,2014(1).
A Relational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ts Competitiveness of Haixi Ports
Qiu Chunlong
(Zhangzhou Va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Zhangzhou 363000,China)
Based on the complex coupling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port logistics and regional industry and taking as an example the data of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main ports in Haixi,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Haixi'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system.Then,it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by means of relational coupling model.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affinity between the promo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Haixi ports.
Port logistics;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oupling relational analysis
F259.27
A
1673-8535(2014)05-0005-07
邱春龍(1976-),男,福建漳浦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物流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物流。
(責任編輯:高堅)
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