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世林



王犁 1970年生于浙江淳安。1996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專業。現任職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出版《書桌畫案》《年度水墨——王犁》《當代青年藝術家叢書——王犁》《王犁畫集》《畫室探訪——王犁的藝術世界》,作品被浙江美術館、湖北美術館、湖北美術文獻中心、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武漢美術館、東莞莞城美術館、蘇州本色美術館、煙臺宇辰美術館、南京養墨堂美術館、上海徐匯藝術館、韓國ELANDGROUP、芝加哥亞洲藝術基金會、伊比利亞藝術中心等機構收藏。
犁者,武義王氏子也。少慧,每于暇時喜涂鴉之戲。稍長,遭際錢塘鄭宗修先生,隨其游湖上,日逐戲于草草室間,耳濡目染,漸得風雅之趣。
是時,犁方治學之年,然多慕俠義之道,結交四方。犁性甚豪,飲斤酒而談笑自若,語諧無對,遂有小孟嘗之目。及長,入浙美讀書,漸斂其性,然時露崢嶸,同學友朋咸欲親之。倏忽四載業滿,分至河南,犁有所掛懷,郁郁而適茲土,旬月而返,其時犁心之悲郁慘怛非言語之可道也。既返杭,無以為業,百無聊賴之際得吳山明先生之助,始得任教某藝校。
至此,犁始折節讀書,數年間積書滿壁。犁坐臥其間,呼吸觸目,而養其雅正之氣。其所交皆當時俊彥,益以切磋砥礪,藝業乃大進。
論犁之人,曰一誠字可也。嘗讀其文,言其師鄭宗修先生,其意之拳拳,情之切切,每溢于言詞間,使人不得不撫文而興嘆。
犁偶識湖上畫翁某,憤其藝精而畫名不彰,為其游揚名公才俊問,犁既無私欲,一毫不取,奔走而不遺余力。不數年,翁聲名鵲起,此真藝壇之快事也。
犁喜書,苦不能工,見人輒請益之。雖人言不及義,犁亦諾諾,其可笑若此。予嘗戲之曰:“夫工書者,皆愚鈍之人,日夜操持其問,數月無功而猶不悟之,如君之慧,何可堪也。”犁甚以為是,然仍嗜之不輟。
予與犁交厚,嘗聞其敘一趣事。言某日王鏞之高弟莫武與丘挺游京郊歸,途過一修車鋪,壁有榜書“修車”二字,乃戲曰:“此書在金農王犁之間。”眾引以為笑談,犁猶津津道之。其性率真,皆若此類也。
予謂畫,當以韻勝,非斤斤于筆墨,更以人傳也。人奇則筆無濁氣,涉筆便古,此未可為俗人道也。畫更當以氣盛,氣盛乃可謂大,不可拘于形。韓昌黎謂:“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是也。予嘗論畫,謂白石翁以趣勝;賓虹老人以意勝;天壽先生以勢勝而時露霸悍;吳昌碩以氣盛而未能盡免俗。犁之畫,予謂之有奇趣,蓋由其人之奇也,此非關于學,乃由天也。犁之畫材,往往不可方物,何由至此,非予所知也。犁得一奇字,如能悉心體悟,他日與諸前輩爭一席之地或未量矣。
凡手作畫恐有所失,而終失之匠氣。昔張彥遠論畫云:夫運思揮毫,自以為畫,則愈失于畫矣。運思揮毫,意不在于畫,故得于畫矣。不滯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犁之得奇趣豈皆得于此乎?
犁之為文,當得一真字,一派本色,不假文詞而情韻自至,絮絮聒聒而不覺其煩,婆婆媽媽而言之有物,蓋周公瑾、張陶庵之流亞也。其文出于至性,正如觀堂之論后主詞,非在閱世而在性情,個中滋味,非過來人莫知也。愈失于技而愈得于道,情動于中,遂形于言,不假造作,而無所不至。
予既為斯文畢,復取其文章讀之,乃嘆日:“犁之為文何得至此也!”于其畫亦有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