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王曉東,張佩響
(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部,江蘇徐州221000)
電廠BOP(Balance Of Plant)即電廠輔助車間控制系統,它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將相互獨立的各個外圍輔助系統集成控制,實現外圍控制系統少人值班或無人值班,提高外圍設備控制水平,從而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并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輔網的魯棒性對于電廠輔助車間的安全、連續生產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1 輔網系統結構圖
銅山華潤電力有限公司裝機為2 臺1000MW的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于2010年建成投產。其BOP 輔網設有水網、煤網、灰網等子網絡,子網間用千兆網絡連接,整個輔網設置有一個集中控制室,實現對水網、煤網、灰網的集中監控。就地還設有單獨的水網控制室和輸煤控制室,在輔網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不影響水網、煤網和灰網的正常運行。目前煤網、水網控制室還是有人值守,輔網主要對爐后輔控系統(氣力除灰系統、渣水系統、高壓電除塵系統等)進行監控操作,對煤網、水網只監不控。輔網系統結構圖如圖1所示。
輔網集控室內設置安裝了施耐德Vijeo Citect無限點服務器端監控軟件的容錯服務器1 臺,也安裝了施耐德Vijeo Citect 無限點客戶端監控軟件的操作站6 臺。水網控制室設置了4 臺操作站,其中1 臺操作站設為服務器。煤網控制室設置了2臺操作站,其中1 臺設為服務器。
整個輔網體系結構可分3 層,即監控層、控制層和現場層。監控層由核心交換機(德國赫斯曼工業級產品)、服務器(日本NEC 容錯服務器)和操作站(Diggcom 工控機)組成,通訊網絡為工業以太網。控制層由Unity Quantum 140CPU67160 熱備PLC 系統構成,通訊網絡為RIO。組態軟件選擇Vijeo Citect 7.0 版本,編程軟件選擇Unity Pro 5[1]。現場層為被控設備。輔網系統網絡拓撲圖如圖2所示。
為了提高系統的魯棒性,輔網采取了以下對策:
電源采用雙路供電+交流自動切換裝置。因為計算機電源的Hold Up Time 時間一般為20ms 左右,而交流電源的極限切換時間為20ms,故為了保證當交流電源切換時不導致計算機重啟,系統在交流自動切換裝置的下口還增加了UPS 設備。
控制層由Unity Quantum 140CPU67160 熱備PLC 系統構成,此系統雙機熱備,在工作CPU 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可無擾切換至熱備CPU[1]。

圖2 輔網系統網絡拓撲圖
冗余的數據鏈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在控制層,RIO 遠程分站采用雙纜冗余;在監控層,以太網也采用A/B 網的雙網冗余模式。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在采用雙機熱備的PLC 系統中,要想構成真正的雙以太網,必須配置4 塊PLC 以太網模塊,否則不算是真正的雙網[1]。
對于開關量,盡量采用繼電器輸入/輸出模塊,否則要外加繼電器隔離。對于模擬量,要加裝信號隔離器。
本網絡拓撲為樹形結構。眾所周知,如果每個操作站和每個PLC 子站都直接交換數據,必然會引起非常大的廣播風暴,導致網絡擁塞,使系統魯棒性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網采取了以下策略:
3.5.1 設置就地操作站
每個PLC 子站有且僅有一臺操作站,此操作站設為服務器,其僅僅與這個子站交換數據,不會增加網絡通訊數據量。設置就地操作站的目的,一是如果輔網出現通訊問題,此站可作為后備操作站;二是如果現場設備出現問題,工程師可以很方便地在現場操作站上查找故障并修改邏輯。
3.5.2 采用C/S 架構
消除“廣播風暴”的方案有劃分虛擬局域網、采用具有過濾功能的多層交換機和采用C/S 架構[2]。本網采用C/S 架構以盡量減少全局數據交換。
Citect 軟件在組網時提供C/S 架構。在水網和輔網各設置一臺容錯服務器,其中,水網服務器和水網各PLC 子站通信,水網操作站作為客戶端訪問水網服務器;而輔網服務器則可以和所有PLC子站通信,輔控操作站客戶端訪問輔網服務器以交換數據。
服務器和操作站安裝同樣的Citect 軟件。當服務器地址設置為本機地址時,則此臺操作站成為服務器,否則為客戶端。
通過以上策略,大大減少了網絡數據流量,避免了網絡擁塞,保證了監控系統的實時性和魯棒性。
采用C/S 架構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知道,整個輔網操作站眾多,而采用C/S 架構的操作站,不管是服務器還是客戶端,都包含同樣的工程文件,如果修改一個工程,就要在各個操作站上修改,這樣很難保證各操作站數據的一致性,網絡的魯棒性受到極大影響。
隨著Internet 的廣泛應用,許多企業開始采用Internet 技術來構建自己的企業內部網,即Intranet。而Broswer/Server 這種成熟的體系結構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工控網上。
Broswer/Server(B/S)是由Client/Server(C/S)架構發展而來的一種三層分布式體系結構,其結構如圖3所示。其工作原理為:瀏覽器向Web 服務器發出請求→Web 服務器處理→到數據庫服務器上查詢→查詢結果送回Web 服務器→處理為瀏覽器通用的數據格式發回瀏覽器。

圖3 三層B/S 架構
在B/S 架構中,數據庫系統以及其它一些組件都集中在數據庫服務器上,客戶端把事務處理邏輯部分分給了Web 服務器,它只負責顯示部分,其上僅需配置瀏覽器即可實現對服務器端的數據訪問,即所謂的“瘦客戶/胖服務器”結構。與傳統的C/S 結構相比,它存在以下優點:
(1)開發、維護方便:在B/S 架構下,所有開發、維護工作都集中在服務器端,大大減少了工作量,使開發、維護人員不再奔走于各客戶機之間,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務器的開發、維護上。
(2)安全性好:由于客戶端是通過Web 服務器對數據庫進行操作,而不直接與數據庫連接,避免了客戶端對數據庫進行破壞。
(3)易擴展:B/S 的三層架構,層與層之間相互獨立,任何一層的改變不影響其它層的功能,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C/S 體系結構不易擴展的缺陷。
(4)可靠性高:由于客戶端只安裝瀏覽器,對硬件設備要求不高,同樣的配置,可以獲得很高的可靠性。
因此,開發基于B/S 架構模式下的工業監控系統,既可為企業節約大量費用,提高經濟效益,又可顯著提高輔網的魯棒性[3]。
在Citect 5.2 以前的版本中,它的網絡功能是基于C/S 架構的。隨著Web 技術的廣泛應用,Cit公司適時地在其新版Citect 中加入了其IDC(Internet Display Client)技術。
IDC 是一種具有Web 功能的技術,它可方便地在Internet/Intranet 上訪問實時控制系統。客戶端可用任何的標準Web 瀏覽器從服務器上下載IDC 軟件,并安裝在本地計算機上。一個IDC 可連接到多個CIS 上。CIS 負責為IDC 發布Citect Server 的數據及頁面,在IDC 客戶端無需進行任何組態。Citect 會定期比較CIS 與IDC 上的工程文件,如果CIS 上組態有變動,IDC 會立即從CIS 上下載新的工程文件進行更新。這樣的方式大大減少了網絡傳送的信息量,保證了各操作站之間數據的一致性[3]。
系統經現場3年多的實際運行,可以看出,輔網運行平穩,提高了BOP 的自動化水平,減少了設備的故障率,大量減少了運行、維護人員,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同時,采用C/S 架構的網絡魯棒性不高,為了提高系統的魯棒性、減輕維護人員的工作量,該網絡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并可以采用成熟的B/S 架構。
[1]Mike Heron,Unity.施耐德電氣新一代自動化平臺[J].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2006,(Z1):10-11.
[2]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第3 版.105-108.
[3]鄭小虎,蔡翔云,姜 麟.采用Citect 實現基于B/S 結構的工業監控系統[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6(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