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白云麓
中紀委:反腐「高地」氣象一新
文_白云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紀委”)在引導全國性的反腐大潮中雷厲風行,大量的貪腐官員應聲落馬,令人拍手稱快。但更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中紀委也敢于“自我開刀”。曹立新、魏健、金道銘、申維辰等落馬,讓各級官員和民間都再次看到了中紀委“零容忍”反腐的決心,這對各級官員尤其是潛在的腐敗分子無疑將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
機構的調整,力量配置的轉移,說明工作重心發生變化,我們似乎能在中紀委這種變化里看到更多的東西。
今年3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中紀委、監察部機關最新的機構改革圖及內設機構職責簡介,引發廣泛關注。通過已公布信息,這次機構改革被認為是黨的十八大后中紀委的第二輪自我調整,其機構調整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6個部門被整合,具體為:將辦公廳、監察綜合室整合為辦公廳;黨風政風監督室、執法和效能監督室整合為黨風政風監督室(在第一輪機構調整中,原黨風廉政建設室與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室合并,成立“黨風政風監督室”;原執法監察室和原績效管理監察室也合二為一,成立新的“執法和效能監督室”。這意味著,此次整合后的黨風政風監督室事實上是“四合一”);預防腐敗室、外事局整合為國際合作局。3個部門為新增設,即2個紀檢監察室和1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2個部門重新組建,即在干部室的基礎上組建了組織部,在宣傳教育室基礎上組建了宣傳部。
談到這次機構改革的主要特點,中紀委副書記陳文清認為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沒有增加機構和編制。這次改革不是靠增機構、加人員來強化監督,而是通過體制機制和組織制度的創新,通過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通過走內涵發展道路,盤活存量,調整職責,提高工作效率,來強化監督。盡管對機構和職能進行了調整,工作方式和人員的崗位變化也比較大,但機構和編制沒有增加1個,在資源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進行優化整合,使力量更加集中。去年的改革也是這樣。
——轉職能,聚焦主業。這次機構改革,把更多的機構和力量調配到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主業上來。這次一共增加3個機構,紀檢監察室就有2個,加上去年機構改革增設的2個紀檢監察室,紀檢監察室總數就由原先的8個增加到現在的12個,占27個內設機構的將近一半,其中專設了第五紀檢監察室,專司監督國資委及央企,這也是王岐山執掌中紀委后的創舉;每個紀檢監察室均配備人員30名,設立4個處。同時,還增加了案件監督管理室、案件審理室、巡視辦的編制。改革后,直接從事紀檢監察業務工作的人員增加了100多名。同時,進一步清理多余的議事機構,即從125個減少到了14個,把職能聚焦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個主業上來。
——轉方式,強化監督。這次改革進一步明晰了內設機構的工作職責,減少了職能交叉,轉變了工作方式方法,切實增強了監督的力度。中紀委要求紀檢監察室全面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而不只是單純地辦案;在查辦案件中,要求既查辦貪污賄賂案件,又注重查辦玩忽職守和濫用職權的瀆職案件。對反映的問題線索及時清理;對被反映的同志及時約談,要求其作出說明,立足于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在巡視工作中,更加注重發現問題,形成震懾。
——轉作風,加強自身監督。這次機構改革增加3個機構,其中1個就是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編制30名,設4個處,專門負責對紀檢監察干部的監督,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趙洪祝直接分管。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就是為了加強對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監督,防止隊伍內部出現“蛀蟲”,及時把“害群之馬”清理出去。
中紀委新設立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尤其被廣為關注,據公布,新設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負責監督檢查紀檢監察系統干部遵守和執行黨章以及其他黨內法規,遵守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國家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情況;按照管理權限受理有關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舉報,負責問題線索初核及案件審查工作等。一句話,增設該部門就是根據中央“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開始整頓查辦案件的人員隊伍。正如中紀委常委、中央編辦主任張紀南所說的,中央紀委通過加強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形成了監督管理的閉合系統,在監督別人的同時,中央紀委也更加注重對自身的監督。
“它像是‘紀委內部的紀委’,以解決紀檢監察干部的監督問題。”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分析,以往,中紀委干部出現違紀違法行為,并無專門機構查辦,大多交由相應科室的主管領導處理,專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后,科室主管領導也將不能再干涉審理和查辦。據初步統計,自中紀委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成立后,已有曹立新、魏健、申維辰等中紀委“自家人”被查。
曹立新、魏健、金道銘、申維辰等中紀委系統問題官員被揪出,拉開了全國各級地方紀委系統的自凈序幕,其中尤以地方紀委系統“要員”的被調查或落馬消息奪人眼球。
正如反腐專家指出的,中紀委“斷指換血”,看上去是自揭家丑,實則顯示其反腐并不包庇“自家人”,向社會展現出鐵面無私的反腐姿態。
今年以來,在眾多反腐新聞中,有一組新聞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至今年5月底,已至少有4名與中紀委有關的官員被查,除中紀委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和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外,還包括曾在中紀委任職14年的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金道銘和中紀委原委員、中科協原常務副主席申維辰。
在上述被調查的四名中紀委原官員中,要數申維辰的落馬最富有“戲劇性”。申維辰是今年首位被調查的正部級官員。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申維辰被查處前并無明顯征兆。4月12日,他從南昌返回北京,一下飛機就被中紀委的人帶走了,以致幾名接機人員等候多時無果后選擇了報警。太原當地知情人透露:“他的問題主要出現在其擔任太原市委書記期間,當時太原有很多大拆大建的大型房地產項目,牽涉到多家房地產開發商及政府官員。”當地對他的行徑概括為三句話:“賣了許多地, 拍了一部戲(申曾在電視劇集《喬家大院》任總策劃),睡了一群女人。”另據知情人透露,山西前首富張新明為巴結申,曾一次斥資500萬,“贊助”一名與他有私情的女歌手開演唱會。
魏健是十八大以來首位在任內落馬的正廳級中紀委官員。今年5月4日,魏健上班后從辦公室被帶走。有分析人士認為,魏健被查可能與他曾分管四川有關。2012年年末,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被查以來,四川已經落馬多名高官,成為反腐的風暴眼。今年5月9日,中紀委曝光稱魏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現在正接受組織調查”。他是迄今為止中紀委機關內部最高級別的被調查官員。根據2013年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機構架構圖來看,當時魏健是中紀委紀檢監察室二室的主任,負責聯系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國家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海關總署、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中國工商銀行等26家機構。
金道銘可說是中紀委從“自家”挖出的另一只“老虎”,他在中紀委系統“深耕”多年,履職達14年之久,后于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任山西省紀委書記,為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紀委委員。他被調查,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培中家中被劫案是“導火索”。2011年11月,白培中(一個月后白培中被免職)家中被劫,其妻報案稱被劫財物300萬元,一審法院認定被搶金額達1078萬元。但犯罪嫌疑人被抓后,其供稱從白家搶得的贓物總價值卻近5000萬元。知情者稱,時任職務為山西省委副書記的金道銘,主導了對白培中事件的處理,同時,“也是金道銘把這個案件壓下去的”。在中央第六巡視組入晉期間,省委省政府一群老干部對此合力舉報。此外,金道銘還涉嫌包養多位情婦,干預巨貪白培中案,生活作風墮落,這是迄今為止金道銘被調查后露出水面的兩大罪證。
中紀委這一系列“刮骨療毒”的舉動,被外界紛紛“點贊”。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坊間流傳有“進入紀委工作就等于進了保險箱”的說法,那么,一旦進入中紀委工作,尤其是在中紀委為官,無疑就是群眾眼中最為牢固的保“保險箱”了。但就目前中紀委自我“開刀”的力度和魄力來看,哪怕僥幸在中紀委謀得一官半職,也談不上進了“保險箱”。曹立新、魏健、金道銘、申維辰等中紀委系統問題官員的密集落馬,再次向所有官員宣布了一條鐵律:高壓反腐的態勢之下,任何官職、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問題官員的“保險”之地。
中紀委的革故鼎新,除了產生了極強的震撼力之外,也直接給各級地方紀委系統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能量。
檢索十八大以來中紀委的革新,不難發現,其變化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內設機構整合,進一步增強辦案力量;高頻度反腐,不斷向“老虎”開刀,增加中紀委的反腐權重;朝自我“開刀”,以樹立起“己身正”的剛直形象。中紀委這些革故鼎新的變化,除了產生了極強的震撼力之外,也直接給各級地方紀委系統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能量。
而且,過去一年中,中央進行了一系列以加強紀委對地方黨委監督為導向的改革,比如,下級紀委書記的提名權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從人事上強化了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各級紀委書記發現辦案線索,在向地方黨委匯報時,必須同時上報上級紀委,從一個關鍵性的方面加強了中央紀委對地方案情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推行“一案雙查”,地方主要領導要對轄區內發生的案件負領導責任。
在機構變革方面,在中紀委的帶頭行動和要求下,全國紀委機構調整已有“時間表”。據報道,在今年年內,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要完成機構調整;明年、后年推進到地市及縣一級紀檢監察機關。分析認為,在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推進的紀委機構調整將延續中紀委“增強辦案力量,清理議事協調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回歸監督、問責、執紀的主業”等總體思路來進行。
相關中央部門和多個省市紀委參照中央紀委的做法進行了調整。比如說,國家外匯局紀檢組(監察室)對其參與的24個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和領導小組進行了梳理,退出議事協調機構和領導小組4個,取消領導小組3個,保留參加的領導小組4個。重慶市紀委監察局對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或參與的91個市級議事協調機構進行了清理精簡,取消或不再參與78個,保留13個,精簡85.7%。四川省紀委在去年調整機關內設機構的基礎上,迅速啟動第二輪調整,實現人員配備、工作銜接、后勤保障全面到位,在機構、編制總數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執紀監督機構占比達到70%,執紀監督人員占比達到62%。
在凈化隊伍“揪內鬼”方面,曹立新、魏健、金道銘、申維辰等中紀委系統問題官員被揪出,拉開了全國各級地方紀委系統的自凈序幕,其中尤以地方紀委系統“要員”的被調查或落馬消息奪人眼球。據新華網2014年3月6日電,山西省監察廳副廳長謝克敏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再往前追溯,曾錦春、王華元等人也曾是顯赫一時的地方紀委高官。
今年以來,一些地方也公布了一些紀檢系統相關官員被查處的案例。比如5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主任、黨組書記,原廣西賀州紀委書記徐勵明被查處;5月21日,海南臨高縣紀委副書記陳廷防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4月21日,廣州市協作辦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何繼雄涉嫌構成犯罪,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4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紀檢組原組長羅衛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3月6日,山西省監察廳副廳長謝克敏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1月10日,福建省煙草公司原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孫佳和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調查……顯然,地方紀委官員接連落馬,是在中紀委引導下清除害群之馬的大行動,并且,這一“自我凈化”式行動還將持續深入下去。
(本文綜合引用了中紀委監察部網站資料及新華社、《人民日報》《法制晚報》等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