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上個世紀90年代的非洲,技術含量低、投資少見效快的機會,吸引了很多中國中小型企業和個體商戶蜂擁而至。
隨著中國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去”,進入東南亞、非洲、南美洲這些地區尋找商機。
去年底,應加納、科特迪瓦共和國總統辦公室邀請,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副主席、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副會長、非洲投資俱樂部執行主席周德文率領中國民間資本考察團赴非考察,幫助國內民間資本在非洲尋找商機。來自安徽、江蘇、浙江、四川、重慶、河北、北京等地近40位企業家組成的考察團,在非洲受到高規格接待。
此次非洲之行,在國內企業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更多的企業家提出也要去非洲看一看。在眾多企業家的強烈要求下,中國民間資本考察團在今年三月中旬再次赴非考察,而此次考察時間距離上次僅僅三個月。
“抱團”出海
“個體通過抱團,聯合整體的力量,是民企在非洲投資的必然趨勢。因為非洲現在百廢待興,只要你有膽量去做,就能夠賺錢,而且面臨的常常還是像碼頭、機場這樣的大項目。這時如果你只是一家企業,那可能只有望洋興嘆,所以最好聯合其他企業的優勢進行抱團,這樣才能較好地承接項目。”兩次率團考察非洲的周德文如此認為。
據周德文透露,第二次去非洲考察的民間資本主要以基礎設施為主,涉及貿易、農業、房建等方面,并成功簽訂了科特迪瓦碼頭、港口、倉儲等投資項目,以及建設10萬套總統安置房的合作協議。
在提到非洲投資俱樂部這一民間組織的作用時,周德文說,“非洲有其特殊性,相對來講,這些國家強權人物占據了大量的資源,即使你拿到了項目,也要與政府、部門的領導,如洲長、部長、總理、酋長等打交道,這不是一般的企業能夠做到的。所以,要通過我們與他們建立溝通與合作,承接這些項目;然后再由我們牽線,給相應的中國企業去做。”
他拿非洲俱樂部在尼日利亞正在組建的公司舉例說,在那里,他們聘請了非洲現在執政黨——人民民主黨的公共關系部副部長,作為非洲投資俱樂部駐尼日利亞首席代表。這樣一來,如果中國企業在投資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就由首席代表出面;其另一身份便于在該國內部協調,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早期赴非機遇廣
目前,國內企業對于非洲大陸的認知依然不足夠,要么以其為“淘金圣地”,充滿幻想,要么認為其荒蠻貧窮,不值一提。
與人們早些年的非洲印象不同,21世紀的非洲,內戰、沖突等已基本結束。除了個別地區反復動蕩外,絕大多數非洲國家政治局勢已趨向穩定,政府部門的工作重心轉入和平建設與經濟發展。
據悉,在第二次組織國內企業出訪非洲時,由于報名的人太多了,非洲投資俱樂部只能對人員進行篩選。考察人員中,有多名國企老總。國企鎖定的大多是機場、道路、港口等大型工程建設項目。此外,還有不少民企想在非洲建汽車4S店、PVC廠、手機廠等。想去非洲投資的企業非常多,同時委托非洲投資俱樂部進行考察。
多年來,中國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貿易環境的改善,中非之間在政治和經濟上有了更多合作,中國制定了“走出去”的整體戰略,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興業,轉讓適用技術和管理經驗。
2000年,中非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2013年,中非貿易額已突破2000億美元 。
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舉辦之前,中非經貿往來主要以民間貿易為主。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個體經商者懷揣“淘金夢”,闖蕩非洲。在早期,就連中國最普通的箱包鞋帽,到了非洲也成了搶手貨,一批中國商人一夜暴富。一時間“想發財,去非洲”的說法被炒得沸沸揚揚。
正是因為這種技術含量低、投資少見效快、是人就能開店的“撿金子”的活兒,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蜂擁而至。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人陸續抵達非洲大陸。
有這么一個段子,在非洲某市,第一家中國百貨商店開張后,日進斗金。跟風者接踵而至,馬上第二個第三個一直到第一百個中國人,全部集中在百貨經營上。若某種商品走俏,大家立即群起跟風,很快將商機鏟平,結果導致中國人賣啥啥跌價;到非洲投資林業礦業等資源產業,也是集中在行業最下游窩里斗,致使中國人買啥啥漲價。
貿易升級已來臨
非洲投資網總裁王文明自1988年以來,一直從事非洲工作,1999年初他一手創建了非洲投資網,在2005年非洲投資網成立了非洲投資俱樂部。王文明本人就曾在南非工作和生活多年,對非洲各國商貿環境十分了解。
王文明認為,中國人現在面臨的競爭來源,一是國人之間的競爭,二是與非洲當地人的競爭,三是與黎巴嫩和印度人的競爭。現在,在廣州越秀大廈附近、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等地,都有很多非洲人,他們把價格壓得很低。
但是,如果避開這些簡單貿易,對一些有資金、有規模、有技術、有通道的企業來說,非洲仍然是遍地商機。
從地域上講,目前中國企業的腳步已經遍布非洲大陸,南非、中非、西非都可以看到中國商人的身影。像人口僅有200余萬的內陸小國萊索托,來自中國的生意人就超過1萬人。
“非洲現在政局穩定,開始將主要精力投向經濟建設,開始注意民生,那么就有大量的投資機會。就像我們這次去的尼日利亞,國家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在機場或者是政府部門,停電停水已成了家常便飯。中國企業只要利用傳統的電力生產模式,而不是什么太陽能發電就足夠了”,周德文表示。
如今除了傳統的餐飲、零售業、旅店外,民間資本在工程承包、醫藥、紡織、機械、電信等行業中的發展尤為明顯。不僅如此,它們也開始涉足農業、采礦、能源等行業。
周德文舉例說,非洲投資俱樂部與科特迪瓦旅游部簽定了一個項目,在阿加湖畔建設一個國際性高端度假基地。當地承諾將最好的位置給中國企業,并免費提供2700畝土地。這樣的項目投資額是多少?建造這樣一個小型旅游度假中心大約只需要100萬美元。endprint
實際上,不少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獲得了成功。體量大一點的如中鐵,小一點的例如溫州民企哈杉鞋業,后者不僅在尼日利亞建立了工業園,形成產業體系,建立品牌優勢,還從事慈善事業,出資1000萬元專門設立哈杉非洲基金會。
國內民企紛紛赴非投資,一是受國內產能過剩、產業升級的壓力,二是看到非洲市場的高利潤、低成本優勢。比如一個皮革廠或手套廠,在國內每個員工的月工資是3500-4000元,而在埃塞俄比亞,每個員工的月工資是450-500元人民幣,而且還不包住宿,人力成本只相當于國內的八分之一或九分之一。因此,國內很多工廠老板紛紛進駐非洲。
非洲之所以商機多,是因為長期以來,非洲一直是單一型經濟,比如尼日利亞的經濟支柱是石油,安哥拉依靠石油和鉆石。非洲的眾多國家要轉型成多元化經濟,需要很漫長的過程。
政府鼓勵政策好
非洲投資網副主席蔡立華曾在商務部工作多年,他跟本刊記者聊起一些考察非洲的經歷。由于非洲的技術落后,而導致非洲市場充足,在初期賣什么都賺錢。在早期的對非貿易中,有朋友只因為倒賣老頭衫而賺的缽滿,她將在國內賣5元錢的普通老頭衫標價15元賣到非洲。
蔡立華認為,非洲具備很多資源,也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缺乏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在提及建材產品時,他以埃塞俄比亞舉例,當地由于缺乏工業基礎,建材產品全靠進口,以致造成建材產品緊缺,例如在中國國內賣500元左右的普通木板門,在非洲居然會賣到2000元左右;在中部非洲的乍得,一袋50公斤的水泥,零售價可達200元,一噸直徑6毫米的鋼筋,則合人民幣近8000元,價格十分驚人。
蔡立華介紹說,我國的建材在非洲以結構性材料占優,如水泥、陶瓷、玻璃、復合材料、整體房屋等。而裝飾材料和專用材料中,如涂料、油漆、各色瓷磚、防水材料等,銷路也較好。由于非洲大陸50多個國家經濟狀況、需求與所處地理位置都不相同,建材價格差距也比較巨大。但總體來看,我國建材在撒哈拉以南的國家競爭力更強,優勢明顯。
上世紀末,非洲國家普遍開始采取經濟改革措施,鼓勵外國企業參與本國經濟活動,放寬了對外資進入的限制,包括制訂和健全相關投資法律,簡化投資審批手續、設立出口加工區、減免稅收等。
據悉,目前中國在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設立的6個經貿合作區,相當于在非洲設立的工業園區,都會享受優惠政策。比如關稅減免,來自銀行、海關等機構的協助,辦理相關手續非常便利。此外,還有產品出口到國外的比例安排等等,有一整套的優惠政策。
非洲國家還紛紛建立了投資促進機構,向投資者推介本國投資商機,提供有關投資環境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協助溝通投資者與當地政府的關系,為投資者提供各種便利。
比如,科特迪瓦的投資促進中心直接由總統辦公室管理,總統非常重視外來投資,該中心制訂了一整套政策,根據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投資額度,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
為了鼓勵中國投資,很多非洲國家甚至把投資政策翻譯成中文,提供一站式服務。
今年是周恩來總理首次訪問非洲50周年,5月4日至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了包括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肯尼亞在內的非洲四國,此次出訪代表著50年來中國政府對中非關系一直高度重視。在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期間,中非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涉及政治、經貿、文化、衛生、農業、人員培訓等諸多領域。
中國民間資本考察團在科特迪瓦考察期間,計劃在該國建一個商貿城,阿比讓大區區長和港務局局長聞訊后當場表態,“馬上批地,全力配合商貿城的建設。
一方面,非洲國家各級政府積極拋出各種投資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也采取一些措施,通過關稅阻擋成品進口,目的是鼓勵外國人到非洲當地來建廠,建廠方可享受關稅減免政策。
中國投資者加冕酋長
作為民間組織的非洲投資俱樂部在幾個月內組織企業考察非洲兩次,說明了國內民企走出去的熱情。據悉,近年來,非洲各國政府非常重視和歡迎中國投資者。周德文第一次帶隊民間資本考察團進入到非洲不僅受到了“國禮”級的尊貴接待,團長周德文還收獲了意外驚喜。
去年12月12日下午,在科特迪瓦阿加迪市市長和科特迪瓦駐中國商務參贊夸西的見證下,該市舉辦了隆重、古老而熱情的加冕儀式,由當地大酋長和所有酋長正式加冕周德文為酋長,周德文成為第六個被加冕為非洲酋長的中國人。
在非洲當地,加冕一名外國人為酋長,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代表著非洲人對被加冕者的認可和喜愛。
在非期間,考察團密集走訪了加納和科特迪瓦的重要部門,分別與外交部、國家港務局、投資促進中心、旅游部、住房與建設部、財政與計劃部以及國家電力和能源機構的官員進行會談,網羅了大量投資信息。
考察團到達的加納有“黃金海岸”之稱,是世界上黃金儲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據稱50%以上的國土中藏有黃金。此次加納之行,考察團順利簽下兩個金礦開發協議。此外,科特迪瓦總統推出了70萬套安置房建設計劃,考察團與該國住房與建設部達成了由非洲投資俱樂部承建5萬套安置房的協議。另外,還簽訂了科特迪瓦8個以上的旅游度假村建設,其他還包括碼頭、電力投資等意向書。
投資仍存多重風險
投資非洲的人們看到的是非洲快速發展的潛力。2013年,全球15個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中,非洲就占了9席;預計到2025年,非洲的中等收入國家將從27個到達40個。從這個角度看,從豐富的礦產資源到百廢待興的基礎設施建設,非洲處處蘊藏商機。
但商機在處風險存。2014年5月13日,越南發生大規模反華活動,中資企業員工及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也無法提供有效的保護措施。有數據顯示,中國在越南企業有112家,其中包括美的和蘇泊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走出海外中規避風險,就成為在機遇之外,人們關注的另一關鍵點。endprint
盡管在非洲,當地政府給出了大量優惠政策,然而機遇背后的風險,也讓不少早期赴非投資的華商栽了跟頭。
王文明就曾舉例,在非洲某國,曾經談好了一個鐵路項目,因該國換了總統后,項目就不被承認了。而在利比亞,規定工程交付時,需當地監理簽字才能生效。但等到了簽字環節,監理突然跑掉了,導致幾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工程隊困在那里,最終,投資方損失慘重。
一名中國投資商,曾經拿到了一張加納的采礦證,在準備開發時,被當地政府告知此證是假的。因為采礦證只有礦業部才能頒發,從其他渠道拿到的采礦證都是假的。
在非洲國家,礦產的歸屬權比較復雜,有些礦產已經被西方國家拿走了;有些礦是屬于私人的,政府無權批給投資者;有些礦是政府的,私人無權給予投資者。因此,投資者首先要知曉該礦產的歸屬權。此外,有些非洲國家規定,2英畝以下的小礦不許外國人開發。如果不了解當地法律,只采用跟當地酋長分紅的方式來開發,“后遺癥”會很大。
對此,王文明強調,非洲每個國家的法律都有差異,南非的法律系統比較規范,而尼日利亞、安哥拉、剛果金等國家人為因素比較大。除此外,還要看介入的是什么項目,不同的項目,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建議中國企業家每到一個國家,都要找當地的法律顧問咨詢,尋找熟悉當地商務系統的人來合作。對于那些人為因素比較大的國家,投資時要格外注意。
除了重視非洲國家的法律外,對當地的民風民俗及商務系統也要有足夠了解。在非洲,諸如科特迪瓦、加納、尼日利亞等部分國家和地區,他們還保留著很傳統的習俗和完整的酋長系統,當地百姓也是一半聽從政府,一半聽從酋長。中國企業去投資時,如果不了解這些,一下扎進去,有可能會遇到諸多麻煩。
遇到問題時,王文明建議:最好先跟當地酋長溝通,取得酋長同意后,他們有時候會幫忙協調政府,通常情況下,政府比較尊重當地酋長。
中國民企赴非洲投資,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對當地的了解及與當地的融合,可以考慮與有信譽、熟悉當地情況的專業機構合作,幫助了解市場,篩選合作伙伴。
在語言方面,北部的非洲以法語、阿拉伯語、英語為主,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主要是英語為主,但是南部非洲像莫桑比克、安哥拉是葡萄牙語為主,而尼日利亞和加納說的是英語。尼日利亞人也有一些地方語言,如奧薩語,而地方語言也是多樣的,另外有一些土著語言。
另外,企業在到一個非洲國家之前,需要首先看我們外交部的網站,注意是否有一些提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