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的改革正向縱深推進。
2月11日,上海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王建軍主持召開臺中層干部大會,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總裁黎瑞剛于會上發表改革總動員:要“大改”肯定要“翻燒餅”。一石激起千層浪。該講話在sMG內網“番茄網”上點擊率超過20000次,并在業界快速傳播開來。
東方衛視打“先鋒”
2月20日下午,SMG召開娛樂板塊改革動員大會,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旗下的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原有管理架構和職能自2014年3月起撤銷,并新組建東方衛視中心。該中心由原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中心、大型活動中心、新娛樂、星尚傳媒等單位和部門組成,直屬臺、集團管理,同時中心設置節目生產和服務協調兩大團隊,節目生產團隊設20個獨立制作人團隊,服務協調團隊設三中心、三部。
新老班子交接的時間節點為3月15日。而在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需要完成完善改革方案、動員溝通、確立招聘崗位、全員競聘、管理廣告職能移交、團隊組建等多項任務。從改革的推進時間表來看,留給每個步驟的操作時間最長不超過1個星期。
“也許有人會質疑:怎么那么快?改革方案是不是成熟了?是不是應該再想想,再考慮考慮、再等等?”對此,王建軍在動員大會上回應:“改革到了今天已步入深水區,難免會觸及個人利益,有一定的風險,會遇到挫折。因為不知道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所以不同的人對待改革的感受就會有‘快和‘慢的不同,當然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快。”
但同時,王建軍也表示,這里的“快”只是相對而言。
娛樂板塊的“強軍計劃”
王建軍到sMG工作已有三年半時間。“上任后,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當時的初衷和現在完全致,目的是整合資源、激發活力。但必須承認,我們當初的改革只走了步,沒有深化下去,沒有完全到位。”王建軍認為,這兩年東方衛視的節目生產、大型節目的創作能力和內部的活力都趨于下降,其內因在于體制的深層次變化當年并沒有來得及完成。“我跟瑞剛同志兩人談了很多次,怎么改,接下來又以各種形式,在專題會和相關部門的些會議上,大家一起拿出方案。”
近兩年臺黨委征求意見時,反映最多的就是對娛樂板塊組織框架、體制機制的意見,包括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征集到的幾百條意見里此類問題占了很大部分。對此,東方衛視中心總監李勇也認為,市場化轉型勢在必行,他將具體落實的辦法稱之為“有合有分”。
在李勇看來,“合”的部分,是以“播”為主的相關工作,強調協調管理、統籌和效率的提升。而在制作生產和內容創新方面,則要充分放權,形成若干個能夠獨立作戰的團隊,分頭朝各自有興趣的、同時也是平臺需要的節目方向去獨立戰斗。李勇表示,“將通過內部整合,降低成本,盡量去行政化,給‘打仗的人提供更多有效支持。”
群體的呼聲是促使領導班子下決心加快推進改革的最大動力,此次娛樂板塊改革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王建軍表示,“動作大,是因為我們想清楚了。”
閉環式生產系統
黎瑞剛和王建軍的動員講話,都再提及對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思考。在此番改革動作之前,SMG的領導班子先后走訪了同樣有著國企基因的中糧集團:受眾、營收超過中央電視臺的騰訊公司;在激烈紅海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華為公司;同在上海的主流媒體如解放。文新集團等。領導班子希望在對比分析中,找準自身特性與定位;在取長補短中發現文化優勢與劣勢。
同時,SMG聘請了專業咨詢公司對臺、集團進行訪談診斷,結論為:sMG的文化既不同于北方的“彪文化”,也不同于南方的“蠻文化”。它既敢于創新、敢為人先,但是又不觸碰底線,既國際、高端,又是一個守規矩、規范正派的企業。同時,也存在不足,如機關作風、老大心態、粗放投資,平均主義、形式主義等。
“長期在事業單位,多年下來形成了某種弊端,做事情效率很低,表面上是對觀眾負責,實際上是層層地對領導負責。因為組織架構就是這么設定的,領導有權決定切,這令生產線的人做節目很難,出不了好東西,且互相之間的協調溝通成本很高。”王建軍表示,集團在管理文化思想意識方面的障礙,制約其長遠發展,因此作為首個“吃螃蟹”的東方衛視中心,為突破老體制瓶頸,在組織架構上做出了扁平化設計,實行產品經理人制,在管理上凸顯“透明,平等、溝通”等互聯網的思維方式。
新成立的東方衛視中心打破的是SMG原來“矩陣式”的組織結構——從上至下有東方傳媒集團,東方娛樂傳媒集團,再到各個頻道,頻道下各個職能部門,及至制片人和線編導,因此每個方案、每個想法的實現都要經過非常多的層級。
“此次改革,我們想采取閉環式生產系統。它是個環,圓環的中心是獨立制作人和節目團隊,外環由三中心、三部門組成,體現從研發、生產到播出的整個環節。”王建軍解釋說,組織架構由原來下級服從上級、等級分明的管理模式,到現在制作團隊更多地強調對產品、觀眾和自己負責。
王建軍一再強調,改革是為了尊重廣電自身生產和發展的規律,“這次創新舉措并不多,不過是學習了
些兄弟臺和國外媒體制作公司的好做法,并結合sMG的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下一站”第一財經
黎瑞剛曾經舉過花圃和盆景的例子:盆景各自為政,不利于相互養分的吸收,因此東方衛視的“根”、星尚的“根”、藝術人文的“根”、大型活動中心的“根”、新娛樂的“根”都盤不起來,偶爾其他團隊過來做節目,做完又回去了,沒有持續性。黎瑞剛提出。“把這些盆景全部打散,變成一個大花圃,所有的泥土、肥料、根都在起,讓這棵樹徹底長大,發育成熟。”此番改革正是以東方衛視為依托,以獨立制作人為突破,形成種不斷開發新節目的氛圍和運行機制,蓄積力量,推動整個sMG娛樂節目的創新發展。
為什么先從衛視開始?相關人士解讀,一方面是由于全國衛視競爭的激烈程度日益增長,另一方面衛視也是黎瑞剛心目中的“重災區”。很少有人關注到黎瑞剛今年1月份在大文廣(編者注:“大文廣”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小文廣”是上海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今年3月底前,大小文廣將合二為一)召開的次會議,它不僅宣告了啟動改革,同時也意味著改革不僅局限于傳媒集團,而是整個上海廣電大改革下面的個環節。
“我們需要改革的地方不少,但衛視是可以先走一步的,”王建軍認為,這可以給其他板塊的業務改革提供參考,同時也帶來“刺激”:“現在其他板塊也坐不住了,既然娛樂先行一步,那么我們也要動了。”不過王建軍也強調,不會刻意以衛視中心作為改革樣板,必須要尊重各自業務的發展規律。
“對產品流程進行再造,率先突破的是娛樂板塊,下個就是第財經。“黎瑞剛在”講話”中如是表述。2014年底,上海廣播電視計劃結束現有十幾個“小巨人”各自為政的狀態,從資本和資源層面完成整合重組。未來,改革的大浪將不斷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