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法玉
長期以來,宿遷市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科技投入總量少、投資項目技術含量低、單體投資規模小、上馬高新項目怕風險等幾個方面,嚴重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這種狀況,宿遷市委、市政府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嘗試探索發放科技創新券的新機制,特別關注、支持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走科技創新之路,以期推動政府引導資金最大化用于支持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提升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
一、宿遷市施行“科技創新券”的具體做法
2012年9月,宿遷市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針對本市企業創新資金缺乏、創新能力不足的現實,專門設計發行了一種“有價證券”——“科技創新券”,由政府向企業發放,企業可用創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購買科研服務或購置研發設備,高校科研院所或企業持創新券到財政部門兌現。同時頒發的《宿遷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試行)》,對“創新券”的操作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創新券制度與實施產業政策、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快速增長相結合,創新券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遵循誠實申請、公正受理、擇優支持、科學管理、公開透明、專款專用的原則。
為了加強對創新券發放工作的領導,宿遷市政府設立了市創新券管理委員會,作為開展此項工作的管理機構。管理委員會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成員由市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市財政局、發改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及各縣(區)、開發區(園區、新城)分管負責人組成,負責創新券的政策制定、組織領導、監督審批,研究確定創新券實施過程中的有關重大事項。同時,設立市創新券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為市創新券管理委員會辦事機構和全市創新券的扎口管理部門,設在市科技局,負責管理委員會的日常事務、創新券的設計和運行監管,會同各相關部門研究確定創新券年度工作計劃及支持重點,擬訂和完善創新券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完成管理委員會交辦的各項工作。此外,管理委員會還成立市創新券營運管理中心,掛靠在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在管委會辦公室領導下負責創新券日常營運和管理,具體辦理創新券的申請、發放、兌現材料受理及評審服務等工作。
宿遷市政府明確市財政局是全市創新券資金的監管部門,負責年度市創新券資金經費預算編制和創新券兌現,對創新券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市發改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創新券管理工作。
宿遷市的創新券資金,主要來源于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市新興產業引導資金、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以及縣區財政配套資金。區財政按與市財政5:5的比例進行資金配套。由于江蘇實行“省管縣”體制,宿遷市對3個縣財政的要求,按與市財政8:2的比例進行資金配套。創新券面額為1萬元,有效期為2年,逾期不可兌現。每張創新券編號唯一,不得轉讓、買賣和不重復使用。創新券限用于本市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購買技術服務和技術成果,以及企業建設研發機構添置研發設備等。創新券采取無償資助方式,支持企業科技創新。
宿遷市對科技創新券的支持對象也做出了明確規定。創新券資助的企業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在本市注冊的具備企業法人資格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企業,傳統產業中實施改造升級的企業以及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自籌配套資金不低于申請創新券資金的3倍;具有健全的財務機構,財務管理規范,無不良誠信記錄。創新券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發放:一是中小企業向市科技局申請發放;二是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相關政策規定獎勵給企業的獎補資金以創新券的形式發放。
為了明確相關部門在創新券管理方面的職責,宿遷市規定:面向中小企業的創新券由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確定當年發放額度,各縣(區)、開發區(園區、新城)提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名單并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請,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確定發放名單與金額,報管理委員會審批,由營運管理中心公示后發放。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中的獎補類資金,由市科技局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的意見》等相關政策,確定發放名單與金額,報管理委員會審批,由營運管理中心公示后發放創新券。新興產業引導資金由市發展改革委確定發放名單與金額,報管理委員會審批,由營運管理中心公示后發放創新券。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確定發放名單與金額,報管理委員會審批,由營運管理中心公示后發放創新券。營運管理中心對創新券擬發放單位的公示時間為7日。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名單有異議的,可以書面署名形式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管委會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自異議提出之日起15日內調查處理完畢。
繼2012年9月在全國首發“科技創新券”之后,宿遷市對這項工作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在科技創新券的管理上相繼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主要有:一是擴大適用范圍。科技創新券的使用對象從企業擴大到縣(區)、園區和科技服務類機構,使用資金從科技專項擴大到各類專項資金,扶持內容從企業科技創新擴大到企業技改、節能降耗、信息化建設和縣(區)、園區和科技服務機構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二是注重引導投入。企業使用創新券,用于向高校科研院所購買技術服務和技術成果、建設研發機構添置研發設備、技術開發、產品開發的,需安排創新券總額3倍以上的配套資金;用于技術改造、信息化建設、節能降耗方面的,需安排創新券總額8倍以上的配套資金。縣(區)、園區使用創新券,需安排創新券總額5倍以上的配套資金。服務機構不需要配套。三是統一使用管理。各縣(區)財政承擔的獎補類科技創新券的印制、發放、使用、兌現、績效評價納入市統一管理。
二、“創新券”的良好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宿遷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共2000多家,創新券的發放現在已經達到50%,總價6600余萬元。創新券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應,激發了廣大企業科技創新的熱情。宿豫區順龍管業公司從市里拿到5萬元創新券,區里按照1:6的比例補給企業30萬元,自己又拿出60多萬元,三項合計100萬元,公司與浙江工業大學建立合作關系,把這筆專項資金用于新項目研發和購買新設備,為企業快速發展、長久發展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據了解,在第一批領取創新券的中小企業中,建立市級研發機構的比例,由過去的25%提高到了現在的42%。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宿遷市實施的科技創新券制度,已經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良好效應。
發揮了政府投入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不僅解決了大部分的就業問題,而且是國家創新能力的支撐。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在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完全靠市場行為,難以實現創新資源的合理配置。宿遷市的創新券做法,體現出了政府投入的公共性和公平性,使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得到了實惠,堅定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信心。創新券政策較好地發揮了政府公共投入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
推動了科研機構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企業有了科技創新的專項資金,客觀上激發了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服務企業的積極性。現在,宿遷市的很多企業都與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洋河酒廠在重大項目開發方面,由公司牽頭,實行聯合攻關,先后同江南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生物研究所等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校和科研單位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讓自己的研究成果得以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也激發了投入科研的新動力。
實現了政府科技投入效益的最大化。企業從自身發展需求申請的創新券支持項目,從咨詢到開發、從規劃到評估等等方面都經過了詳細、規范的認證過程,項目的實施結果給企業帶來了新技術和新的生產力。創新券支持的項目,一般都是從用戶需求中來,項目研究在企業生產中幾乎不會出現閑置的科研成果,更不存在技術成果轉化難的問題,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研發資金的使用效率。創新券在規定時間內如未使用,對政府公共科技方面的投入,也不會造成任何財務上的浪費。
(作者系江蘇省宿遷市社科聯副主席)
責任編輯:錢國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