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途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的“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指引,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堅持群眾路線,切實做好群眾工作,努力在講群眾語言、聚群眾力量、謀群眾利益上走在前面、干到實處、作出表率。
講群眾語言、親近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Masses,Close to the Masses, and Become One with the Masses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的語言最生動,深入群眾,就來到了語言的大課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站穩群眾立場,必須講好群眾語言。
走進基層,學好土話。要進百家門、吃百家飯、學群眾語,經常地、貼心地、充分地了解掌握群眾的實際需求,體驗群眾的生產生活,體察群眾的心理情緒,揣摩群眾的說話風格,只有少一些“官腔”、多一些“土味”,才能不斷提高我們同群眾打交道的語言表達質量和水平,才能在和風細雨里、潛移默化中去宣傳引導群眾。
轉變作風,力戒空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帶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在“反四風”中當“戰士”而不當“紳士”;要堅持“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秉持良好職業操守,堅決抵制有償新聞、虛假新聞,自覺帶好“緊箍咒”,時刻亮起“紅綠燈”;要鼓實勁不務虛功,求實效不圖虛名,不熱衷于表面上的熱鬧。
改進文風,多說白話。群眾語言是打開百姓心靈的金鑰匙,只有說好了群眾語言,才能打破隔在干群之間的“玻璃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把“普通話”和“地方話”結合起來。要多用帶“柴米油鹽”味兒的白話,多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多用短、實、新的文章,多用群眾耳熟能詳的事實,去講清道明黨的方針政策,去拆除與群眾之間的“語言墻”、“文字墻”,真正讓群眾聽得進、學得懂、用得上。
聚群眾力量、依靠群眾,與群眾站在一起
Gather the Strength of the Masses,Rely on the Masses, and Stand Together with the Masses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立足的根基、成長的血脈、力量的源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為“科學發展、富民興渝”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撐、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必須凝聚群眾力量。
俯下身子,眼光向下。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性”的最新闡述,把人民群眾擺在了最首要、最鮮明的位置。“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根本方法。只有俯下身去了解群眾、關注群眾、走訪群眾,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把握老百姓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期盼、要求和建議。
面向基層,重心下移。因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線。要發揚“田間埂頭跑宣傳”的勁頭,多把鏡頭、筆觸、話筒對準基層、對準百姓,多做一些“沾泥土”、“帶雨露”、“冒熱氣”的宣傳報道;多和群眾同坐一根板凳、同走一條田坎、同站一塊田地,多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吃透群眾呼聲;多去關注“田間地頭”的“魚水深情”,更好地宣傳群眾生活,關心群眾冷暖,回應群眾訴求,強化群眾的主角意識。
夯實基礎,力量下沉。要壯大“草根宣講團”,培養一批農村文藝能手,不斷夯實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人力基礎;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要強化“建管用”,大力實施公共文化強基惠民工程;堅持“三貼近”原則,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圍繞“衣食住行”,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謀群眾利益、服務群眾,與群眾連成一線
Pursue Interests for the Masses,Serve the Masses, and Merge with the Masses
服務群眾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靈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實現為民謀利。
心系群眾,回應關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既要當好“上情下達”的“喉舌”,也要當好“下情上達”的“代言人”,替群眾說話,解決群眾困難。要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出時代最強音,傳遞正面好聲音,凝聚發展正能量;要針對民生現實,聚焦群眾關切,洞察群眾心理,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民生熱點問題進行宣傳,更好地幫助群眾排憂、釋惑、解困。
提升能力,履職為民。要不斷增強政治責任,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始終做到與黨同心同向同行;要帶頭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淺嘗輒止、一知半解,努力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斷推動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要著力改革創新,自覺鉆研各種業務知識,主動學習經濟、管理、法律、科技等現代知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知識不老化、思想不僵化、能力不退化,更好地為民服務。
虛功實做,按需服務。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須把群眾需求作為我們工作的第一信號,把服務群眾需求貫穿工作始終,做到任何時候都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要以“文化下鄉”活動為平臺,多提供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要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創作生產更多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