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2008年,在泰安一家事業單位做著一份清閑工作的焦圣貴萌生了種植野菜致富的想法。為了求穩求妥,他回老家先在自家地里嘗試種了幾畝野菜。第一季蔬菜順利出手后,焦圣貴喜上眉梢,他種植的野菜以每千克12~16元的價格賣了出去,比種植普通蔬菜效益高出很多。他想,如果擴大經營,規模種植,效益將極其可觀。
2011年,焦圣貴和妻子辭職回老家,利用自家的幾畝林地以及租賃的0.7公頃水澆地與0.7公頃山地發展野菜種植。他們去外地考察學習引進種子種苗試種,兩人大學所學雖不是農業種植,但他們年輕,從頭學習對他們來說并不是難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學習,很快就掌握了野菜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就這樣堅持了一年,收獲滿滿,第二年他又租種了1公頃地擴大野菜種植規模。他所在的村種有大批果樹等經濟作物,焦圣貴認為樹下的空地如果能利用起來搞野菜種植將是一條極好的致富之路,為此,他牽頭成立了金山林果專業合作社。看著焦圣貴靠著野菜種植獲得了很高的收益,村民們紛紛加入合作社,規模最大時,全村30公頃地都種上了野菜,光是拱棚就建了300多個。
2012年村里土地調整,由于能租到的耕地有限,焦圣貴的野菜種植基地受到了很大影響。最后東拼西湊了十幾塊零碎小地,僅有2公頃,焦圣貴在這地里栽上了果樹,樹下種了60多種野菜。由于現有土地根本無法滿足種植的需求,為了保存種質資源以便再尋土地發展,焦圣貴的地主要用于繁育野菜種子。在收集野菜種子的同時他發現人們對野菜的興趣很濃,不少人向他討要野菜種子。這讓焦圣貴的腦子里靈光一閃,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能不能將野菜種子銷售作為自己拓展的一個發展方向?
有了想法就去實施,焦圣貴和妻子建立了中國林下經濟網、中國野菜網、中國野菜種子網等,還在淘寶網上開了兩個小店,開始通過網絡推銷野菜及野菜種子。在網站營銷的同時,他們還通過一些與農村農業有關的種養論壇、微博微信的網絡影響力,打起了“線上交易”的主意。焦圣貴的微博互粉了眾多好友,通過在線種植過程的演示,吸引了許多客戶線上訂購,通過快遞配送。網絡營銷,為焦圣貴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第一年他就收入20多萬元。
生意火了,他們也忙碌起來了,既要試種各種野菜,又須兼顧網絡銷售。春天和秋天是最忙的時候,他們每天僅發貨打包都需要3個小時,忙不開的時候還得招臨時工。
之后他拓展多種銷售模式。比如產品配送服務,發展VIP會員,每年3600元費用可以享受每周配送一箱野菜的服務;還有野菜采摘休閑游活動,顧客去采摘,不分種類以每千克200元標準。由于宣傳營銷到位,許多城里人紛紛加入到了野菜采摘的活動中來,最多一次一天來了300多輛車,把村子擠得滿滿的。他的VIP會員,最多的時候發展到了1000多個。目前,焦圣貴的野菜種子銷售純利潤已經突破了40萬元。
對焦圣貴而言,野菜項目只是他創業規劃中的一小塊, 今年他又著手嘗試做養心菜保健茶, 他打算從簡單的深加工做起,將自己的保健茶打入市場。他最終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具有多種經濟功效的林下種養模式,目前已打算將野菜種植和金蟬養殖兩個項目結合起來,實現“地下金蟬、地面野菜、地上果樹”的林下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