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剛
“屢亂屢治”的中國信托業,面臨的最大敵人究竟是誰?
相較其他金融部門而言,中國的信托業無疑是一個“壞孩子”。它一直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麻煩,引發一次次金融動蕩。雖然僅僅誕生了三十多年,卻已經歷了六次清理整頓。
但信托業依舊頑強成長,其資產管理規模至今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超過保險、證券和基金,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中國第二大金融部門。
然而,隨著今年以來經濟下行趨勢已成定局,若干問題信托產品的兌付危機再次浮上水面,信托業內更是大事頻發。
隨著《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99號文”)及《關于對99號文相關事項的說明》兩大重磅檄文的下發,針對信托業的第七次清理整頓山雨欲來,“屢亂屢治”的信托業,面臨的敵人們究竟是誰?
大敵之一:影子銀行監管收緊重擊通道業務
按照《信托法》的定義,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但吊詭的是,在2001年之前,中國信托業竟在無法可依的狀況下“野蠻生長”了二十余年。
另一方面,從誕生之日起,中國信托業就面臨著一個從混沌中裂變重生的市場經濟體系和與之相對應的一直在“摸石頭”的金融體系和監管體系,這使得信托業從一開始就“不務正業”:既涉及銀行存貸業務,又從事證券投資和實業投資,沒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主業上來。
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史無前例的大幅度貨幣擴張中,“什么都能做”的信托業又成為了資金借道的首選通路。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一季度末,作為各類金融機構間互相打通業務的“通道類”單一信托產品,占全部信托產品總額的比例已達到近75%。為此,輿論界一直存在聲音,質疑中國信托業已淪為影子銀行業務的最主要途徑。
中國影子銀行體量究竟有多大?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日前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透露:影子銀行已超過GDP規模的40%。截至去年末,僅“體系內影子銀行”規模就達5.16萬億元。許多信托產品形式、名義上是非貸款理財產品,實為替不符合放貸條件的行業、企業策劃“變相貸款”。
5 月16 日下午,一行三會和外管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127 號文),其中明確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和同業投資業務,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此外,買入返售(賣出回購)業務項下的金融資產應當為銀行承兌匯票,債券、央票等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價值和較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賣出回購方不得將業務項下的金融資產從資產負債表轉出。
用益信托首席研究員李旸也對外表示,“127號文”將大幅影響通道類業務,銀信合作2萬億元左右的資產規模將大幅縮減。
有信托公司研究員表示,“過去,由于銀行有大量將表內資產轉移到表外的需求,同業業務也不規范,使得大量信貸資產通過銀信合作這樣的通道類業務轉出,減少計提資本,也使得表外資產爆炸式增長。 127號文 將導致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等類似業務無法在同業項下續做,只能到期結清或轉入投資項下。銀行表外業務也將面臨極大收縮壓力”。
2013年信托公司年報顯示,單一資金信托占總信托資產的比例中,三家“銀行系”信托均非常靠前,交銀國信高達94.09%,興業信托高達92.46%,建信信托78.02%。
此外,信托公司投向金融機構領域的信托業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銀行理財產品對接,投資于信貸資產、銀行票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回報穩健的資產。其中,建信信托、華寶信托遠高于其它信托公司,占比分別為37.22%、32.74%。
“99號文”及其執行細則,明確要求第三方理財機構不得代銷信托產品,也禁止信托公司采用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形式設計產品,對已開展的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業務,要查明情況并形成整改方案,于2014年6月30日前報送監管機構。不僅如此,“99號文”還明確了目前主流通道和信貸兩類業務的監管方向,通道業務今后必須在合同上明確風險承擔主體和通道功能主體,而信貸類業務要加強風險資本的約束。
大敵之二:實體經濟下行引發兌付危機
下半年,信托違約事件可能將不斷發生。中信證券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4年將有7966只集合信托產品到期,規模共計達9071億元;考慮到結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僅集合信托需兌付的本息就將近1萬億元。
截止到2014年3月底,由建行山西分行代銷和資金托管的吉林信托·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以下簡稱“松花江77號”)6期信托產品,總計9.727億元已全部違約。根據吉林信托此前發布的公告,主要原因為融資方聯盛集團無法按期償款。此后又有媒體報道稱,除了吉林信托深陷聯盛能源之外,北京信托、山西信托、中投信托、華融國際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都曾為聯盛集團或其關聯公司發行過信托計劃。其中北京信托在2010年9月成立的“聯盛能源產業投資集合信托計劃”總規模更是高達48.72億元(包含劣后部分)。自從聯盛能源提出重組,購買信托的投資者便陷入了焦慮中,可是如今重組已經超過4個月,尚無最終解決方案。
同樣面臨兌付問題的還有中誠信托。雖然經過多輪協調,中誠信托30億元“誠至金開1號”最終以第三方接盤形式完成本金兌付,收益卻低于預期告終。但近期,13億元的“誠至金開2號”信托計劃也被指面臨兌付危機。
去年以來,煤炭等礦產類、資源類行業持續低迷,跌入周期性谷底,很多信托產品的借債企業出了問題,以其為投資標的信托產品自然受到牽連。前述出現兌付危機的產品,其融資方均為煤炭企業。
然而,更大的隱憂來自房地產行業。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拐點顯現,行業資金風險暴露的越來越充分。endprint
5月中,“中國百強房企”光耀地產深陷資金鏈困局中不能自拔的消息成為財經熱點,光耀集團董事長郭耀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長達3年的15億元民間借貸款把光耀拖入資金泥淖無法自拔。如今,光耀已回天乏力,愿意接受一切企業的收購。“只要3億至5億元,光耀就能緩過來。”郭耀名表示光耀地產這幾年的盲目擴張,通過收購新都酒店和染指礦業試圖借殼上市,兩次重組告敗及高息民間借貸是光耀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
5月15日,ST新都(SZ000033)一紙公告進一步揭開大股東光耀資金鏈問題。公告顯示,公司至少為光耀4筆借款提供違規擔保,借款本金總額約2.35億元。公司解釋稱,上述借款擔保均未經公司決策程序,事后均未披露。這四筆借款均已進入訴訟程序,法院已凍結ST新都相關款項,查封了公司旗下資產新都酒店大樓。
公開資料顯示,光耀地產與中誠、中融、新華、華澳等信托公司均有合作發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有媒體稱,以光耀資產為標的、目前仍處于存續期的金融理財產品至少有三個,分別為新華信托-惠州候鳥酒店特定資產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融信托·新都酒店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及財通資產-光耀揚州·全天候鳥度假地特定多個客戶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涉及總金額約為5.5億元。
而5月27日更是有消息傳出,華澳信托已在上海將深圳光耀地產公司的一干企業悉數告上法庭,原因是雙方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此外,也有外界報道指稱中融信托與時代地產的合作項目面臨兌付問題。
過去五年間,由于宏觀調控政策,地產行業幾乎無法通過銀行融資,其資金來源大量依靠信托渠道,如果地產市場進一步下行,相關產業鏈的資金情況均會告急,這將給信托業帶來空前挑戰。
大敵之三:利率市場化帶來回報預期改變
2013年,“錢荒”頻現。銀行間市場短期流動性頻頻告急,而央行在公開市場依然保持收緊流動性態勢不變。受此影響,資金價格年內出現大幅上行,以銀行協議存款為主要投向的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走高,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面抬升。
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開始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大舉搶占信托業的傳統市場。大量新型融資手段開始出現,如以“金銀貓”為代表的互聯網短期小額票據抵押融資貸款業務等等。
除此之外,證監會的監管創新使得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產管理,甚至保險資產管理均開始涉足“大資管”,特別是通道業務這一信托業的傳統業務領域,讓信托業更感敵影重重。
“寶寶”們一度高達7%的年化收益率,和近乎零門檻、隨時變現的高流動性,使得兌付風險“壓力山大”、期限動輒為24個月,年化收益率不過10%左右的傳統信托產品面臨巨大沖擊。
在此背景下,2013年信托產品高收益優勢有所減弱。根據用益信托網的數據,1~12月集合資金信托產品平均發行規模雖呈現小幅上升趨勢,但從5月起平均成立規模便開始逐漸走低,成立發行比明確步入下降通道,顯示信托公司資金募集能力受到一定影響。
信托業界實際早有思考,也正在謀劃轉型。
中融信托發布的研究報告就認為,信托業自身謀求轉型的努力大致可分為兩大方向,即私募投行和財富管理。部分信托公司年內著手搭建各類資源平臺,以吸附眾多投資客戶及產業方,進而獲得投融資、事務管理等諸多業務機會,同時積極深入產業運營,以控制產品和服務質量;部分信托公司則向著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方向轉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于提供優質的產品組合和資產配置方案。信托公司經營方向將出現分化,業務重心將向專業財富管理、專業投資銀行等不同領域傾斜,而部分股東背景雄厚、資本實力較強的信托公司將繼續推進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
除了自建渠道之外,信托公司也開始謀求將資產流動性進一步提高。近日有消息稱,北京信托、中誠信托、杭州工業信托、長安信托等公司紛紛在官網上增設產品轉讓一欄,長安信托、杭州工業信托等還增加了產品受讓信息。某信托公司負責人對此表示,主要是為了方便一些客戶的轉讓需求。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類平臺難以發揮大作用破解行業問題,建立信托產品登記平臺才是重點
也有人表示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所長周小明就認為,信托作為一項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具有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資產配置多樣性、靈活性。憑借信托特有的優勢,信托公司可以不斷創新信托業務,拓展信托在企業資產證券化、并購投融資、家族信托、信托私募企業債、土地流轉信托、消費信托、養老信托等領域找到廣闊的拓展空間,繼續創造屬于自己的“藍海”,而這些優勢顯然是其他金融機構目前所不具有的。
周小明更指出,只有全面提升信托公司凈值管理能力,完成由融資向投資的轉型,也就是由非標固定收益產品,向基金化浮動收益產品去過渡發展,信托業才能應對新環境下的種種挑戰。endprint
5月中,“中國百強房企”光耀地產深陷資金鏈困局中不能自拔的消息成為財經熱點,光耀集團董事長郭耀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長達3年的15億元民間借貸款把光耀拖入資金泥淖無法自拔。如今,光耀已回天乏力,愿意接受一切企業的收購。“只要3億至5億元,光耀就能緩過來。”郭耀名表示光耀地產這幾年的盲目擴張,通過收購新都酒店和染指礦業試圖借殼上市,兩次重組告敗及高息民間借貸是光耀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
5月15日,ST新都(SZ000033)一紙公告進一步揭開大股東光耀資金鏈問題。公告顯示,公司至少為光耀4筆借款提供違規擔保,借款本金總額約2.35億元。公司解釋稱,上述借款擔保均未經公司決策程序,事后均未披露。這四筆借款均已進入訴訟程序,法院已凍結ST新都相關款項,查封了公司旗下資產新都酒店大樓。
公開資料顯示,光耀地產與中誠、中融、新華、華澳等信托公司均有合作發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有媒體稱,以光耀資產為標的、目前仍處于存續期的金融理財產品至少有三個,分別為新華信托-惠州候鳥酒店特定資產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融信托·新都酒店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及財通資產-光耀揚州·全天候鳥度假地特定多個客戶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涉及總金額約為5.5億元。
而5月27日更是有消息傳出,華澳信托已在上海將深圳光耀地產公司的一干企業悉數告上法庭,原因是雙方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此外,也有外界報道指稱中融信托與時代地產的合作項目面臨兌付問題。
過去五年間,由于宏觀調控政策,地產行業幾乎無法通過銀行融資,其資金來源大量依靠信托渠道,如果地產市場進一步下行,相關產業鏈的資金情況均會告急,這將給信托業帶來空前挑戰。
大敵之三:利率市場化帶來回報預期改變
2013年,“錢荒”頻現。銀行間市場短期流動性頻頻告急,而央行在公開市場依然保持收緊流動性態勢不變。受此影響,資金價格年內出現大幅上行,以銀行協議存款為主要投向的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走高,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面抬升。
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開始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大舉搶占信托業的傳統市場。大量新型融資手段開始出現,如以“金銀貓”為代表的互聯網短期小額票據抵押融資貸款業務等等。
除此之外,證監會的監管創新使得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產管理,甚至保險資產管理均開始涉足“大資管”,特別是通道業務這一信托業的傳統業務領域,讓信托業更感敵影重重。
“寶寶”們一度高達7%的年化收益率,和近乎零門檻、隨時變現的高流動性,使得兌付風險“壓力山大”、期限動輒為24個月,年化收益率不過10%左右的傳統信托產品面臨巨大沖擊。
在此背景下,2013年信托產品高收益優勢有所減弱。根據用益信托網的數據,1~12月集合資金信托產品平均發行規模雖呈現小幅上升趨勢,但從5月起平均成立規模便開始逐漸走低,成立發行比明確步入下降通道,顯示信托公司資金募集能力受到一定影響。
信托業界實際早有思考,也正在謀劃轉型。
中融信托發布的研究報告就認為,信托業自身謀求轉型的努力大致可分為兩大方向,即私募投行和財富管理。部分信托公司年內著手搭建各類資源平臺,以吸附眾多投資客戶及產業方,進而獲得投融資、事務管理等諸多業務機會,同時積極深入產業運營,以控制產品和服務質量;部分信托公司則向著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方向轉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于提供優質的產品組合和資產配置方案。信托公司經營方向將出現分化,業務重心將向專業財富管理、專業投資銀行等不同領域傾斜,而部分股東背景雄厚、資本實力較強的信托公司將繼續推進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
除了自建渠道之外,信托公司也開始謀求將資產流動性進一步提高。近日有消息稱,北京信托、中誠信托、杭州工業信托、長安信托等公司紛紛在官網上增設產品轉讓一欄,長安信托、杭州工業信托等還增加了產品受讓信息。某信托公司負責人對此表示,主要是為了方便一些客戶的轉讓需求。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類平臺難以發揮大作用破解行業問題,建立信托產品登記平臺才是重點
也有人表示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所長周小明就認為,信托作為一項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具有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資產配置多樣性、靈活性。憑借信托特有的優勢,信托公司可以不斷創新信托業務,拓展信托在企業資產證券化、并購投融資、家族信托、信托私募企業債、土地流轉信托、消費信托、養老信托等領域找到廣闊的拓展空間,繼續創造屬于自己的“藍海”,而這些優勢顯然是其他金融機構目前所不具有的。
周小明更指出,只有全面提升信托公司凈值管理能力,完成由融資向投資的轉型,也就是由非標固定收益產品,向基金化浮動收益產品去過渡發展,信托業才能應對新環境下的種種挑戰。endprint
5月中,“中國百強房企”光耀地產深陷資金鏈困局中不能自拔的消息成為財經熱點,光耀集團董事長郭耀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長達3年的15億元民間借貸款把光耀拖入資金泥淖無法自拔。如今,光耀已回天乏力,愿意接受一切企業的收購。“只要3億至5億元,光耀就能緩過來。”郭耀名表示光耀地產這幾年的盲目擴張,通過收購新都酒店和染指礦業試圖借殼上市,兩次重組告敗及高息民間借貸是光耀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
5月15日,ST新都(SZ000033)一紙公告進一步揭開大股東光耀資金鏈問題。公告顯示,公司至少為光耀4筆借款提供違規擔保,借款本金總額約2.35億元。公司解釋稱,上述借款擔保均未經公司決策程序,事后均未披露。這四筆借款均已進入訴訟程序,法院已凍結ST新都相關款項,查封了公司旗下資產新都酒店大樓。
公開資料顯示,光耀地產與中誠、中融、新華、華澳等信托公司均有合作發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有媒體稱,以光耀資產為標的、目前仍處于存續期的金融理財產品至少有三個,分別為新華信托-惠州候鳥酒店特定資產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融信托·新都酒店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及財通資產-光耀揚州·全天候鳥度假地特定多個客戶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涉及總金額約為5.5億元。
而5月27日更是有消息傳出,華澳信托已在上海將深圳光耀地產公司的一干企業悉數告上法庭,原因是雙方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此外,也有外界報道指稱中融信托與時代地產的合作項目面臨兌付問題。
過去五年間,由于宏觀調控政策,地產行業幾乎無法通過銀行融資,其資金來源大量依靠信托渠道,如果地產市場進一步下行,相關產業鏈的資金情況均會告急,這將給信托業帶來空前挑戰。
大敵之三:利率市場化帶來回報預期改變
2013年,“錢荒”頻現。銀行間市場短期流動性頻頻告急,而央行在公開市場依然保持收緊流動性態勢不變。受此影響,資金價格年內出現大幅上行,以銀行協議存款為主要投向的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走高,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面抬升。
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開始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大舉搶占信托業的傳統市場。大量新型融資手段開始出現,如以“金銀貓”為代表的互聯網短期小額票據抵押融資貸款業務等等。
除此之外,證監會的監管創新使得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產管理,甚至保險資產管理均開始涉足“大資管”,特別是通道業務這一信托業的傳統業務領域,讓信托業更感敵影重重。
“寶寶”們一度高達7%的年化收益率,和近乎零門檻、隨時變現的高流動性,使得兌付風險“壓力山大”、期限動輒為24個月,年化收益率不過10%左右的傳統信托產品面臨巨大沖擊。
在此背景下,2013年信托產品高收益優勢有所減弱。根據用益信托網的數據,1~12月集合資金信托產品平均發行規模雖呈現小幅上升趨勢,但從5月起平均成立規模便開始逐漸走低,成立發行比明確步入下降通道,顯示信托公司資金募集能力受到一定影響。
信托業界實際早有思考,也正在謀劃轉型。
中融信托發布的研究報告就認為,信托業自身謀求轉型的努力大致可分為兩大方向,即私募投行和財富管理。部分信托公司年內著手搭建各類資源平臺,以吸附眾多投資客戶及產業方,進而獲得投融資、事務管理等諸多業務機會,同時積極深入產業運營,以控制產品和服務質量;部分信托公司則向著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方向轉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于提供優質的產品組合和資產配置方案。信托公司經營方向將出現分化,業務重心將向專業財富管理、專業投資銀行等不同領域傾斜,而部分股東背景雄厚、資本實力較強的信托公司將繼續推進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
除了自建渠道之外,信托公司也開始謀求將資產流動性進一步提高。近日有消息稱,北京信托、中誠信托、杭州工業信托、長安信托等公司紛紛在官網上增設產品轉讓一欄,長安信托、杭州工業信托等還增加了產品受讓信息。某信托公司負責人對此表示,主要是為了方便一些客戶的轉讓需求。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類平臺難以發揮大作用破解行業問題,建立信托產品登記平臺才是重點
也有人表示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所長周小明就認為,信托作為一項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具有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資產配置多樣性、靈活性。憑借信托特有的優勢,信托公司可以不斷創新信托業務,拓展信托在企業資產證券化、并購投融資、家族信托、信托私募企業債、土地流轉信托、消費信托、養老信托等領域找到廣闊的拓展空間,繼續創造屬于自己的“藍海”,而這些優勢顯然是其他金融機構目前所不具有的。
周小明更指出,只有全面提升信托公司凈值管理能力,完成由融資向投資的轉型,也就是由非標固定收益產品,向基金化浮動收益產品去過渡發展,信托業才能應對新環境下的種種挑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