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
摘 要:本文結合教育部落實在校生一小時活動時間的要求及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如何開展學校陽光體育活動,談談自己的想法,對開封市職業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情況進行了解和調查,目的是對各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情況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與分析,找出影響市區職業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發展思路和建議,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職業院校
1 研究目的
青少年身心健康、意志堅強,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然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每況愈下,令人擔憂。造成這些問題的直接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不足,體育活動時間不能得到保證。針對這些問題,從2007年開始,結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近幾年的體育核心期刊,并通過網絡,重點有針對性的收集了關于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開展、我國學生身體素質及國外青少年體育運動開展情況等方面的論文和資料。
2.2 訪談、座談法
訪談就是聽取教學研究專家的意見,主要聽取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的意見。座談就是隨機選取市區的3所職業院校,再從中各選取30名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座談。然后主要以走訪的形式對5所學校的校領導和該校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進行了研究性的訪談,了解一下陽光體育運動在學校的開展情況。
3 結果與分析
3.1 各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
目前,陽光體育活動己成為各個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學校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活動實施計劃,大多數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活動主題,展開了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的活動計劃,還定期開展了學生課外文化活動及學生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據調查了解,學生們每天的一小時鍛煉大多是由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時間來完成的。學生每周上二節體育課,由專職體育教師完成教學,內容大都是做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健身練習。但有些學校的體育課單調乏味,由于缺乏必要的體育場地和器材,體育課的效果不太理想。
各個學校也安排了課外活動時間,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監管加上活動場地和活動器材的匱乏致使大多數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走進操場,參加體育運動。
3.2 影響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因素分析
⑴運動傷害事故對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產生嚴重影響。⑵體育教師的質量和地位有待提高。⑶校進行體育運動的場地、器材。不少體育器材已嚴重“老齡化”,教學活動并不能很好開展,時間長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自然不高。⑷體育活動的時間因素。在學生喜歡的余暇活動中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上網、聽音樂以及和逛街。筆者在對學生運動時間的調查中發現,每天能夠保證余暇時間用于體育鍛煉1小時的男生占20.1%,女生占16.1%,大多數學生只能保證每周活動1小時,通過與學生交談得知,多數學生愿意用余暇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但是由于受場地器材、氣候、時間、和運動知識技能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不能夠更多的參加體育鍛煉。
3.3 中等職業學校有效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對策分析
⑴營造重視青少年體育的輿論環境,掀起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高潮。學校要借助媒體在廣大師生中廣泛宣傳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意義,掀起學習、普及身體健康知識、體育運動知識、運動營養知識的高潮,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深入人心。⑵以體育課堂為陣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必須以體育課堂為陣地,因此體育課堂必須要深化教學改革,加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豐富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增強其在健康、娛樂、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功能。⑶發揮學生會和各類社團的作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⑷舉辦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活動,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體育文化藝術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靈活自主的形式向全校營造濃郁的體育鍛煉氛圍,從而吸引更多數量的學生積極參與,最終達到活躍學生文化生活和強身健體的目的。
4 建議
⑴體育教師應加強體育鍛煉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和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從而改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對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⑵要適當傳授一些適合學生從事的新興體育項目,拓展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為從事終身體育活動打下良好基礎。⑶學校進一步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力度,將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學管理范疇。⑷陽光體育活動應與家庭、社會的群眾體育活動相結合,密切聯系家長,讓學生的家長也來關心參與體育,推動家長乃至社會對體育的重視,為學校體育贏得更多支持。
[參考文獻]
[1]李紅.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就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出臺《意見》——完善保障監督機制推動學校體育健康發展[N].北京;中國教育報,2006-12-25.
[2]教育部公布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中國教育網.2003年11月12日.
[3]候廣斌,等.關于學校田徑運動會向體育藝術節轉軌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