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翟亞婧
(蘭州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蘭州 730020)
競爭優勢理論發展綜述
王東,翟亞婧
(蘭州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蘭州 730020)
在闡述波特鉆石理論模型的基礎上,主要對卡特賴特的多因素鉆石模型,鄧寧的國際化鉆石模型,魯格曼和克魯茲的雙鉆石模型,喬東遜的九要素模型,穆恩、魯格曼和沃伯克的一般化雙重鉆石模型等進行述評,并基于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特點進行模型修正,進而提出了針對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鉆石模型。
競爭優勢理論;鉆石模型;金融服務貿易
Porter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競爭優勢理論,其理論的重點在于闡述了一國產業在國際上競爭優勢的形成,即這種競爭優勢與4個要素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一是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融資等初級生產要素及現代通信的基礎設施、高等教育人力等高級生產要素;二是需求條件,該要素條件主要是指國內需求,包括需求結構等,其意義在于它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刺激企業改進和創新;三是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該要素主要包括相關產業的上游供給等,其為國家競爭優勢提供了一個優勢網絡;四是企業的戰略、結構和同行競爭對手,該要素主要是指一個產業所擁有的企業結構、成長性和創新性。除了上述4個基本要素之外,還有機會和政府兩個要素,這兩個要素并非基本要素,卻是一個國家和產業能夠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波特將這些要素進行整合,由這些要素相互聯系所構成的模型就是鉆石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鉆石模型
波特的理論對競爭優勢理論的貢獻無可替代,但卻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對不同國家和不同產業的適用性。該理論所強調的良好的國內市場及國內經濟環境在現實世界中僅僅存在于少數的國家,如美國、德國等,這類處在先機的發達國家擁有發展理論各要素的條件,因此該理論能夠很好地對這些國家及其產業的競爭力進行解釋。然而,世界上其他絕大多數的國家處在經濟相對落后甚至極其落后的階段,并不具有波特所強調的競爭力形成的關鍵要素,用該理論解釋這些發展中國家產業競爭力時顯然并不具有適用性。正是基于此,有很多學者對波特的鉆石模型進行了不斷的拓展,以期具有更強的解釋力。
波特的理論在實踐中遇到的第一次“水土不服”是在新西蘭。新西蘭是一個以出口為經濟支柱的較為單一產業的國家,而且出口也以資源類產品為主。波特的理論并不能很好地解釋新西蘭的競爭優勢。Cartwright在研究新西蘭的競爭優勢時發現了以上問題,便基于新西蘭的實際對鉆石模型進行了修正,在原模型的基礎上加入新的變量,構建了多要素鉆石模型,以適應對新西蘭這類產業較為單一且以出口為主的小經濟國家的競爭力解釋。
隨著地區經濟一體化加快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種聯系在經濟上的表現更為明顯,而這些國家的產業的競爭優勢也因此而增強,而波特的理論并不能對此有很好的解釋力。Dunning通過研究發現,跨國公司在這種越來越緊密的經濟聯系中的活動是逐漸增多的并且作用是逐步加強的,而跨國公司的存在使這些經濟聯系中的國家的競爭力也在增強。因此,應將跨國公司要素增加到波特的鉆石模型,如圖2所示,這樣就能較好地用鉆石模型解釋該類型的產業競爭優勢。

圖2 國際化鉆石模型
加拿大在國土面積上是一個大國,但從經濟角度來看,加拿大主要以出口為主,并且是開放的貿易模式,在經濟規模上是一個小國經濟。隨著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自貿協議的簽訂,加拿大的企業發現,與本國相比,美國具有更大的市場,擁有更多的消費者,并且美國產業的競爭優勢遠高于本國,但也具有更激烈的競爭壓力。因此加拿大的企業如果要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下來,就不能僅僅局限在本國市場經營,必須把本國產業與美國產業相聯系,以增強產業競爭力。正是基于此,Rugman&Cruz兩位學者對波特的理論模型進行了修正,以使其適應加拿大產業的競爭力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對修正后的模型進行拓展,使其能夠很好地解釋北美地區的產業競爭力,如圖3、圖4所示。

圖3 美國-加拿大“雙鉆石模型”

圖4 北美“雙鉆石模型”
良好的國內經濟環境和市場是波特理論中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對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來講這些卻并非天然具有的,比如韓國和臺灣。這些國家或地區與其依靠并不具有的良好的國內經濟環境來發展產業競爭優勢,還不如依靠其人力資本更實際一些。韓國和臺灣是類似的,它們擁有具有優秀品質的人力資本,這些經營者、工人甚至政府官員和官僚,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富有企業家精神,能夠很好地為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和產業提供幫助。Cho根據韓國的這些特殊情況,對本國產業的競爭力分析框架進行重修,在原模型的基礎上增添4個人力要素,而得到能夠對韓國競爭力進行很好解釋的鉆石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九要素模型
波特的理論對大國經濟具有很強的解釋力,自然對小國經濟不具有較好的分析能力,例如韓國和新加坡,其對韓國和新加坡的經濟預測的偏差也已說明了其理論的局限性。Moon,Rugman,Verbeke 3位學者在注意到波特理論的局限性后,對韓國和新加坡的經濟特點及產業狀況進行分析,發現經濟小國并不具有波特理論所說的較大的國內市場,而這正是產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但這類小國的產業競爭力往往是依靠更為強大的國際市場,因而對于這類國家,國際市場同樣是產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這類國家產業競爭力的大小是由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共同決定的,波特的預測之所以出現偏差,主要原因在于此。因此,基于韓國和新加坡的情況,3位學者對波特的鉆石模型進行修正,提出了雙鉆石模型,如圖6所示。

圖6 一般化雙鉆石模型
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及其鉆石模型的提出以及波特在分析方法上的突破,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該理論的意義和貢獻是巨大的,然而,該理論也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應理性看待。
對于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我們應該看到該理論的建立是有其背景的,是在一定的經濟和市場條件下提出的,即針對具有發達經濟實力和良好經濟環境的經濟大國提出的,因此該理論的一些前提和結論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情況。一是波特強調高級生產要素的重要性,而刻意減弱初級生產要素的作用,這是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情況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往往是資源型的。二是波特強調良好的國內市場環境,并由此提出要建立較為苛責的市場規制,這也是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情況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處在起步階段,需要進行更多的扶持,其產業并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一旦加強市場規制,這些產業將很可能夭折。三是波特弱化一國政府在產業競爭力形成中的作用,但我們應看到,發展中國家政府對一國產業競爭力的形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作為后來者,盡管Cartwright、Dunning、Rugman、Cruz、Cho、Moon、Verbeke等人對模型進行了擴展,使該理論在不同環境下也能夠分析特定情況下的國家和產業競爭力,使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和鉆石模型有了進一步的適用性和更強的解釋力,但這些修正模型也是在特定背景下構建的,也有其局限性,仍然需要后來學者不斷完善。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經濟大國,越來越多的產業走向世界,與其他國家的產業進行競爭,金融服務貿易就是很好的范例。然而,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狀況的競爭優勢理論并沒有建立,特別是極具特點的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其競爭力依然是在不適宜的理論范疇內進行分析。
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認為,一個產業的競爭優勢具有高層次和低層次之分:高層次的競爭優勢是具有產品差異性的競爭優勢,是依靠投資和創新所帶來的經濟環境中形成的優勢,是難以超越的優勢;低層次的競爭優勢是依靠資源、特殊要素稟賦、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優勢,這種優勢是容易超越的、不可持續的優勢。這種觀點并不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低層次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更要依靠高層次的競爭優勢。
金融服務業并不是生產性的,本身用不加修正的傳統比較優勢理論解釋就很牽強,加之其“生產”的產品是“有差異的同類產品”,是一種個性化的大眾產品,并不是依靠市場規模等傳統比較優勢理論認為的生產要素產生優勢,而是依靠信息技術和金融產品的創新來產生優勢的產業,應屬于競爭優勢理論的“高層次”競爭優勢。從適用性來看,用競爭優勢理論分析金融服務業是合理的。然而,波特的鉆石模型以及后來學者不斷拓展的鉆石模型,并沒有一個是基于金融服務業背景下建立的,若用來對我國金融服務業進行分析,必然有其局限性。因此,建立屬于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分析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我國金融服務業競爭力分析模型主要從兩個角度入手,即金融服務業的特殊性以及我國金融服務業的政府管控。
金融服務業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金融服務業生產和銷售的是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創新便成為金融服務業競爭力最直接的體現。可以看到,現代金融產品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存貸業務,而是進行大眾化式的個性化服務,對普通客戶進行更細致更人性化的服務,提高客戶體驗度及滿意度成為金融業競爭力的突破點。途徑主要為現有產品的重新組合以及依靠現有要素的新產品的創造,其創新的主力為高等金融人才、金融研究機構等。第二,金融服務業是服務業,其服務方式的轉變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金融業服務方式從傳統的面對面式服務趨向虛擬化、國際化,并且更多的是隨時隨地式的服務。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金融業服務模式可以說已經是隨身攜帶式的服務,這些特點是金融服務業所獨有的。
我國金融服務業最大的特點在于帶有很濃重的政府色彩,即政府將金融服務業一直放在高監管高約束的位置,其原因在于我國政府對金融業的定位及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我國金融服務業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是命脈型產業,但是起步較晚,發展滯后,也是一個較為脆弱的產業。同時,應該看到我國市場經濟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機制,市場經濟依舊處在不斷深化的階段,政府在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中依舊起著十分重要的扶持作用。
基于以上兩點,筆者認為波特鉆石模型的生產要素和政府要素并不適用于我國金融服務業,需進行重新定位。一是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基礎性生產要素和創新性生產要素,前者主要指優良的基礎設施、資本規模等,后者主要包括高等人力資本、專業化研究機構、現代通信技術等。二是將政府要素從關鍵要素修改為基本要素納入模型內部,即外生變量更改為內生變量,將政府視為整個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一個基礎性要素,如圖7所示。

圖7 修正的“鉆石模型”
[1]Poter,M F.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2]Cartwright,Wayne R.Multiple Linked diamo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dependent Industries: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1993,33(2):55-70.
[3]John H,Dunning J.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untri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1993(2):135-168.
[4]Rugman,Alan M,DCruz,Joseph R.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Canadian Experience[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1993,33(2):17-39.
[5]Dong-sung Cho,Hwy-chang-Moon.From Adam Smith to Michael Porter:Evolution of Competitiveness Theory[M].Seoul:World Scientific,2000.
責任編輯:沈玲
Review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Development
WANG Dong,ZHAIYa-j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Institute,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Lanzhou 730020,China)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models of Porter’s Diamond Theory,this paper comments Multi-factor Diamond Model by Cartwright,International Diamond Model by Dunning,Dual Diamond Model by Rugman and Cruz,Nine-factor Diamond Model by Joe and General Dual Diamond Model by Moon,Rugman and Verbeke,updates themodel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rade of financial services(TFS),and puts forward a correctmodel about China’s TF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Diamond Model;TFS
F740
A
1009-3907(2014)01-0038-04
2013-12-01
王東(1992-),男,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