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琴
摘 要: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數控銑床操作實訓的教學經驗,采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數控銑床操作實訓效果。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數控銑床操作?實訓
一、根據實訓目標,設置訓練項目
在設置訓練項目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所要達到的實訓目標,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首先讓學生喜歡操作加工,然后循序漸進地增加實訓項目難度,最后完成“專業綜合技能訓練”。 訓練項目按照數控銑床操作工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要求設置,項目內容要選擇能夠讓學生感到有實際用途的加工零件,因此要選擇學生熟悉的機床或與日常生活有聯系的實際零件,比如選擇數控車床、數控銑床上的零部件等,同時增加一些配合件的加工訓練,以強調工件的實際應用效果。通過這種學以致用的實訓過程,能夠大大地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增強專業自豪感與成就感。
在項目訓練過程中,筆者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實訓課程中的主體作用。比如將各個工作訓練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學習活動,訓練內容包括識讀零件圖、分析零件圖加工工藝、確定零件材料、選擇毛坯類型、確定刀具和夾具及其安裝、熟練操作數控銑床操作面板、使用計算機仿真軟件模擬加工零件、使用數控銑床完整正確地加工零件等。每一個零件加工的訓練項目從理論到實踐分為任務提出、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工藝分析、工具選擇、程序編制檢驗、零件加工、零件檢測分析、項目總結及師生評價等幾個階段。任務驅動法要求學生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項目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在互聯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充分利用學校教研刊物的資源學習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研究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團結協作和互助能力、交際和交流能力、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查找資料能力等。
二、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教學設備
由于學校現有設備資源有限,無法實現一人一臺設備,筆者根據學生人數分為5個小組,每組2人。第一組學生先在多媒體數控機床仿真實訓室練習工件的加工全過程,達到熟練操作程度后再到數控機床上加工工件,這樣既避免了機床的損壞,也節約了加工成本。第二組學生先熟悉數控銑床的面板操作,到達規定時間后兩組互換。對于第一組,在仿真實訓室教學采用文圖結合,能夠生動形象、一目了然,將加工制造過程以直觀生動的視頻畫面展現給學生,這樣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達到教與學的目的。對于第二組,筆者要求熟悉操作面板的學生把面板上的圖標名稱及準確位置畫在作業本上,并詳細標注每個按鍵的功能及應用情況。這種方法加快了學生面板操作的熟練程度。對每一組的每一個人,教師都要在練習結束后進行單獨考核,考核通不過者不能進行下一個項目。這個方法效果很好,每一個學生都不敢偷懶,最后全部順利地通過了考核。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
實習期間,筆者把前幾屆學生加工制造的優秀模型拿出展覽,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訓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比如自己設計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零部件進行加工,這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改變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評價考核時,教師要對學生所有項目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各個方面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采用以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重點的學習評價體系,堅持知識、能力、技能考核并重,實行理論考核、仿真操作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考核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團隊精神、操作規范程度以及專業知識、職業能力、道德品質的過程綜合評定。終結性考核嚴格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考核學生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等。在每一個訓練項目結束后,教師都要對每一組的每一個人的作業及項目完成過程進行總結評分,獎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避免以后再次出現。
四、結語
數控銑床操作實訓課程利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提高,理論知識得到運用與掌握,學生在完成訓練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廣新.中職數控銑床實訓課程改革之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