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取了14個指標來考察企業的成長性,并構建了創業板公司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了因子分析法,通過SPSS統計軟件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測量企業成長性的14項變量可以載荷于5個因子,這5個公共因子對總體變量解釋量達78.596%;根據主因子的線性組合構建了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模型,并據此得出相關結論,對各樣本公司的成長性進行打分和排名。
關鍵詞:創業板 成長性 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2009年創業板正式推出后,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大多數創業板企業基本都在成長初期,發展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評價及其研究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相關指標進行研究,評估企業的成長性,并對促進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發展提出合理意見。
二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所有截至2011年4月在我國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作為企業成長性測量樣本,經過篩選最后取得樣本總量為197家,其中包括制造業的企業有124家;信息技術業共40家;社會服務業12家;農、林、牧、漁業6家;傳播與文化產業7家;采掘業4家;建筑業2家;交通運輸、倉儲業1家;批發和零售貿易1家。在行業分類上,本文采用證監會的行業分類標準。
本文以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的4大類14個指標為基礎,構建了創業板公司成長性評價指標體系,來考察企業的成長性。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選取的樣本公司數據進行了分析和處理。通過采用因子分析法來求解企業的成長性指數。
三、因子分析
(一)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
對樣本數據的KMO和Bartlett檢驗的檢驗結果如表1。由KMO 檢驗和巴特里特球形檢驗表可以看出,所選樣本數據的 KMO 值為0.652,巴特里特球形檢驗結果的顯著概率是 0.000,表明研究中所選用的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二)因子提取和方程構建
通過因子分析,觀察特征根及貢獻率表,可以發現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有5個,表明測量企業成長性的14項變量可以載荷于5個因子,這5個公共因子對總體變量解釋量達78.596%。在實證處理中,本文采取了方差最大法進行因子旋轉,從表2可以看出經過旋轉后的因子載荷陣、各變量在任意公共因子上的載荷明顯都兩級分化。
根據旋轉后的公共因子載荷矩陣可得:
公共因子 F1 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經營凈現金流量/負債合計、經營凈現金流量/流動負債上有較高的載荷,這些指標都與企業償債能力直接相關,因此將公共因子 F1 命名為企業償債能力因子。公共因子 F2 在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利潤總額增長率上有較高載荷,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將公共因子F2命名為企業發展能力因子。公共因子 F3 在資產報酬率、投入資本回報率上有較高載荷,這些指標反映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因此將公共因子F3命名為企業盈利能力因子。公共因子 F4 在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上有較高載荷,反映了企業流動資產管理能力,因此將公共因子F4命名為企業流動資產管理能力因子。公共因子 F5在固定資產周轉率上有較高載荷,這些指標反映了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能力,因此將公共因子F5命名為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能力因子。5個公共因子分別對企業總體成長性的解釋率達到23.119%、19.888%、16.736%、10.341%、8.512%、7.063%,總體解釋率達到78.596%,說明本文構建的模型能較好地解釋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指標體系,且通過成份得分協方差矩陣可 以看出5個因子互不相關、相互獨立。
進一步,通過觀察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分別求得各個公因子的得分,由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表,各主成分F1、F2、F3、F4、F5得分表達式如下:
F1=0.004y1-0.030y2+0.161y3+0.295y4+0.295y5+0.235y6+0.238y7-0.022y8+0.020y9+0.018y10+0.000y11-0.010y12-0.026y13+0.029y14
F2=-0.055y1-0.063y2-0.006y3+0.049y4+0.051y5-0.049y6-0.043y7+0.344y8+0.362y9+0.365y10+0.075y11-0.076y12+0.062y13+0.063y14
F3=0.427y1+0.438y2+0.037y3-0.171y4-0.173y5+0.149y6+0.144y7-0.083y8-0.069y9-0.077y10-0.067y11+0.021y12-0.044y13+0.074y14
F4=-0.017y1-0.027y2+0.096y3-0.069y4-0.064y5+0.003y6+0.023y7+0.024y8-0.029y9-0.030y10-0.064y11+0.597y12+0.566y13+0.031y14
F5=0.086y1+0.126y2-0.270y3+0.169y4+0.163y5-0.085y6-0.070y7+0.077y8-0.059y9-0.065y10-0.378y11+0.089y12+0.027y13+0.735y14
最后,進行綜合得分評價,設公司成長值為F,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與5個主因子累計的方差貢獻率之比作為權重,可由主因子的線性組合構建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模型如下:
F=(23.119%F1+19.888%F2+16.736%F3+10.341%F4+8.512%F3)/78.596%
(三)成長性評價結果分析endprint
根據構建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模型,將數據代入,可以得到反映企業整體成長性的綜合得分,以及各個樣本企業在不同成長因子上的得分。
由成長性綜合得分排名表,本文將創業板上市公司分類為三類:一類是綜合得分最高的5家高成長性企業;一類是綜合得分一般的99家一般成長性企業,另一類是綜合得分最低的93家低成長性企業。排名最前的5家高成長企業分別是:宋城旅游(社會服務業)、新寧物流(交通運輸、倉儲業)、朗科科技(信息技術業)、中青寶網絡(信息技術業)、易世達(社會服務業),其中,樣本中選取的12家社會服務業有2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說明社會服務業成長性普遍偏高,排名最高的是宋城旅游,也屬于社會服務業。排名前5名的企業中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占的比重相對較高,這些行業都屬于隨著經濟的發展,發展比較迅猛的行業,有產業先進性或技術先進性,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且是技術云集、資源較小消耗、發展潛力大、整體業績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常充滿活力,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創業板的行業發展空間決定了公司市場份額的擴大,創業板上市企業多是小行業中的成熟者,這些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較高的人力資源成本,應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積極向行業的上下游發展,進行行業內并購,整合產業鏈,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使其穩健增長,獲得長遠的效益。
在成長性綜合得分表中,排名最靠后的是盛運機械(制造業)、銀之杰科技(信息技術業)、華伍制動(制造業)、天龍油墨(制造業)、華星通信(信息技術業)。124家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一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卻有3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制造業普遍成長性偏低。這些公司并不具備高成長性是由于行業競爭、以及不斷加大的費用的支出、進行行業內并購以及增資擴建等原因造成的,需要企業進一步提高創業板公司資源獲取率、利用率以及盈利率,降低資源的成本,集中發展公司經營效益最好的主營業務,優化現有產品結構,實現規模經濟,進而增強盈利能力、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其具備良好的成長能力。另外,40家信息技術業中,有2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有2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該行業成長性參差不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結合各因子排名可以得出,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的因子對成長性的影響較大,因此,企業的成長性綜合得分情況與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這幾個因子的得分情況基本相似,從而可得出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較高的資產管理水平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具有較大影響,表明管理資產和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在創業板公司健康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總體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性普遍較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普遍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縱觀創業板的公司,大多數都是處于成長初期、不確定性風險比較大、主營業務發展比較薄弱、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各項成本支出偏高、行業競爭比較激烈、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突顯技術優勢。
在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成長性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單一的因素,因此,企業的成長性則更反映為一種綜合能力的增加,對企業能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拓展業務范圍、優化產品結構、降低各項成本的消耗、提高技術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
四、研究結論
1.本文利用各個因子計算出了19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綜合得分,從得分排名可以看出,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成長性普遍偏高,排名最高的是宋城旅游,也屬于社會服務業。124家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一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有3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制造業普遍成長性偏低。
2.對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成長性綜合得分情況與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因子基本相似,從而可以得出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較高的資產管理水平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具有較大影響,表明管理資產和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對創業板公司健康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從總體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性普遍較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普遍偏低。
五、政策建議
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筆者認為,我們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應該立足于服務中小企業創業的主要任務,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板市場,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嚴格準入制度,加強市場監管,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J
參考文獻:
1.王道高.全球主要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分析與啟示[J].工業技術經濟,2009,(1):137-140.
2.尚福林.全面提升資本市場的經濟服務功能[J].中國金融,2010,(10):22-24.
3.吳曉求.中國創業板市場:成長與風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李文勤,女,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商學院講師,從事財務管理研究。endprint
根據構建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模型,將數據代入,可以得到反映企業整體成長性的綜合得分,以及各個樣本企業在不同成長因子上的得分。
由成長性綜合得分排名表,本文將創業板上市公司分類為三類:一類是綜合得分最高的5家高成長性企業;一類是綜合得分一般的99家一般成長性企業,另一類是綜合得分最低的93家低成長性企業。排名最前的5家高成長企業分別是:宋城旅游(社會服務業)、新寧物流(交通運輸、倉儲業)、朗科科技(信息技術業)、中青寶網絡(信息技術業)、易世達(社會服務業),其中,樣本中選取的12家社會服務業有2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說明社會服務業成長性普遍偏高,排名最高的是宋城旅游,也屬于社會服務業。排名前5名的企業中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占的比重相對較高,這些行業都屬于隨著經濟的發展,發展比較迅猛的行業,有產業先進性或技術先進性,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且是技術云集、資源較小消耗、發展潛力大、整體業績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常充滿活力,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創業板的行業發展空間決定了公司市場份額的擴大,創業板上市企業多是小行業中的成熟者,這些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較高的人力資源成本,應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積極向行業的上下游發展,進行行業內并購,整合產業鏈,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使其穩健增長,獲得長遠的效益。
在成長性綜合得分表中,排名最靠后的是盛運機械(制造業)、銀之杰科技(信息技術業)、華伍制動(制造業)、天龍油墨(制造業)、華星通信(信息技術業)。124家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一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卻有3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制造業普遍成長性偏低。這些公司并不具備高成長性是由于行業競爭、以及不斷加大的費用的支出、進行行業內并購以及增資擴建等原因造成的,需要企業進一步提高創業板公司資源獲取率、利用率以及盈利率,降低資源的成本,集中發展公司經營效益最好的主營業務,優化現有產品結構,實現規模經濟,進而增強盈利能力、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其具備良好的成長能力。另外,40家信息技術業中,有2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有2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該行業成長性參差不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結合各因子排名可以得出,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的因子對成長性的影響較大,因此,企業的成長性綜合得分情況與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這幾個因子的得分情況基本相似,從而可得出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較高的資產管理水平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具有較大影響,表明管理資產和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在創業板公司健康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總體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性普遍較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普遍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縱觀創業板的公司,大多數都是處于成長初期、不確定性風險比較大、主營業務發展比較薄弱、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各項成本支出偏高、行業競爭比較激烈、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突顯技術優勢。
在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成長性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單一的因素,因此,企業的成長性則更反映為一種綜合能力的增加,對企業能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拓展業務范圍、優化產品結構、降低各項成本的消耗、提高技術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
四、研究結論
1.本文利用各個因子計算出了19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綜合得分,從得分排名可以看出,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成長性普遍偏高,排名最高的是宋城旅游,也屬于社會服務業。124家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一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有3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制造業普遍成長性偏低。
2.對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成長性綜合得分情況與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因子基本相似,從而可以得出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較高的資產管理水平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具有較大影響,表明管理資產和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對創業板公司健康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從總體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性普遍較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普遍偏低。
五、政策建議
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筆者認為,我們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應該立足于服務中小企業創業的主要任務,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板市場,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嚴格準入制度,加強市場監管,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J
參考文獻:
1.王道高.全球主要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分析與啟示[J].工業技術經濟,2009,(1):137-140.
2.尚福林.全面提升資本市場的經濟服務功能[J].中國金融,2010,(10):22-24.
3.吳曉求.中國創業板市場:成長與風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李文勤,女,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商學院講師,從事財務管理研究。endprint
根據構建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綜合評價模型,將數據代入,可以得到反映企業整體成長性的綜合得分,以及各個樣本企業在不同成長因子上的得分。
由成長性綜合得分排名表,本文將創業板上市公司分類為三類:一類是綜合得分最高的5家高成長性企業;一類是綜合得分一般的99家一般成長性企業,另一類是綜合得分最低的93家低成長性企業。排名最前的5家高成長企業分別是:宋城旅游(社會服務業)、新寧物流(交通運輸、倉儲業)、朗科科技(信息技術業)、中青寶網絡(信息技術業)、易世達(社會服務業),其中,樣本中選取的12家社會服務業有2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說明社會服務業成長性普遍偏高,排名最高的是宋城旅游,也屬于社會服務業。排名前5名的企業中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占的比重相對較高,這些行業都屬于隨著經濟的發展,發展比較迅猛的行業,有產業先進性或技術先進性,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且是技術云集、資源較小消耗、發展潛力大、整體業績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常充滿活力,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創業板的行業發展空間決定了公司市場份額的擴大,創業板上市企業多是小行業中的成熟者,這些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較高的人力資源成本,應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積極向行業的上下游發展,進行行業內并購,整合產業鏈,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使其穩健增長,獲得長遠的效益。
在成長性綜合得分表中,排名最靠后的是盛運機械(制造業)、銀之杰科技(信息技術業)、華伍制動(制造業)、天龍油墨(制造業)、華星通信(信息技術業)。124家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一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卻有3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制造業普遍成長性偏低。這些公司并不具備高成長性是由于行業競爭、以及不斷加大的費用的支出、進行行業內并購以及增資擴建等原因造成的,需要企業進一步提高創業板公司資源獲取率、利用率以及盈利率,降低資源的成本,集中發展公司經營效益最好的主營業務,優化現有產品結構,實現規模經濟,進而增強盈利能力、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使其具備良好的成長能力。另外,40家信息技術業中,有2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有2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該行業成長性參差不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結合各因子排名可以得出,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的因子對成長性的影響較大,因此,企業的成長性綜合得分情況與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這幾個因子的得分情況基本相似,從而可得出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較高的資產管理水平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具有較大影響,表明管理資產和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在創業板公司健康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從總體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性普遍較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普遍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縱觀創業板的公司,大多數都是處于成長初期、不確定性風險比較大、主營業務發展比較薄弱、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各項成本支出偏高、行業競爭比較激烈、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突顯技術優勢。
在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成長性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單一的因素,因此,企業的成長性則更反映為一種綜合能力的增加,對企業能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拓展業務范圍、優化產品結構、降低各項成本的消耗、提高技術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份額。
四、研究結論
1.本文利用各個因子計算出了19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綜合得分,從得分排名可以看出,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成長性普遍偏高,排名最高的是宋城旅游,也屬于社會服務業。124家制造業企業中,沒有一家屬于高成長性企業,有3家屬于低成長性企業,說明制造業普遍成長性偏低。
2.對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成長性綜合得分情況與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因子基本相似,從而可以得出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較高的資產管理水平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具有較大影響,表明管理資產和持續獲取利潤的能力對創業板公司健康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從總體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性普遍較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普遍偏低。
五、政策建議
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筆者認為,我們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應該立足于服務中小企業創業的主要任務,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板市場,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嚴格準入制度,加強市場監管,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J
參考文獻:
1.王道高.全球主要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分析與啟示[J].工業技術經濟,2009,(1):137-140.
2.尚福林.全面提升資本市場的經濟服務功能[J].中國金融,2010,(10):22-24.
3.吳曉求.中國創業板市場:成長與風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李文勤,女,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商學院講師,從事財務管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