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豹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家長應該每天至少留出15分鐘和孩子度過:坐在地板上和你初學走路的寶寶一起玩;或和你學齡前的孩子一起游戲;或幫你7-12歲的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計劃,培養孩子健康的愛好;或與你的青少年孩子一起買一張激光唱碟。一定要記住,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不要對孩子指手畫腳,及時發現孩子的錯誤也要本著研討的精神與孩子分辨道理,傾聽他們的回應,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進步成長。
此外,還應該知道你對孩子所說的話的分量。當孩子從學校回家后情緒激動地對你說:我很生氣,老師今天對我大叫!這時你不要上來就說:你又犯什么錯了?相反,你應該設法澄清這件事:老師對你大叫?老師為什么對我的寶貝大叫呀?這句話將會起到魔術般的奇跡,孩子會感到他被理解和被愛,一旦打開與孩子心靈溝通的渠道,你與孩子之間的傳達和理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孩子也會打開接受忠告的大門。
家長還要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你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同時也應該讓孩子有效地傳遞他的情緒。當你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給他買一輛價格昂貴的電動小汽車時,孩子會對你發脾氣,甚至會以苦惱來要挾你。你可以不給他買那輛小汽車,但你不能不讓他發脾氣。因為對于沒有思想能力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正當的要求,他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來,而作為家長就要考慮諸多因素了。
因此,你應該在孩子哭鬧后再耐心解釋為什么不能買,同時教給他怎樣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