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秋 XIA Chun-qiu;楊健吉 YANG Jian-ji;王如鎮 WANG Ru-zhen
(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成都 610059)
(Co11ege of Sport,Chengdu Univerisity of Techno1ogy,Chengdu 610059,China)
高校教職工作為社會上較高文化層次的特殊群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對促進教師參加體育活動、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體質狀況以及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提高科研質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教職工體育協會作為學校教職工們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重要載體,在活動的組織、實施方面有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1]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以及對教職工協會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等方法,對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體育協會的建制、經費、場地設施、指導人員以及活動開展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推動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體育協會的進一步發展。
1.1 建制狀況
成都理工大學現有籃球、足球、健身舞、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六個教職工體育協會,全部隸屬于學校工會,在每個協會成立之初,只要求簡單陳述了協會的成立宗旨以及設置了協會的基本組織機構,但并沒有嚴格要求各協會制定詳細的章程和規章制度,協會開展活動中尚缺乏理論基礎和依據,隨意性比較大,而協會內部的管理也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協會的制度建設,強化其規范管理。
1.2 經費狀況
經費是協會開展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不論是組織開展教職工的常規活動,還是活動宣傳、協會的日常運行以及場地設施的投入等均需要協會經費的直接支出。[2]據調查,成都理工大學校工會對每個教職工協會的專項支出為2000元/年,再加上每個協會依據自身情況而規定的會費(如網球協會會費為200元/年,健身舞協會為20元/年),就基本構成了每年協會活動經費的全部來源。另外,在協會代表學校教職工參與社會比賽或進行展演活動時,校工會也會投入一部分經費給予支持,但數額較少,導致協會中有些活動負責人自掏經費的情況比較常見。總體而言,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協會的經費來源渠道還比較單一,經費數額也遠遠不足以支持協會組織較大型的的活動。
1.3 場地設施狀況
通過調查了解,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網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會員對學校場地設施的滿意度最高,原因在于學校的體育部門支持力度比較大,在每周規定的時間內都專門劃撥了固定的場地以滿足學校教職工體育協會的需求;其次為足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和籃球協會,由于其活動時間有時會與學生的上課或課外活動時間發生沖突,其協會活動有時會受到較大的限制;而由于學校沒有為健身舞協會提供單獨的活動場所,健身舞協會便隨機利用校園內的公共場地以組織開展活動,但由于其活動開展時會經常放音樂等特殊因素,會影響到學校其他辦公人員,因此,目前而言,場地對健身舞協會活動的影響是最大的,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中,健身舞協會已更換場地不下于4-5次。
1.4 指導人員情況
對各協會負責人的調查研究發現,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體育協會的指導教師基本上都為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但都沒有任何報酬,是志愿服務的;但由于各協會會員參與活動的隨意性比較大,使指導教師在對會員進行技術指導時經常缺乏連貫性和科學性,以致于協會的培訓始終達不到更好的效果。
1.5 活動狀況
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協會組織開展活動方面一般分為常規活動和專項活動,在常規活動方面,基本上由協會出面與學校體育場館管理部門進行協調溝通,以落實好每周協會會員練習的時間和場地,為會員做好常規活動的前期服務工作;而在專項活動方面,網球協會、羽毛球協會、乒乓球以及健身舞協會等會統一組織相關會員進行集中管理、培訓和練習,以服務學校對教職工體育鍛煉的宣傳、培訓、比賽等活動以及代表學校參加社會比賽等;足球協會、籃球協會的專項活動則更多的關注于學校的聯賽杯比賽等(基本上為每周1-2次,持續一學期左右)。
2.1 協會成員固化 協會會員在日常活動的開展中,一般都掌握著基本的專項技術,這樣就會使無基礎的教職工很難參與進協會活動,以致被擋在教職工體育協會的門檻外,不僅造成了體育鍛煉人群的死角,也嚴重影響了協會新成員的加入,造成了協會內部成員的固化現象。
2.2 宣傳推廣不足,覆蓋學校教職工較少 據統計,截止2013年底,成都理工大學六個教職工協會成員總人數為217人,不足學校全體教職工的10%,協會成員人數的偏低嚴重制約著教職工協會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加強協會的培訓力度,以增加會員人數,增強教職工體育協會的影響力。
2.3 資金不足、場地匱乏 資金和場地是協會有效開展活動必不可少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對協會負責人的調查得知:開展活動資金的不足和有限的活動場地是影響協會開展活動的最主要的兩個因素,需要學校相關部門和組織的高度重視。
2.4 人力資源尚有短缺 教職工體育協會人力資源主要包括協會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兩部分。對協會負責人的調查研究發現,成都理工大學教職工體育協會作為一種剛起步的學校內部的體育組織出現的時間并不長,還沒有形成自己較固定的管理人員和體育指導者隊伍,有待加強和壯大。
3.1 加大宣傳力度,狠抓基礎技術培訓活動,盡可能多地吸引教職工參與協會活動,擴大協會的會員人數,以促使協會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更有效地服務學校的全民健身活動。
3.2 擴展資金來源,尋求學校多方面支持。在建議學校校工會提供更多活動資金的基礎上,主動出擊,積極尋求社會商業贊助以解決活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另外,建議學校加快體育場地硬件設施的建設,以及充分利用學校相關體育部門的人力資源,為協會的發展創造有力的條件。
3.3 多層次創造活動交流平臺。學校教職工體育協會不僅可以與學生相應的體育協會加強聯系,交流心得,以取得共同發展;而且可以創造條件走出去,參與校際間、校企間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比賽、培訓、展演以及座談會等各項活動,以擴大教職工體育協會的影響力。
3.4 加大協會人力資源的鞏固和培訓。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應當認識到教職工體育協會工作人員的素質建設,是提高協會有序開展活動,提高教職工身體素質的內在動力,需要重視并加大對教職工體育協會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的培訓與學習力度,不斷提高協會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能力。[3]
[1]王清,鄭賀,楊繼星.安徽省高校教工體育協會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7):95-97.
[2]滾軍軍.安徽省高等學校教職工體育社團現狀與分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5):107.
[3]武斌.山東省高校工會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