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斯曼 韋鈺琪 陳業天
摘 要:百色地區會館建筑在百色明清的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在社會生活、文化方面都對其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當代,人們越來越關注文物建筑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挖掘其潛在的社會價值,本文認為百色地區會館建筑作為紅色革命根據地無論是在增強本地人們的歸屬感、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提升城市形象還是在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百色;會館建筑;空間形態;社會價值
1 歷史探源和發展進程
百色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位于云貴廣三省結合部,是清初三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在明清時代地勢險要,又由于右江水量充沛,通航不受時間限制,是通往云南、貴州交通便捷的水路樞紐,同時,物產資源豐富,這便吸引了大批廣東商賈云集于此。隨著百色商業的發展,加之廣東商業地位的外向性發展,在百色發展的粵商日益增多,廣東商會也因此應運而生,所以廣東商人在城內集資興建起一批專為各地商人歇腳住宿、匯聚議事和提供服務的會館。百色市現存會館共有3個:粵東會館和靈洲會館,另外,田陽粵東會館位置偏僻,規模較小,未進行維修不便對外開放。
百色現存會館的概況如下表所示:
各地商人凡來到百色,都喜歡到這些會館去投宿、聚會、洽談生意等,這使得靈洲會館與粵東會館等古建筑成為了當地歷史文化的地標性建筑物,也是當時百色城經濟繁榮的證明,更是對百色城三省交界中心城市,右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的肯定。
2 建筑總體布局特點
“山環水抱必有氣”,是傳統風水的一條重要定律。整個百色城就是東西北三面環山,澄碧河和右江交匯環繞南面,地勢險要。百色地區的粵東會館和靈洲會館位于澄碧河西岸,其選址也是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依山傍水,整體朝向坐西向東,前環水而聚氣。現會館位于百色市的繁華地帶,位于兩條干道交回處西南側。其建筑采用中軸線的對稱布局方式,主次建筑分明,主體建筑平面呈長方形,形成統一的封閉性較強的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具有嶺南古代藝術傳統和建筑風格,其平面的格局與室內的空間,都表現了平時的南方接待性客廳的效果,是一件建筑文化教育藝術精品。田陽粵東會館位于縣城西南右江轉彎處,方便水路運輸,北有靠山,南面臨水,藏風聚水,為選址之佳地。
3 建筑的結構及裝飾特點
3.1 建筑的層次結構與梁架結構
百色粵東會館遵循方正嚴整的布局思想,中軸對稱,左右對峙。建筑整體主次分明,庭院相互交錯,形成三進兩院落的長方形的空間序列布局,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藝術建筑。主軸上依次布置了前座,中座,后座,分別用于接待客人,商討議事,供奉神明。中座是會館的中心所在,其平面布局和室內空間風格都表現出廣東商人廣納四方來客,接待友人的禮儀之道。左右兩路為廂房,通過青云巷與主體建筑相分割。廂房為兩層閣樓,二樓開敞通風,面向天井,自成一院。
靈洲會館與粵東會館僅百米之隔,其布局較為簡單,為二進五間硬山式的磚木混合結構的四合院院落,清水墻面,磨磚對縫。整個會館平面布局成長方形,占地面積860m2,為抬梁和穿斗式相結合的磚木結構。會館由前座、天井、南北兩廂房、后座及位于主體建筑北側的寬2.04m,長33.52m的巷道組成。
田陽粵東會館為二進三間硬山式磚木結構,會館前座及后座圍合成內庭院,結構簡單,后座另有兩門通往后院。
3.2 裝飾特點
會館建筑除了用于匯聚同鄉,還有彰顯商業實力,宣揚地方文化之用,所以建造得造型繁縟,色彩亮麗。百色會館建筑采用了木雕,石雕,灰雕,陶雕,壁畫等多種工藝對建筑進行了裝飾,集晚清雕刻裝飾技藝之大成。
屋脊會館最大的裝飾亮點莫過于正脊上繁復細膩的雕刻,正脊高度在兩米左右,又因為處于建筑最高處,更加鮮明突出,效果強烈。粵東會館和靈洲會館的屋脊中央都由蓮座和寶瓶組成,有著鎮宅寶珠之意。寶瓶兩側有琉璃鰲魚守護以鎮火災。不同的是粵東會館正脊裝飾以灰塑瓷塑為主,正脊分為上下兩層,上半部分為瓷塑,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下半部為灰塑,多飾以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靈洲會館的正脊上裝飾了大量的“夔紋”,夔就是頭不大,而身子曲折如回紋的龍形異獸。田陽的粵東會館除去了屋脊的華麗裝飾,白墻青瓦,古樸素雅。
梁柱三個會館入口部分均采用石梁,雕以繁復紋樣,梁上飾以石瑞獸,造型秀麗,線條圓潤簡練。其中百色粵東會館入口的木梁架雕刻鎏金,內容包羅萬象,圖案繁縟富麗,裝飾富麗堂皇。柱子有石柱和木柱兩種。石柱為方形,寬28cm,柱身均用竹節雕飾,取“步步高”之意,柱礎輕巧、高身束腰,注重雕飾。石柱礎底座分三層結構,上下兩層為四方結構,連結上下層圓形中柱只有15cm,余者皆空,有“一兩拔千斤”的韻味。木柱用的是廣西本土生長的鐵木制成。木柱之下用石柱礎承接,柱礎常雕刻以花籃、南瓜、佛珠的樣式。
雕刻百色粵東會館集雕刻藝術為一身。其左右廂房前檐上部用佛山彩色琉璃雕刻著八仙過海,琴棋書畫,江山穩固圖等場景,其主要采用了黃、綠、寶藍、褐、白五色釉彩,即使經歷百年風霜也抹不去其鮮亮奪目的釉彩。瓷雕被安放在建筑屋脊上,為了適合從下往上的遠距離觀看,脊上的人物圖像被巧妙地進行了調整,人像適度前傾,并將頭部比例適當放大。前檐下部是灰塑,左側雕刻著二十多條金魚,寓意金玉滿堂。右側雕刻著7只獅子和兩只梅花鹿,喻示一路順暢,興旺發達。我們可以從其雕刻的內容看出當時的社會風尚、審美情趣和民風民俗。
壁畫百色粵東會館和靈洲會館的室內都保留著多幅水墨彩繪壁畫。壁畫多位于山墻頂部,內容涵蓋山水,花鳥,人物故事以及中西結合的建筑,如《香山久老》、《卞莊打虎》、《和合生財》等。畫面細膩,水墨丹青,意境深遠含蓄,氣韻生動傳神,展現了中國國畫飄逸靈動韻味。在壁畫的裝飾之下,滿室飄散著清新淡雅的書卷氣息。
4 百色會館建筑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4.1 會館建筑在古代社會的作用
百色位于廣西西部,右江上游。從秦朝開始設郡(象郡)到清朝初期,百色地區由于山多地少,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生產相當落后,且當地的經商意識相對淡薄,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相對落后。到了清康熙年間,各地商人在百色的勢力擴大,開始建立一系列的會館建筑。
粵商及南海商人在百色地區的活躍,促使百色地區商會活動的頻繁,帶動了百色地區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百色的城鎮化發展;而在各種商業會館興建的過程中,也將廣府建筑風格帶入,對后來解放路街區的形成及公共建筑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深遠的影響;百色地區商業的發展也改變了當地人民“唯知農耕”的傳統觀念,使一部分農民離開田地加入到手工制造業,為百色手工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4.2 會館建筑在近現代的社會作用
到了近代,保存完好的會館建筑只剩下百色粵東會館和靈洲會館。其中粵東會館在1929年12月11日設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司令部,成為了鄧小平、張云逸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發動百色起義的重要革命根據地。
百色粵東會館在解放后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重視,1961年3月2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把會館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且將“右江革命文物館”設置在粵東會館內。這個紅七軍軍部舊址已成為人們緬懷鄧小平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百色起義偉大功績,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如今,百色粵東會館與靈洲會館地處于市中心步行街的重要位置,帶動了百色革命老區的紅色之旅的發展,并帶動了步行街的經濟繁榮,同時它們是廣東文化風格向廣西傳播的見證,也是兩廣文化大融合的體現,更是人們追憶嶺南悠久歷史文化,欣賞前人高超建筑藝術的寶地。
5 現存問題及發展趨勢的建議
經過百余年的時間沖刷,如今百色各會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現狀令人堪憂,如建筑的山墻抹灰面及博古風化較為嚴重;梁架、檁條、瓦桷普等構件遍糟朽;琉璃瓦面彎曲變形,老化脫落,滋生青苔;甚至山墻上的垂脊博古已經部分倒塌。所以建議政府及文物保護單位在不損壞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加強對會館的維護及修繕。
(1)加強對會館建筑進行維修。百色粵東會館由于維護工作到位,所以建筑保持較為完好的狀態,但是另外兩棟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靈洲會館部分博古山墻坍塌,瓦楞滴水風化腐蝕,而田陽粵東會館現狀更令人堪憂,門樓木柱已由磚砌柱代替,后座結構受白蟻侵入,部分結構坍塌,屋面、外墻均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2)對會館建筑的布局、結構、雕塑等細節做精心處理,作為建筑藝術專題展示。目前大多數的古建筑大多都只是對外提供參觀、展覽等作用,游客只能從工作人員的講解或者網絡書籍等方式了解到建筑的知識,筆者建議古建筑的開發不只是對公眾展示其建筑空間,更應該結合建筑內外空間進行古建筑知識的普及,如對建筑屋脊灰雕、立面、梁柱彩畫等細節進行圖示講解,使游客對會館建筑的歷史文化、彩畫雕塑、建筑構造等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3)考慮結合紅色旅游產業,合理發揮古建筑的作用,如將百色粵東會館作為紅色旅游的橋頭堡,靈洲會館做輔助,可作為旅游產品展銷、書畫展覽等展示推廣,田陽粵東會館可作為田陽縣歷史文化展示的組成部分對外開放。
百色是紅色革命的發源地,會館建筑是漫長歷史中不可遺忘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所以當地政府應充分利用好這個優勢,結合會館所處的解放街騎樓,營造百色市的文化旅游核心區,打造紅色古建旅游風景區,并將其與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百色起義紀念館聯合成為右江紅色革命旅游帶,將百色打造成全國重點紅色革命精神發揚基地,讓更多的后人更好的緬懷和瞻仰革命先驅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王美.百色粵東會館古建筑的特點及維護[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2.15(1):36~39.
[2]李瑜.百色粵東會館的建筑風格[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5.5:43.
[3]農燕玲.百色粵東會館對近代百色區域社會經濟的影響[J].欽州學院學,2007.22(6):121~124.
基金項目:廣西大學學生實驗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基金,項目編號:SYJN20120509
作者簡介:覃斯曼(1992-),女,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
韋鈺琪(1992-),女,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建筑學專業本科生。
陳業天(1991-),男,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建筑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