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成良 匯豐銀行(HSBC)23日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中國6月PMI初值升至50.8,創下去年11月以來最高,且為今年首度回升至榮枯線50上方,表明中國制造業活動出現半年來首度擴張。外媒評論稱,這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增加了新的證據。 上月匯豐版中國PMI的終值為49.4。6月份該指數回升,并一舉突破50,立即提振市場的樂觀情緒。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中國股市滬綜指短暫沖高,對中國經濟敏感的澳元/美元漲至盤中高位。法新社說,最新PMI數據,提振人們對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的希望。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基金經理蒂姆·施羅德斯對美國彭博社表示,在此前較長時間處于50下方之后,今年下半年中國PMI預計將保持在50之上,“在全球寬松政策的背景下,中國具有穩固的基礎,能夠使經濟加速在下半年延續。”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6月PMI的改善與之前公布的經濟數據,一道證實政府的微刺激政策已在實體經濟中顯現效果。屈宏斌預計,未來幾月基建投資及相關行業將繼續支持經濟復蘇,決策者也將延續當前相對寬松的政策立場,讓復蘇站穩腳跟。 美國財經電視頻道CNBC說,中國工廠活動6個月來首現擴張,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企穩。CNBC說,過去數月,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被稱為“迷你刺激計劃”的溫和刺激政策,包括針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實施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我認為中國當局進行的寬松政策正在開始產生一些成效。”法國巴黎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伊萊表示,短期內,這些藥方正在發生作用,中國經濟在夏季將反彈。但也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復蘇仍不強,引發人們擔憂中國能否實現經濟增長7.5%的預期目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強調,中國經濟能夠在較長時間保持中高速增長。前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金磚國家概念提出者吉姆·奧尼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減速,但實際上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仍快于他的預期,而且中國的減速“是故意為之的政策選擇,因為他們想要更好的增長質量”。奧尼爾還撰文說,“看衰中國的人應重新考慮了。” 另據市場調查機構Markit周一發布的調查顯示,德國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52.4,至此制造業活動實現連續第14個月擴張。法國綜合PMI由上個月的49.3跌至48.0,歐元區的綜合PMI從5月份的53.5降至52.8.。▲
環球時報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