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早香
行走在列寧的故鄉
Walking in the Hometown of Lenin
□ 文/劉早香
俄羅斯伏爾加河畔城市烏里揚諾夫斯克是列寧故鄉。我們從喀山乘水翼快艇,順流而下,不到兩小時就到了烏里揚諾夫斯克。
烏里揚諾夫斯克人口近100萬,寧靜的小城街道不寬,路邊有許多古香古色的木屋,沒有了行人匆匆的腳步和穿梭的車輛,也不見五光十色的櫥窗和人聲鼎沸的市場。這里許多建筑都與列寧有關:列寧博物館、列寧故居、列寧區、列寧大街、列寧廣場、列寧療養院等等,這些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在當地朋友的安排下,我們參觀了列寧故居。列寧故居是座臨街的宅院,典型的俄羅斯木結構住宅。門口帶小門檐,旁邊釘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曾在這里居住”。房子顯然經過了裝修,沒有古舊的感覺。室內也裝飾一新,剛漆過的地板上,鋪著長條地毯,顯得十分干凈。故居是棟兩層樓房,上層是臥室,下層是客廳、餐廳、書房和儲物間。
走進客廳,只見靠窗戶的地方放著一架黑色的鋼琴。據說列寧的母親鋼琴彈得很好,全家經常在茶余飯后聚在一起聽母親彈琴。母親去世后,列寧一直把這架鋼琴帶在身邊。他住在克里姆林宮時,臥室里除了一張鐵床,就是這架鋼琴。這時,客廳里忽然響起了叮叮咚咚的琴聲,優美的旋律將人們帶入列寧溫馨的家庭。
客廳的隔壁是餐廳。餐桌上放著國際象棋。列寧練就了一手好棋藝,連父親都很難贏他。列寧小的時候很淘氣,他模仿力強,而且唱歌有天分。弟弟米嘉最怕聽他唱歌,他一唱悲傷的歌,米嘉就要哭。列寧故意在餐廳里唱,一會兒扮作大灰狼,一會又裝作可憐的小山羊,唱得米嘉吃不下飯去。
過了餐廳,前面是列寧父親的書房。列寧的父親是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國民教育總監。他當過教員和鄉村學校視察員,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一生熱心于教育事業,淡泊名利。他的品格,深深影響了他的孩子們。辦公桌上煤油燈亮著。一本名為《家庭與學校》的書攤開著,旁邊還有一紙信函,仿佛主人剛剛還在這兒伏案疾書。
在列寧的故居旁,我看到了列寧和母親的雕像。母親的神態端莊,凝重,目視前方,一只手將列寧攬在身邊。1887年,喪夫的哀思尚未撫平,她的兩個孩子又遭遇橫禍,列寧的哥哥因參與暗殺沙皇被判死刑,姐姐被流放。不久,列寧也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入獄。警察司長對母親惡狠狠地說:“你可以為你的孩子們驕傲:一個已被絞死,另一個也要套上絞索。”母親平靜地回答道:“是的!我為自己的孩子們驕傲!”
列寧兄妹6人,除了一個妹妹早逝,其余5個都進過沙皇的監獄或被流放。母親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和壓力,東奔西走,盡力幫助自己的孩子們。1898年,她去西伯利亞流放地看望列寧時,列寧見媽媽臉上布滿皺紋,雙手枯槁得像紫梗,十分難過。母親沒能等到革命成功就去世了。十月革命勝利后的第一個圣誕節,列寧找到衛士長馬爾科夫:“您能幫我個忙嗎?馬爾科夫同志,讓我在圣誕節與媽媽見一面。”衛士長一時蒙住了,他知道列寧的媽媽已故多年了。“哈哈……”列寧笑著說,“如果有空,請幫我打開這只小木匣,我怎么也打不開它,里面有我媽媽的來信。”衛士長這才恍然大悟,他接過木匣說:“我馬上幫你打開,讓你與媽媽見面!”說著,眼睛濕潤了。
列寧從出生到去喀山大學讀書,在烏里揚諾夫斯克生活17年,之后他再也沒有回來過。但他念念不忘故鄉的伏爾加河,他多次對夫人克魯普斯卡婭說,“我多么想回去看看呀!”
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66.7%的俄羅斯人肯定了列寧在歷史上的偉大功績,認為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列寧享有的聲望最高。公正地說,列寧是可以和馬克思并列的千年偉人,在人類歷史上,他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離開烏里揚諾夫斯克的時候,我在想,是什么使列寧如此受到人民的愛戴?不僅僅因為他領導了十月革命,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他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質、坦蕩的人生將永遠為世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