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
隨著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力度加大,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機具的熱情越來越高,但一些假冒偽劣農機產品也乘虛而入,損害了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現介紹一些農機打假的常識,供大家參考。
1.常見假冒偽劣農機產品的表現形式 ①三無產品。產品無明確的廠名、廠址和法定標志。②假名牌。商標名稱模仿他人,名稱相似、商標圖案相似,誤導農機用戶;偽造假質量認定標識。③虛假宣傳。擴大產品的功能和使用范圍,打著新技術、新產品的旗號,采用不容易界定的詞語宣傳美化產品。④張冠李戴。將獲證產品的農業機械推廣許可證標志、產品認證標志、獲獎證書等證件,粘貼在未獲證的產品上。⑤以舊充新。將舊的整機重新噴漆,或用部分舊的總成重新裝配整機,按新機銷售。⑥以次充好。采用低質材料代替優質材料,或降低材料的使用規格。⑦外觀差。覆蓋件表面不平整,無底漆;涂漆不均勻,有漏漆、流漆現象。⑧零件粗糙。焊縫不均勻,有漏焊、虛焊、燒穿現象;零部件表面有毛刺、銳角;鑄件有砂眼;熱處理不符合要求,易變形、斷裂等等。⑨安全無保障。產品的外露旋轉部件,如皮帶輪、鏈輪、風扇等沒有安全防護罩或防護不到位;電器設備沒有漏電保護措施或保護不到位;在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部位,沒有紅色或黃色的安全警示標志等。
2.農機用戶避免上當受騙的幾點做法 ①向農機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的專家仔細咨詢,了解該機具是否適應當地的作業環境與農業技術要求,技術是否可靠;也可以向當地有經驗的老機手仔細咨詢,切忌盲目購買。②注重考察銷售者和生產者的信譽,到有固定經營場所證、照齊全的農機產品銷售單位購買農機具。③要貨比三家,不要僅圖價格上的便宜。④要檢查農機產品的銘牌上是否標明產品名稱、廠名、廠址、出廠日期等標識;合格證、使用說明書等隨機文件是否齊全,以及所標明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等,與銘牌上的內容是否一致。⑤索要蓋有銷售單位公章的信譽卡、三包憑證及發票。發票要清楚準確地寫明購買時間、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價格等項目;三包憑證要寫明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內燃機編號、產品編號,生產企業名稱、地址、電話、郵政編碼,以及指定的三包修理者的名稱、地址、電話、郵政編碼等;一定不能接收個人簽名的字據或收條。⑥對廣告宣傳的內容,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真實情況要認真核實,切忌盲目輕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