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王平
(長春市測繪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近年來,長春市的城市建設發展很快,特別是南部新城、西部新城、北部新城的建設日新月異。各開發區新上項目很多,街路發生變化巨大,市面上沒有一種全面地反映長春市近年來建設成就的地圖產品,來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根據長春市測繪院已有地理信息數據資源,和長春市地圖市場現狀,編制了《長春絲綢地圖》一套,包括《長春市城區圖》和《長春市全圖》兩幅,幅面大小為全開,四色印刷,材質為絲綢,已由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該套圖設計精美,包裝考究,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珍藏價值。
“地圖設計”是在地圖編制過程中參編人員所遵循的技術依據,“地圖設計”的編制水平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地圖成品的編制水平和質量。因此在編寫《長春絲綢地圖》技術設計時,總的指導思想是“精品從設計開始”。要編制出集實用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地圖精品,必須用心設計。絲綢地圖的印刷工藝有特殊性,常規印刷工藝不能完成,只有了解絲綢印刷的特點,才能寫好設計,在編制過程中避免發生不應有的錯誤。筆者收集了大量的同類產品資料,在產品的材質、表現內容、圖邊裝飾、印刷質量、包裝形式等方面進行了進行研究、分析和對比,吸取經驗,在設計過程中親自編輯制作樣稿,經過多次修改,才將設計定稿。
《長春絲綢地圖》中的《長春市城區圖》成圖比列尺約為1∶ 3 萬,內圖廓尺寸為730 mm ×1 010 mm,成圖范圍以繞城高速公路內的城區部分為主,包括長春凈月經濟開發區和雙陽區的中心部分。以長春市測繪院現有的《長春街路圖》(1∶ 2 萬掛圖)為基礎底圖,在內容上突出實用性,在表現形式上突出藝術性。
(1)內容表達
內容表達上從點、線、面三個方面要素進行考慮。點要素,各級行政機關、醫療衛生機構、公園以大紅色表示;教育機構、金融機構以不同的藍色表示;商業機構以紫紅色表示;較大型花園小區以墨綠色表示;企事業單位以黑色表示。根據注記分類設計符號庫,不同類別注,以符號定位,名稱注記與符號顏色一致。線要素,交通網分層級表示,編制相應的線型符號庫,軌道交通分鐵路、高速鐵路、地鐵、輕軌和有軌電車5 種,用相同鐵路符號線型表示,分別以黑、棕、綠、品、藍5 種顏色區分;道路區分為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快速路、環城路和城市街路5 個層次,不同道路,以不同線型、不同顏色表示,設色上突出表示高速公路、環城路和快速路,其中高速公路、國道、省道要標注名稱、編號及至圖邊指向。面要素,各區級行政區及國家級開發區管轄范圍以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所有區域面色分為深淺兩層,即居民地為深色層,所轄區域空地為淺色層,綠地用草綠色表示;水域用淺藍色表示。
由于雙陽區距主城區較遠,故單獨編制《雙陽區街路圖》,以插圖形式擺放在主圖右下角適當位置,點符號、線型、面色表示與主圖保持一致。
圖名注在圖廓內,放在左上方,采用橫排方式不加框線,字體為方正隸書,顏色為黑色;圖例放在主圖的左下角,出版單位、編制單位、審圖號、出版號信息注在圖例旁適當位置。
(2)視覺表達
以繞城高速公路以內的中心城區為主體,在視覺上劃分3 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突出4 個國家級開發區管轄范圍與城區的位置關系,面色有層次感,居民地為深色層,所轄區域空地為淺色層,色彩搭配均衡;第二層次,突出的是城市交通骨架,主要表示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環城路、省道、國道和城市主干道,在表現形式上,以不同的色彩和線型突出表示,并結合文字說明,交通信息表達非常清晰明了;第三平面是注記,以不同的色彩和符號加以區分,大致分為6 個層次:道路與橋梁以黑色表示,公園和行政機關以大紅色表示,學校、賓館、金融以不同的深藍色表示,小區、樓盤以深綠色表示,商業以紫色表示,大廈、寫字樓以咖啡色表示,圖面信息載負量適中,綜合取舍科學合理,層次分明。
(3)藝術表現
本圖為單面印刷,藝術表現手法受到一定制約,所以只能在圖面上下工夫。一是圖面布局均衡,圖名、圖例、插圖擺放合理;二是加了一些標志性建筑和城市雕塑的真形進行點綴;三是對圖面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進行調整,使圖面符合絲綢印刷的特性;四是讓圖邊設計賦予城市文化內涵,圖邊以長春城市標志性建筑和城市雕塑真形為主的黑色圖案構成,并做了效果處理,在橫向和豎向進行合理安排,均衡搭配,突出展示了長春市的城市風貌。
圖1所示長春市城區圖(局部)設計風格。

圖1 長春市城區圖(局部)
《長春絲綢地圖》中的《長春市全圖》,成圖比例尺約為1∶ 280 000,內圖廓尺寸為730 mm ×1 010 mm,成圖范圍為長春市域。以長春市測繪院已有的《長春市全圖》(1∶ 15 萬掛圖)為基礎底圖,力求做到交通信息全面,層次分明,火車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以符號形式表示;水系注記全面,主次分明;行政村以上級別地名注記全面,符號及注記大小分級表示。旅游景區景點、滑雪場用專用符號表示,山峰標注名稱。
(1)內容表達
內容表達上從點、線、面三個方面要素進行考慮。點要素,地名注記分4 級,即地級市、區(縣、縣級市)、鎮(鄉)、行政村。地級市政府駐地用大紅色五角星表示,政府名稱注記為大紅色,字體為黑體;區(縣、縣級市)級政府駐地用大紅色圈型符號表示,政府名稱注記為大紅色,字體為黑體;鎮(鄉)級政府駐地用大紅色圈型符號表示,政府名稱注記為黑色,字體為黑體;行政村用黑色圈型符號表示,名稱注記為黑色,字體為細等線;黑龍江省注記為黑色宋體。山峰以黑色三角形符號表示,名稱注記為黑色,長黑體。風景區以品紅色符號定位,注記用品紅色長美黑體表示;滑雪場以深藍色符號定位,注記用深藍色長美黑體表示。線要素,編制相應的線型符號庫,鐵路、高速鐵路用相同鐵路符號線型不同顏色表示,道路區分為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以不同顏色的線型加公路編號表示,規劃長東北區域骨架公路以綠色虛線表示。面要素,各區(縣,縣級市)及水域面色與《長春市城區圖》相一致,榆樹市、寬城區、雙陽區為姜黃色,德惠市、綠園區、二道區為豆綠色表示色,九臺市、朝陽區為藍灰色,農安縣、南關區為淺品紅色,居民取集區用淺灰色塊概括表示,市域外面色為淡青色,省域外面色為淺灰色。
長春市開發區較多,無法在主圖中詳細表示。政府各部門對各開發區的位置分布很重視,故編制《長春市開發區分布示意圖》,并以插圖形式放在主圖右下角。示意圖底圖主要表示骨干路網和主要水系,以不同面色突出各開發區的位置,線型及面色與主圖相一致。開發區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工業集中區三個級別,分別以大紅色、深藍色、姜黃色注記相區別,并在圖例中說明。
圖名注在圖廓內左上方,采用橫排方式不加框線,字體為方正隸書,顏色為黑色,大小與《長春市城區圖》一致;主圖例放在主圖的左下角,出版單位、編制單位、審圖號、出版號信息注在圖例旁適當位置。
(2)視覺表達
在視覺上劃分3 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突出9 個區(縣或縣級市)管轄范圍與整個市域的位置關系,以姜黃色、豆綠色、藍灰色、淺品紅色4 個顏色為主,相互搭配,均衡協調;第二個層次,突出的是區域交通網,主要表示鐵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省道、國道和縣道,在表現形式上,以不同的色彩和線型突出表示,并標注鐵路名稱、公路名稱、公路編號等信息;第三個層次,突出的是注記,分表面注記、地名注記、水系注記、山峰注記、風景區注記、滑雪場注記6 個類別。表面注記中除黑龍江省用黑色表示外,其余用紅色表示,地名注記中行政村和鎮(鄉)級用黑色表示,區或縣(縣級市)地級市用紅色表示,水系注記用青色表示,山峰注記用黑色表示,風景區注記用品紅色表示,滑雪場用深藍色表示。圖面信息載負量適中,取舍科學合理,層次分明。
(3)藝術表現
考慮和《長春市城區圖》配套,《長春市全圖》的圖邊設計保持與《長春市城區圖》的圖邊風格相一致,內容上由代表東北特色的花草、農作物及景物為主的黑色圖案構成,分為春、夏、秋、冬四個主題,分別在橫向和豎向進行合理安排,均衡搭配,突出了長春市的地區特征。
圖2所示長春市全圖(局部)設計風格。

圖2 長春市全圖(局部)
絲綢地圖給人的感覺是華美的、高貴的,外包裝應與絲綢地圖相匹配。采用了錦盒與封套相結合的方式。錦盒的顏色為玫瑰紫色,圖名壓印銀色,封套顏色與錦盒相近,帶市花君子蘭圖案底紋。
在編制《長春絲綢地圖》過程中,分別用到了Arc-GIS10 、MapGIS7 、Illustrator CS6 三種軟件,其中Arc-GIS10 、MapGIS7 用于處理地理信息數據,即對底圖數據進行縮編,對相應的地理要素進綜合取舍,對注記大小進行調整等;Illustrator CS6 用于對樣圖后期的排版、藝術效果等進行編輯處理。用ArcGIS10 、MapGIS7 編制的底圖數據最終要轉換為.eps 格式或.pdf 格式,用Illustrator CS6 打開時,先要對數據進行檢查,看看是否有丟字的現象;顏色是否匹配;黑色字是否是100%K;線劃粗細是否有變動;水系字體是否是左斜字等等。由于地圖數據量較大,在編輯過程中死機現象和打不開文件的現象時有發生,故需多留備份,多做存儲。
《長春絲綢地圖》設計新穎、獨特,信息內容豐富、實用,現勢性較好,色彩清新、淡雅,搭配和諧、均衡;裝幀精美,具有當地城市特色和趣味性,是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地圖精品。
[1]黃仁濤,龐小平,馬晨燕.專題地圖編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洋,何華貴.廣州亞運地圖設計與美學研究[J].城市勘測,2012(3):94 ~100.
[3]曹一冰,付洪貝,潘志超.地圖設計中的美學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1).
[4]楊興旺.地圖色彩的美學設計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07 (3).
[5]王平.長春絲綢地圖編制專業技術設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