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征
雖然二甲雙胍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但仍有很多人對二甲雙胍的使用存在認識誤區。
隨著循證醫學時代的到來,一個接一個的大型臨床試驗研究通過鑿鑿事實,驗證了二甲雙胍卓越的控糖療效和良好的藥物安全性,甚至被認為是唯一具有明確心血管獲益的降糖藥物。二甲雙胍在糖尿病治療中的威望也與日俱增,成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藥物。從當初的生不逢時、出師不利,到如今黃袍加身、逆襲成功。二甲雙胍正以王者姿態,傲然立于糖尿病治療領域。但關于二甲雙胍,有很多常見的觀點或有錯誤,以下分別予以說明。
1.只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才適合二甲雙胍。
錯誤。國內外各大主要指南均建議:二甲雙胍適用范圍廣闊,無論患者超重與否。
2. 二甲雙胍還能減肥。
錯誤。對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的確表現出一定的減重效果,但它并不是減肥藥,對于單純肥胖者,沒有確切的減重作用。
3.應用二甲雙胍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正確。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雙胍是第一個被證明能預防糖尿病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藥物。
4. 二甲雙胍只適用于2型糖尿病。
錯誤。對于1型糖尿病,聯用二甲雙胍后能夠降低10%的胰島素用量,從而減少了使用胰島素所帶來的體重過度增加。
5.二甲雙胍的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肝臟糖異生。
正確。當然,二甲雙胍的降糖機制遠不止這個。
6.二甲雙胍常引起胃腸道反應。
正確。胃腸道反應是二甲雙胍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惡心、嘔吐、胃脹、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絕大多數發生于用藥的前10周,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多數患者會逐漸耐受或癥狀消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這是減少治療初期不良反應的有效方法。
7.二甲雙胍存在肝毒性。
錯誤。二甲雙胍不經過肝臟代謝,不競爭肝臟P450酶,不存在肝毒性。只是由于目前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二甲雙胍的資料較少,一般建議血清轉氨酶超過3倍正常上限時避免使用、轉氨酶輕度偏高患者使用時應密切監測肝功能。再次強調,這樣做的原因只是擔心肝臟本身的疾病影響正常乳酸清除能力,而不是因為二甲雙胍有什么“肝毒性”。
8.二甲雙胍存在腎毒性。
錯誤。二甲雙胍主要以原形經腎小管排泄,清除率是肌酐的3.5倍,本身對腎功能沒有影響,臨床上,有些醫生一見到“蛋白尿”就停用二甲雙胍的做法是沒有依據的。建議通過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來調整劑量:eGFR≥60時無需減量、45~60之間需減量、小于45時需停用。
9.二甲雙胍易導致乳酸性酸中毒。
錯誤。沒錯,二甲雙胍的大哥苯乙雙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退市的,但“一人有罪、滿門抄斬”的野蠻時代早已過去。目前沒有任何確切證據表明二甲雙胍的使用與乳酸性酸中毒有關。只有在腎功能受損(eGFR<45)和低氧血癥的患者中,由于這兩種疾病容易發生乳酸的蓄積,此時不建議使用二甲雙胍。
10.二甲雙胍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
正確。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引起維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建議這部分人群適當補充維生素B12。
11. 二甲雙胍要按量服用。
正確。目前大部分患者的二甲雙胍服用劑量是偏低的。一般而言,最小推薦劑量是500mg/日、最大推薦劑量2550mg/日、最佳有效劑量2000mg/日。劑量調整原則為“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
12.兒童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二甲雙胍。
部分正確。目前不推薦二甲雙胍用于10歲以下兒童;而對于10歲以上的兒童,可以用,有證據表明很安全。
13.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二甲雙胍。
錯誤。二甲雙胍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依然是一線首選用藥,沒有具體年齡限制,它較少的低血糖風險對老年人有獨特的益處。但對于80歲以上高齡患者,建議定期監測腎功能。
14. 除了控制血糖,二甲雙胍還有許多其它作用。
正確。二甲雙胍已被證實的、確切的額外益處包括:心血管保護作用、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非酒精性)等等。再次強調:沒有減肥作用。
15. 二甲雙胍是最好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錯誤。對于任何疾病,我們既要遵循指南,更要符合個性化原則。而對于個體患者,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好的藥,只有更適合自己的藥。
(摘自《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