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靜 圖/記者 譚舒
本刊記者采訪韓國駐華大使權寧世“韓國非常看好重慶在西部大開發的核心地位”
"Korea focuses on the core position of Chongq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China"
□ 文/本刊記者 李靜 圖/記者 譚舒
“今天的重慶很涼爽,也很溫和,是一個適合吃炸雞和啤酒的好天氣。”6月6日,來重慶參加2014中國重慶·韓國友好周的韓國駐華大使權寧世與重慶媒體見面時說的第一句話,竟是當前正在中國熱播的韓國偶像劇《來自星星的你》里面的經典臺詞。幽默的開場白引得在場記者發出陣陣笑聲。
趁著重慶·韓國周舉辦之際,權寧世第三次來到重慶,暢談他對重慶的印象及重慶和韓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這是我第三次來重慶。重慶是一座大城市,僅用一天的時間訪問這里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前兩次我都有與在重慶生活的韓國人會面,他們對在重慶的事業、生活很期待,想干一番事業。”權寧世說,從他們身上真切地體驗到了變化,這也是重慶變化的縮影。
此次韓國周吸引了韓方代表140多人來渝,商業、醫療衛生、環境等領域的相關人士都出席了此次活動,韓國企業對重慶越來越青睞,再次體現了重慶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其不可比擬的重要位置和發展潛力。
“重慶之所以成為韓資企業投資熱土,我想有3個原因。首先,重慶政府有著優秀的領導能力,營造了更為便利的企業投資環境;其次,重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擴大內需市場上的潛力無限,有著充分的魅力;最后是人力資源,重慶有著優秀的中學、高校資源,對尖端企業入駐重慶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也是為什么現代汽車公司想要建設在中國的第四個工廠,把重慶列為首選地。”大使表示,韓國非常看好重慶在西部大開發的核心位置,會回去更好地推介重慶,讓更多的韓國人、韓國企業了解認識重慶。
提到日漸風靡中國的韓流熱潮,權寧世認為,韓國文化的流行是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增加了創新的元素,更好地詮釋了韓國文化,也讓中國人民易于接受。上世紀90年代,韓國政府對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發展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隨后,韓國成立文化產業振興院,致力于培養文化人才和文化企業,并出臺專門的政策補貼影視劇翻譯,鼓勵文化企業進軍海外市場。
“上世紀中期,香港電影、日本歌曲在韓國很受歡迎,韓國的文化市場急需改革。于是,韓國國內就是否開放本國文化市場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論。很多人擔心一旦對外開放文化市場,就會被香港和日本所擠占,本國文化更無立足空間。然而,韓國文化界人士出色的創新能力功不可沒,他們深諳文化包裝和營銷手段,對市場所需和受眾心理了如指掌,把韓國傳統文化以嶄新的形式呈現在了大眾面前。事實證明,韓國文化不但在競爭中存活了下來,還顯得生機勃勃,韓國的電視劇、歌曲等逐漸走向全球,并占有一席之地。”權寧世認為,發展文化和發展經濟是沒有區別的,就像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30多年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樣。文化領域的開放是必須的也是重要的,接受新的市場,詮釋本國新的文化,才能使之發展成更有力的文化。
言談間,大使也透露出對中國文化的佩服與熱愛,他表示非常喜歡看中國歷史劇,有時間會買整部劇集的DVD一起看,他還對2008年奧運會張藝謀導演的開幕式印象深刻,稱中韓兩國都有著深厚與廣泛的歷史文化,可以相互學習,中國文化也可以加入現代的詮釋使之更有特色。
在提到赴韓簽證政策,權寧世表示,目前每周有900多架次航班在中韓兩國之間往返。韓亞航空每周有四班飛機往返重慶與首爾,現正積極爭取將該航班密度增加到每天一班。中國公民已經成為了外國人入境韓國旅游中最大的群體。目前韓國正在考慮繼濟州島免簽之后,開放中國團隊游客赴首爾的免簽政策。為方便重慶市民赴韓旅游,韓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也考慮在渝設立簽證中心,免去重慶市民辦赴韓簽證的周折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