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忠是成都某建筑公司的專業駕駛員,長期開貨車為公司拖運水泥、沙石。近日,從來沒有請過一天病假的他,住進了成都第七醫院,原因是他的聽力不知什么原因突然下降了許多,有時候還有間隙性聽不見的情況發生。經醫生檢查得知,原來王忠長期駕駛高噪音的貨車,聽力遭到了嚴重損害。據華西醫大專門從事職業病防治的醫生透露:無論是開貨車的駕駛員還是開轎車的駕駛員,只要長期開車,都有可能得這樣或那樣的疾病。
長期開車可能會導致的疾病有下列幾種:
1.振動病:機動車在發動、行駛時,都在不停地振動,駕駛員的全身尤其手腳受到的振動較大。開車時間一長,手部末梢血管和肌肉可能會產生痙攣,表現為手麻、手痛、手脹等癥狀,嚴重時還可引起手腕及手指關節的骨質增生,甚至關節變形。
2.噪聲性耳聾:機動車發動機運轉聲、汽車喇叭聲等,可產生不同強度的噪聲,駕駛員長期在這樣的噪聲轟擊下,聽力易產生損傷。早期癥狀表現為:多在開車之后出現聽力下降,如不開車了,聽力又會逐漸恢復。但長期開車,反復接觸強噪聲,就會造成聽力明顯損害,且不能完全恢復,最終導致不可逆性的耳聾。
3.頸椎病:駕駛員開車時,始終注視著一個方向,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痙攣,使頸椎間關節處于一個不正常的位置,發生頸椎微錯位,壓迫、刺激神經,易出現頭部、肩部、上肢等疼痛、發脹,以及頸部肌肉痙攣等。
另外,許多駕駛員長期飲食無規律,飲食不當,也容易導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而駕駛室安裝空調的汽車,若長時間使用空調而不開窗換氣,可能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據了解,近日蓉城天氣格外炎熱,就有不少駕駛員因在空調車里睡覺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針對駕駛員長期開車容易得病的現象,職業病治療專家黃教授建議,廣大駕駛員在平時開車時要有自我保健意識,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少車輛行駛時的振動。駕駛員座位應該加彈簧或海綿坐墊,開車時應戴松軟手套,減少手與機器手柄和方向盤的直接接觸。當道路凹凸不平時,應減速行駛,以減緩車身振動。
2.降低汽車噪聲的強度。一般來說,汽車高音喇叭的噪聲對駕駛員的聽力危害較大,因此,應盡量使用低音喇叭。在行駛中播放音樂,音量也不宜過大,以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影響。
3.多食含維生素的食物。駕駛員要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飲食要有規律,多吃高蛋白、高糖以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飯后應休息20至30分鐘再開車,以利于消化。
4.定期進行體檢。駕駛員每年應進行一次職業性體檢,以便早期發現相關職業疾病,及時治療處理。倘若發現有影響開車的疾病,如明顯的聽力下降、心血管、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和色盲等,均不宜再從事機動車駕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