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蕓 李海林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消費者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還增加了消費者在精神方向的追求,文化消費心理也就日益被人們所認可,成了廣大消費者的生活向往?,F在,對于藝術產業而言,僅僅以獲取利益為主,而忘卻了廣大消費者真正的內心想法,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他們追求的是文化消費,藝術消費。這樣的心理需求大大提高了對藝術產業的發展與壯大。綜合以上的思想,本文對基于大眾文化消費者心理的藝術產業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大眾文化;消費心理;藝術產業
1 大眾文化消費心理的實質
從表面的意思來看,就是廣大消費者消費時對文化的滲透。而更深層的含義就是對藝術美的追求,與此同時伴隨著愉悅心理的需求。每個消費者的消費生活都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從貧窮時代,消費者僅僅追求物質的富有,以吃飽穿好為榮。伴隨經濟的發展,消費者資金日漸富足,開始了精神的享受。不僅僅有了生活上的自給自足還對精神甚至于文化藝術上也多了一雙追逐的眼睛。精神文化的發展雖然增加了消費者大眾文化的消費心理,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因為物質文化已經在消費者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烙印。至此,在這個繁榮的今天,廣大消費者對藝術的追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廣大消費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2 藝術產業化的概念
藝術產業化在商業界是一直備受重視的問題。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的情況下,等到了一定時期,人們對精神文化也越見需求了。文化藝術處于文化和經濟交集的位置,不僅僅擁有了利益上的優勢,還擁有了藝術品位。藝術產業不單單有文化方向的企業還有服務方向的企業,最大限度地提供給消費者便利,追求精神消費。而在藝術產業的最重要的核心,藝術產業通過媒體渠道將文化內涵體現在商品和服務上,市場上也多了文化的牌子,對這些文化生產以及服務方向的企業給予大力地支持,在商品的投入以及生產上加大了規模,在一般的情況下,藝術文化產業并不是單獨的產業,它是具有非常有關系的企業群體。藝術產業是眾多藝術中介含有藝術企業的集合性、群體性產業。
3 大眾化的消費心理特性
如圖1,這些特性促成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理念。
4 大眾文化消費心理促進藝術產業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藝術產業也不斷地進步。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產業也有了創新性的改變,成了從屬于藝術生產的形式。到21世紀,大眾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文化藝術形式的消費。而這樣對于那些關注文化藝術的企業也有效地加快了發展。這樣的企業大大符合了大眾的品位,抓住了大眾消費者的心理(追求藝術的消費)。
伴隨著大眾文化消費的發展,大眾文化也日益被人們所接受,漸漸走向了消費型的道路。這些年,消費者們開始主動地選擇自己的消費方式,他們逐漸傾向于藝術方向的消費,注重了多元化的文化消費。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使得他們更多的追求藝術美,大眾化的品位不斷提升,不同方向地促進消費者們的消費心理,并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說,當今社會中,消費者的觀念是一種棄舊從新、從眾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大眾們有了些許的沖動,這種沖動不僅僅表現在文化上還表現在藝術上,其真正動機就是物質消費轉變成了精神消費。在市場經濟上分析,藝術產業化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獲取更多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就歸功于消費。抓住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效應,消費的就越來越起勁,獲取的利益也就越來越豐盛。藝術產業的飛速發展向前,方便快捷的消費方式,不僅僅是消費者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而且加快了文化和藝術的兼容,促進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弘揚。最最主要的是,在今天這種經濟體制,藝術產業生產出來的作品不斷地出新,層出不窮,和物質產品相比,它更加具有藝術魅力,所以大眾化的消費心理對藝術產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市場產業的擇優也給藝術產業帶來了挑戰,所以藝術產業更加需要加大對廣大消費者深入的解剖,來獲得在文化和產業上最大化大價值。所以,對市場廣大消費者的大眾文化消費的心理需求進行了解和把握,不僅僅是藝術經營者進行產業化藝術生產的重點,還是獲得更多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原動力。
5 結束語
大眾文化的不斷發展,其影響力已經到達了世界水平,藝術產業在我國企業中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部分,也成了國家大力支持培養的中心產業。一方面促進了市場經濟的創新,另一方面加強了我國的藝術產業的積極指導。現在社會,我國的藝術產業還在萌芽階段,使得在經濟中滲入了藝術文化,導致了部分利益的消減。所以,在大眾文化的消費心理來看,漸漸地看見了一些苗頭,不僅僅促進了藝術產業的進步,而且還給消費者更多的精神享受,經濟價值呈現了最大化。我們有信心,也有有能力將我國的文化和藝術發展壯大,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莫林虎.大眾文化新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鐘敬文.話說民間文化[M].人民日報出版社,1990.
[3] 潘知常,林瑋.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 張捷鴻.大眾文化的美學闡釋[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5] 劉自雄,閆玉剛.大眾文化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6] 鄭祥福,葉暉,陳來儀.大眾文化時代的消費問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張曉蕓(1984—),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李海林(1957—),男,湖北黃岡人,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本科,美術教育專業,設計師,研究方向:裝飾藝術和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