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婭
本文通過對寶安某深基坑工程的監督工作,根據該基坑的建設規模、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等實際情況,對該工程的監督要點進行歸納總結。
1 工程概況
寶安中心區某深基坑工程總占地面積為10.0萬m2,地塊周長為1.3km。基坑開挖深度約17m,開挖土方總量約166萬m3,總工期411個日歷天。各支護段的安全等級均定為一級,屬于臨近地鐵的超大型超深基坑。
1.1 地形地貌
該工程場地接近海岸線,所處地貌部位為濱海臺地平原近海區,淺表地層以海陸交互相沉積物為主,場地地面經人工填土,現場基本平整,基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為復雜場地;巖土種類多,不均勻,性質變化較大,為中等復雜地基。
1.2 周邊環境
西側、西北、北側、東北四面為市政主干道,地下為深圳市地鐵1、5號線,邊長共約730m,用地紅線離地鐵線最近僅約13m;南側、東側為市政主干道,對面為多、高層民用建筑,南側邊長約328m,東側邊長約240m;基坑四周場地有電力、電信、燃氣、給排水管線,場地內周邊管線交錯復雜;其中地鐵1號線站廳層與本項目地下二層相接。
1.3 基坑支護設計
1.3.1 基坑支護形式
結合現場場地地質條件以及場地周邊環境,基坑采用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形式,支護結構為樁錨或咬合樁+內支撐;基坑周邊設置一圈封閉的止水帷幕。
1.3.2 基坑施工順序
四周同時施工支護鉆孔灌注樁和咬合樁,為避免交叉施工互相影響,有效使用場內土地資源,先施工完周邊支護樁,再施工中間土體圍護樁及立柱樁、工程樁。立柱樁施工時先施工周邊的立柱樁,再施工場地中央的立柱樁。
土方工程以設計要求為指導,實施先環內后環外的順序開挖,遵循“先撐后挖、分層、對稱、平衡、限時”開挖要求。
2 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查要點
該工程基坑開挖深度大,基坑四周臨近地鐵設施、市政道路、多種管線和建筑物,必須保證地鐵的正常運作,基坑自身穩定和安全,以及周圍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安全,以下為該工程在項目監督管理過程中的監督要點。
2.1 責任主體質量行為及程序合法性檢查
土方開挖前應當進行開挖條件審核。包括:①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資質情況、相關人員的配備和從業資格以及各專業人員的上崗證書等情況;②具備合法的基坑工程施工圖、經審查的施工方案、基坑監測方案、支護結構檢測方案等。設計單位應當參與施工方案和監測方案的審查,并根據最終確定的施工方案及現場反饋的信息全面復核設計方案。同時,設計施工圖及施工方案需經市建設局公布的專家庫中的專家進行評審。
2.2 現場實體質量監督
(1)支護結構是否與支護設計圖、設計變更及施工方案相符合。①支護結構成型是否與設計一致;②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及支錨設置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等。
(2)基坑結構、基坑周邊環境以及坑內施工坡道的狀況:①基坑有無漏水、涌土、流砂、管涌;②坡面支護結構有無裂縫出現;③周邊管道有無破損、泄漏情況;周邊建筑有無新增裂縫出現、裂縫是否發展;周邊道路(地面)有無裂縫、沉陷、變形是否發展;鄰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變化情況。
(3)基坑壁是否漏水嚴重;墻后土體有無裂縫、沉陷及滑移;基坑內外排水系統(排水溝、集水井、抽水設備、沉砂池)是否按設計要求設置,是否通暢,是否積水。
(4)基坑土方開挖是否有超挖;基坑頂是否超載,基坑周邊地面有無超載、堆載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進行。
(5)監測設施情況:①監測布點是否符合要求;②基準點、監測點狀況是否完好;③監測元件的是否完好及有無保護;④有無影響觀測工作的障礙物。
現場實物檢查以目測為主,可輔以錘、釬、量尺、放大鏡等工、器具以及攝像、攝影等設備進行。如發現異常和危險情況,應及時提出問題并要求整改。
2.3 異常和危險情況的緊急預案檢查
2.3.1 人員、機械、材料應急準備檢查
檢查該工程是否有有效可行的應急預案,檢查其組織機構、應急救援機構、應急知識培訓情況、項目部所配備的應急救援器材等是否符合要求。
項目部是否配備應急救援器材:①醫療器材。②搶救設備、物資:工地施工機械(如挖掘機、鉆機、注漿機、泥頭車等)和常備工具(繩索、鐵鍬、撬棍、手持切割機、防水篷布、沙袋等)。③照明器材。④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等。
2.3.2 處理方法的審查
根據施工圖紙、類似工程所積累的經驗和現場施工實際情況,該工程深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風險:四周下沉、基坑滲漏、流砂、管涌、基坑及周邊環境和地鐵監測異常情況等,檢查針對不同情況是否有相應的應急措施。
2.3.3 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停工并通知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
(1)基坑邊緣位移較大或位移速率突然加大。
(2)基坑頂部地表面出現連續裂縫或較寬的非連續裂縫。
(3)周圍建筑或道路出現裂縫或較大的不均勻沉降。
(4)基坑邊坡出現局部坍塌或其他異常現象。
2.4 質保資料核查
2.4.1 監測報告檢查
(1)第三方監測
第三方監測是項目信息化施工的重點,是監視基坑是否穩定,判斷基坑支護設計是否合理、施工方法和工藝是否可行,基坑在主體施工是否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該工程的監測內容分為基坑監測和地鐵監測。檢查基坑及周邊建筑物監測內容、頻率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監測報告是否及時。
(2)施工過程中檢測數據超標的處理辦法
認真執行第三方監測方案,加強施工期間的自我施工監測和專人巡查制度,及時溝通、交換監測信息,保證基坑工程施工和地鐵隧道運行的安全,同時為搶險提供依據。
①當施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或者監測值達到預警值時,應當分析原因,從施工、地質勘察、設計方面查找原因,核查基坑的開挖方法、開挖順序等是否按圖紙及施工方案進行;開挖后暴露的土質情況與巖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對原設計進行重新驗算或者評估,并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處理。
②當監測數據達到控制值時,各方責任主體應當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由建設單位從市建設局公布的專家庫中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處理。
2.4.2 支護結構的檢驗檢測報告檢查
該工程范圍包括:咬合樁、鉆、沖孔灌注樁、旋噴樁、內支撐系統、錨索、土方開挖、噴砼面層、排水系統、換撐、內支撐拆除、監測等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相關建筑材料檢驗及各類樁的檢測,做試驗的樁、錨索應具代表性,具體檢測方案由監理、設計、施工、建設單位共同制定。
(1)常規建筑材料(鋼筋、鋼絞線、砼、水泥等)出廠合格證、復檢報告和隱蔽驗收資料。
(2)預應力錨索基本試驗:施工前,選擇有代表性地層進行,試驗數量3根。
(3)支護樁:做樁身完整性檢測,采用低應變檢測。當低應變檢測為三類樁時,加做抽芯檢測,若檢測結果不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時,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采取必要的加固除險措施。
(4)止水帷幕質量:施工結束14天后,采取鉆芯法檢測樁身完整性,并作單軸極限抗壓強度試驗及室內滲透試驗。
(5)預應力錨索:做抗拔力試驗和水泥凈漿試塊強度檢驗。
2.4.3 暴雨季節加強檢查截、排水措施
(1)對地表裂縫,及時采用水泥砂漿封堵,以防地表水下滲。
(2)在基坑頂部,采取臨時措施攔截地表水,以防下滲或直接流入基坑內。
(3)基坑底部,用污水泵抽水,并做好坑底排水設施,使基坑底部盡量保持干爽,以防基坑底部土體泡水軟化。在暴雨季節,合理組織地表水排放,并安排足夠的排水設備對匯集的地表水進行抽排,同時在基坑四周,應對地表水進行疏導,避免大量的地表水集中涌入基坑內。
3 總 結
該基坑屬于臨近地鐵的超大型超深基坑,作為監督員,要熟悉該工程設計圖紙,著重檢查項目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負責人、施工技術負責人、專職安全、質量員等)的到位與履職情況、現場的實體質量、第三方監測報告、檢驗檢測等資料,重視暴雨天氣的現場情況,當出現異常情況或質量事故,要督促相關單位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